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解密杨氏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为历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业绩,其中姓氏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专家考证,中国现有姓氏三千多家 。杨姓就像夜空中耀眼的金星一样,光芒四射。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源 寻 初 祖

      杨姓是中国第六大姓,总人口约为四千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九。为华夏第六望族!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在这里特指扶桑,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中记载: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易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居住在汤谷杨姓始祖是最早采用扶桑纪历方法的氏族。扶桑纪历是观测太阳在扶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规律,以这个高度做为规律来记录时间跟日期的方法。

     杨姓之根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桥山、姬水间。杨氏的初祖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黄帝轩辕。历经夏商至周初,由姬姓衍生而成的杨姓,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几乎象所有的姓氏一样,杨姓的氏祖也可溯源到黄帝。

 

中华人文始祖、杨氏远祖黄帝像


     黄帝,有熊国君公孙少典之子,因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又因在姬水长大,故又以姬为姓。农历二月初二出生,“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史记》)寿111岁,在位100年,生25子,赐12姓,姬为首姓。“杨,姬姓也。”(《左传》)

      “人文初祖”的黄帝,又是姬姓的始祖,杨姓由玄嚣这一支派传递而来,而玄嚣正是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才成为杨姓的第二世。姬姓至周朝发展到了鼎盛地步,杨姓开始崭露头角。




             杨氏始祖——杼公像


            (杨杼,周武王之孙、唐叔虞(周武王少子)之三子、周成王之弟。)

                                     

 

杨姓得姓于西周,从周成王姬诵“剪桐封弟”时开始。杨姓曾三次受封:一是周康王六年姬钊封堂弟姬杼为杨侯,世称杨侯国,以杨为氏,故姬杼为杨氏肇姓始祖;二是周宣王十九年,姬静再封少子尚父,即杨氏第8世祖杨涧为杨侯;三是周安王5年,22世杨侯定悼公在晋国内乱中失国,伯侨公避难于周大夫习家。后在习家帮助下,伯侨面禀周安王,安王得知杨侯后代尚存,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命他复杨姓(后人称此为“伯侨归周“)。依此,杨伯侨为杨 姓第23世祖。

 

 杨氏23世祖——伯侨公像




  

  秦 汉 望 族

  

  与其他姓不同,杨姓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望族——弘农杨氏,这表明杨姓聚族时间非常久远;汉代名臣杨震“清白传家”成为杨姓的优良传统。



 

--25世祖章公战国末年为秦左庶长,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21年),率军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封华阴侯。“凡华阴杨氏,皆祖章也。”


28世祖赤泉侯——喜公像


--喜公,字幼罗,为汉郎中骑。高祖二年(前205年)从刘邦起事,随之征战,后属韩信部将。高祖五年(前202年),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自刎。喜公因 追杀项羽有功,封赤泉侯。

      杨杼后裔权高位显,成为秦汉时期的弘农望族。弘农杨震家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是后汉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廉洁奉公传为千古佳话。“不惑酒,不惑色,不惑财”,杨秉成为官场中的君子。杨氏亦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以“清白传家”为额。



35世祖汉太尉——震公像


    

  魏晋南北朝的勋贵

  

  魏晋南北朝是杨姓风华正茂之时,杨姓子弟播撒在华夏大地各个角落,尤其是氐族杨氏先后建立起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其昌盛与大隋杨氏并驾齐驱。“西晋三杨”分权武帝司马炎,势倾天下。一门之内,功名满堂,杨播一家成为北魏政权中的显贵。氐族天水杨氏一度与弘农杨氏并称,成为西北显姓。

  

杨坚统一中国成立隋王朝


《杨氏支谱》收录的隋文帝杨坚像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大业四年,倭国(日本)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一统中华,兴科举,开凿大运河,这些业绩成为隋朝杨氏的标志;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

  

《杨氏支谱》收录的隋炀帝画像


  

  

   唐代的杨姓十一相

  

  从辉煌的帝王家族转变为平民百姓,杨姓很快适应了这一转化,他们在唐王朝时迅速喷发出自己的才智。

  在唐朝,杨姓曾出过十一个宰相,共辅佐高祖、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玄宗、代宗、德宗、文宗、武宗、懿宗、昭宗、哀帝13帝,名将、名臣不计其数。特别是在唐中叶玄宗时期,杨姓及杨家更是仅次于皇族的天下第二大家族,贵妃杨玉环、宰辅杨国忠两同族兄妹,对唐朝和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更为他姓所不及。因此,唐朝亦成为杨姓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朝代之一。

  

  满门忠烈杨家将 满门皆忠烈,丹心照汗青写就了杨家将彪炳史册的功绩;千百年来,在小说、戏曲、诗、词、绘画里,杨令公、佘太君的形象永远是堂堂正正;而杨家府内英雄女将更是有口皆碑。这个英雄群体,不仅在宋史上有碑有传,而且在杨氏族谱中也有他们的来龙去脉和生卒年月。

              
                                                                         


    杨令公石像




    

         鼎盛江南

  

  杨姓在宋元之前,基本上是北方的显姓望族,但是,在宋元明时期,杨姓开始大量南迁,在江南各省迅速繁衍,并且,人才辈出,英华毕具,为江南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

  北宋末年,由于金兵数次大举入侵,宋政权南逃,河北、河南大量的官僚富豪阶层及平民随同渡江南迁。杨姓也就在江南地区鼎盛起来。


        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别号亦玄。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卒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

       《辞海》中收有杨筠松条曰:杨筠松窦州(今广东信宜县)人,精堪舆术。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犯阙,断发入昆仑山,后以地理术行世,时称“救贫先生”。著有《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等。因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故世称“救贫先生”,亦称“杨救贫”。


  “宋室南渡”后,杨氏纷纷迁入江西,吉水杨辂一家独领江西杨氏风骚。关于杨辂的族源,他的八世孙、中奉大夫杨存在《杨氏族谱序》中写道:“战国时,杨章始出,章生款,款生硕,至东汉太尉震,族益盛,历代迁徙不常。

        辂公的十世孙、一代诗宗杨万里在《重修杨氏族谱序》中又写道:“盖庐陵之杨,其远者出于震季子奉八世孙结。”可见,杨辂的先祖是战国时期的杨章,系东汉太尉杨的十代孙杨结的后代。


          杨辂,字殷驾,号朴斋,晚唐时人。曾中进士,官虞部侍郎,吉州刺史、太守之职。吉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西新干、太和间的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治所在今吉安市。辂爱庐陵山水之美,与其诸子遂居家庐陵,是为庐陵杨氏始祖。辂逝世于吉州府庐陵县衙内,葬吉水县六十二都鹧鸪西洞,后五子云岫出刺潮阳时,便葬梅州城东北古田,黄龙戏瓜形,坐东北向西南。明嘉靖辛卯年(1547年),在庐陵城南建有祠堂。郡守四川杨公彝撰祠堂记,每年仲冬月朔日致祭。

        辂公定居庐陵后,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他的后裔就慢慢地向南、西南方向迁徙和发展,其中两次大规模的迁徙是在北宋末和明初。这段时间内,大量的杨姓人口迁入了广东、福建、湖南、四川、东南亚等地。杨辂有九个儿子,

           杨锐,辂长子,字云峦,原居庐陵城中,后徙吉水杨家庄,隐居不仕,自号“山庄居士”。葬吉水下牢株大坪地,娶刘氏,生子:宏嗣。
       杨铤,辂二子,字云嶙,为海昏(今江西永修县)令,徙吉水并塘,葬东岗西畔,生子:弘彻。
       杨锋,辂三子,字去岩,后裔徙居江西永丰、瑞金,生二子。
       杨钊,辂四子,字云嵋,徙惠州(故居广东惠阳县西)娶周氏,生一子。
       杨耸,辂五子,字云轴,唐进士,官至都御史,朝议大夫,澎阳(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县)太守。原葬福建武平南岩,后改葬广东梅县百祖岗(梅州市卷烟厂对面),其墓尚存,称千年古墓,为重点保护文物。娶欧阳氏。敕封积知夫人,葬夫坟。生三子:思孝、思恭、思聪。其裔孙800多万,分布闽、粤、桂、港、澳等地及侨居国外者众多。
        杨职,辂六子,字支拨,娶林氏,生三子,徙居赣州安远、大浦。
        杨聪,辂七子,字云宽,娶叶氏,生三子,其子远通,徙居潮州海阳。              杨栋,辂八子,字云伯,娶郑氏,徙居澄海、饶平(广东饶平县)。
              杨梁,辂九子,字云定,娶张氏,生五子,徙居平远。


     


    辂公第10世孙杨万里 


(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杨氏广东大始祖  



杨氏广东大始祖耸(云岫)杨公,赐进士出身,官都御史,朝议大夫,潮阳刺史。生于唐广明三年(公元881年),公自江西吉水,仕粤寓梅。开基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来梅开基最早之客家先民。公仙逝后于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由北宋初年曾敇封为护国大师的定光古佛主葬於东厢百祖岗“屠刀形”(又曰天虹灌水),定光古佛剪下左手中指甲附葬墓侧,而成为“杨姓始祖墓”“ 定光古佛玉甲墓”两座千年古墓,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

       耸(云岫)杨公娶欧阳氏。敕封积知夫人,葬夫坟。生三子:思孝、思恭、思聪。其裔孙800多万,分布闽、粤、桂、港、澳等地及侨居国外者众多。



        在播迁福建的杨氏族人中以漳州杨氏71世的杨时最负盛名。杨时为宋代学者,世称龟山先生,朱熹等“东南三贤”即出其门下。师承程颢、程颐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留下了“程门立雪”、“洛学心传”等千古佳话。

          三杨辅政


    明朝前期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三人皆于建文帝时期进入翰林院,前后辅政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在朝臣中德高望重、声誉卓越,是明朝前期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因居地、郡望不同,时人称杨士奇为“西杨”,杨溥为“南杨”,杨荣为“东杨”。在他们的合力辅佐下,明朝在洪武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出现了一个“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大好局面,因此,《明史》有“明称贤相,必首三杨”的说法,可见,三人确实是居功至伟。



     明朝第一才子

      杨廷和(1459~1529)云岫公23世,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出生于四川新都,汉族,号石斋,字介夫。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检讨,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七年出任首辅。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后削职为民,卒于乡。隆庆初复职。廷和之弟杨廷仪,曾官兵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子杨慎、杨惇,孙杨有仁,皆为进士。其中,杨慎以状元入仕,并成为大礼议事件的首要人物,与解缙、徐渭共称“明朝三大才子”。



       杨慎在正德六年(1511)他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因杨慎为明朝四川唯一的状元,墓地也被称为状元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词。

     一腹三翰林


        杨之徐,广东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人,天资聪颖,年少读书,过目成诵。清康熙十四年(1675)中举人,二十七年(1688)中进士,三十四年(1695)被任命为河南光山知县。在任知县期间“甫下车,即访询百姓疾苦,有不便于民者,尽行裁事。听狱断讼,誓不受暮夜金”。在任期内,修文庙、续旧志,颇有政绩。“一腹三翰林”正说明杨之徐教子有方。其子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三人,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进入翰林院




简介: 

    定光古佛原姓郑,福建武平人。早年出家修成道果。宋大祖敕封“护国定光古佛”慕杨云岫之德高道重,与之缔结金兰。后游至南岩,观杨云岫葬所,水绕峰环,风景清幽,别开天地,逐欲建庵,乃为相士,亲自易地主葬杨云岫墓,并以左手中指甲附葬于比,以示隆情高谊,永留纪念。

 


一千多年来,虽经战乱,灾荒,朝正更选,两座古墓仍完整无损,墓前大水塘千年不枯,成一大奇观,亦是粤东仅存,一九八七年由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后人对两座千年古墓多加保护,特别是一九八六年旅港惠阳籍裔孙杨钊先生献资重修后,吸引了海内外杨氏后人前来寻根拜祖,沿宗续脉,完善族谱家嵊。近十多年来,居住在梅的杨氏裔孙,献出一片虔诚之心,组织成立了保护文物的义工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完成了建园大量的筹备工作,使之成为“有组织,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的四有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筹委会同仁们近十年努力,在新一届会长杨足贤的领导工作下进一步扩大公园面积达到近36亩占地面积,继续完善各方面设施,在杨家祠公园原有一口12亩千年不枯的水塘,沿塘附堤建有花岗岩栏杆,内有 “杨姓始祖墓”、状元亭、将军亭、杨氏公园宗亲大楼,东廂老人活动中心、停车场。建园经费是由十多个省,市及海内外杨氏数百万裔孙共同捐资,以传播研究杨氏文化中心,对外开放是当地民众休闲娱乐场所。

    新落成剪彩的“宗亲大楼”装修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一楼展示杨氏历史文化和办公,二楼至六楼展示各地祖祠照,彰显杨氏云岫公一脉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历代辉煌。做好祖祠照四十二幅,这一幅幅精美的祖祠照,凝聚着众宗亲爱宗敬祖的虔诚和真诚的奉献之心,正是由于杨氏裔孙念祖之情,善结社会之缘,才能做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热心公益之举,也是继承和发扬杨氏优秀传统的具体行动,为公园的建设和祖宗事业增添了光彩。



中华杨氏(云岫公世系)通谱编辑委员会在宗亲大楼门前合影

                                                     

湖南杨姓大量出现是在明代洪武以后,人称“洪武落业”。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遭受了空间的浩劫,特别是长沙、常德、益阳、湘潭等地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浙江等地的杨姓宗族,纷纷踏上了西拓湖南的征途,这就成了今天湘东、湘中、湘北大半个湖南杨姓的来源。其中常德汉寿的花园杨氏与长沙望城的卯田杨氏是其典型代表之一。花园杨氏的明迁始祖是杨敬昌。卯田杨氏明迁始祖为杨癸三。这两支杨氏都是“功名显达,代有其人,丁口以万千计”。

  

       百世其昌遍全球

  

   杨姓是一个具有拓荒精神的姓氏,千百年来,从河东、中原、西北到大江南北,以至台港澳、东南亚……世界各地都有留下了杨姓的生命印迹……

  

    杨姓文化

  

   杨姓修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家族文化史中,忠、勇、孝、敬、勤、俭、仁、义,是杨姓文化的精髓。


          杨姓堂号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的肇姓始祖杼公兴旺发祥之地,故用此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等。



族谱资料中的云岫公祠堂






 

         为了更好地保护千年历史文化古迹,弘扬杨氏文化,传承“清正廉洁”的优良家风,继承和发扬流传几千年杨氏卫国爱民,匡扶正气,科教兴国之优秀传统,把杨家祠公园建成传播研究杨氏文化中心,教育和启迪后人,为社会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湖乡杨氏族谱
杨氏历代15大先祖,杨家人的快来对接一下你是多少世?
百家姓——杨
你姓杨吗?你知道杨姓的始祖是谁吗?
杨姓简史,得姓始祖姬伯桥,和羊舌氏、羊氏有共同祖先羊舌突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先来自哪里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