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申国历史之谜

《炎黄天地》杂志:                  

                              肖华锟 

        南阳申国是周宣王的舅父之国,也是西周末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诸侯国。周幽王腐败无道,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少数民族国家,一举推翻了西周王朝,迁镐京于洛阳,建立了东周王朝。申国于公元前688年被楚灭国,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缺乏,申国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等待有志之士去破解。 

一、申国都与谢城之谜 

       申国都城在古宛城北独山下,1970年、1975年、1981年在此附近的西关煤场、汽车发动机厂发现了几座申国贵族墓,由此可知申国都就在独山下一带。这只能说明申国末期的都城在此,申国南迁入谢的国都在哪里?申国都与谢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经.大雅.菘高》曰:"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申伯还南,谢于城归------申伯番番,既入于谢。"从该诗"王饯于眉"看,申国原在陕西省眉县,南迁于谢,因谢人在旧地,故帮助作城墙。谢原来可能是谢国都邑,因国衰落而叫谢邑,申国迁都谢邑,申都与谢邑当如此关系。但谢邑不在独山下,而在唐河苍台乡谢家庄和宛城区东南金华乡谢营各有一个谢邑,都有谢邑遗迹和出土文物,都有古谢邑标志碑。这两个谢邑哪个是申国迁都的谢邑?目前还没有有力考证。郦道元《水经注.比水》载:"比水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渐大,城周回侧水,申伯之都邑,《诗》所谓‘申伯番番,既入于谢'者也"。由此来看,申国初迁时的谢邑当在唐河苍台谢家庄,谢邑不是谢国邑,而是以谢水而名的邑。1986年,在对唐河苍台谢家庄1.25平方公里的古城遗址考察中,"古谢邑考察组"发现了西周青铜器18件,贵族玉龙5件,同时还发掘一石碑上刻双龙环抱"式是南邦"4个字。有可能申国初迁都唐河苍台谢家庄,后又迁都宛城金华乡谢营,后再迁都独山下。总之,需要出土文物佐证和进一步考证,才能搞清申国都与谢邑的真正关系。 

二、申国重宝介圭之谜 

      《诗经.大雅.菘高》中有"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在申伯南迁南阳时,周宣王特赐给申伯传国重宝介圭。介圭,是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一般上尖下方。介,大也。可见介圭是一种很大的、雕刻精美的玉制礼器,可以说是申国的镇国之宝。然而,在以后的史料中再也没有介圭出现,是随申侯葬入地下?还是被楚国劫获而去?介圭命运成了千古之谜。 

三、申国被灭之谜 

       申国何时被灭,在史学界尚有争论。一般认为,《左传.庄公六年》载"楚文王伐申,过邓",就是灭申时间。《左传.》哀公十七年追述:"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从南阳西关煤场出土的铜簋上铭文可印证,申被楚灭后在此设申县,并用申国宰相彭仲爽之子彭宇作县公兼楚国令尹。但也有学者认为,楚伐申并未灭申,而是迁于信阳南的申城,就象楚灭许,把许由许昌迁于白羽(今西峡)虚设国一样。《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房、申于荆焉"。《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三"申州"条曰:"古申伯国也------"唐之申州,即今之信阳。《南阳地区志》大事记云:"楚灵王(十年,前531年)迁申于訾梁邑(信阳)"。申国到底何时被灭,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在信阳申城也没有文物佐证,申国被灭时间成为历史之谜。 

四、申国侯、伯墓葬之谜 

        根据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孙重恩的《崧高解》,申国于周宣王七年(前821年)迁于南阳,至公元前688年楚伐申过邓,申国在南阳共立国133年,应有不少的侯、伯(申在南阳一百多年里,有时为伯,有时为侯)和贵族墓在南阳,但现在发现很少的申国贵族墓,其重要的侯、伯墓在哪里?在独山下附近?在唐河县苍台乡古谢邑,在金华乡谢营?还是已经不复存在? 

五、申国与吕国关系之谜 

       申与吕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同时出现在史料中,如《诗经.大雅.崧高》曰:"维岳降神,生甫(吕)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再如《左传成公七年》云:"取于申、吕,以为赏田":《诗经.王风.扬之水》中"彼其之子,不与我戎申------不与我戎甫";《史记.齐太公世家》"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等。申国原在陕西眉县,周宣王时迁于南阳。吕国原在山西吕梁山霍县一带,也是周宣王时迁于南阳。"甫"就是吕,与申都是周代姜姓封国。大概吕国也是周宣王的亲戚,与申同时迁于南阳,以"四国于蕃,四方于宣"。但申与吕是何关系?为何"生甫及申"?有可能申与吕国君也是亲戚关系。吕国都在南阳潦河镇,但在上蔡县还有春秋大吕亭和小吕亭城,这些吕城与南阳吕国是何关系?由于历史资料缺乏,有待考证理清,现在仍是一个悬谜。 

六、南申与西申关系之谜 

       申国于周宣王七年南迁南阳谢邑后,称"南申",《崧高》中"于邑于谢,南国是式"就是此意,1981年在南阳砖瓦场出土的铜簋两件,其铭文有"中宰父大宰南申"、"南申伯大宰"字样,可见,"南申"一说确实存在。而原在陕西眉县的老申地称"西申",如《汲冢书纪年》说:"平王奔西申而立"。根据孙重恩《申国辨》,《竹书纪年》中的"缯与西戎,方将德申"、"十年,王师伐申"的申,也是指西申,也就是说,申侯是去西申联合西北西戎、缯国灭了西周。申伯常来往于南、西申两地之间,《崧高》中的"申伯还南,谢于诚归"便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史料中,有的申指南申,有的指西申,若不甑别,错讹繁生。但申国南迁于南阳谢,为何在故地西申有一块根据地呢?南申与西申到底是何关系?这成为一道难解的历史谜罔。(原载2007.1河南《炎黄天地》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古国——南申,周宣王封申侯到谢,郑庄公母亲的娘家
倾西周扶东周开辟周代新纪元 南阳古申国与申姓溯源
谢字谢国谢人谢氏始祖申伯公
申伯
借问“西申”何处寻 作者:杜勇
河南省南阳在春秋战国时候是属于楚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