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谣里的无悔人生


1956年,赵文远从河南支边到新疆,先后在七师一二七团、一二三团及七师物资处工作。如今,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吃完饭后,一有时间,赵文远便端坐在写字台前,打开堆放在面前的一沓日记本,整理自己写的顺口溜——民谣的原始脚本。

年轻时的赵文远(资料片)。

14岁踏上支边路

来新疆那一年,赵文远只有14岁,那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火车在陕西宝鸡蔡家坡车站停留了3天,他的内心也挣扎了3天。因为想念家中的父母,他哭了,有了跑回老家的念头,但又怕亲朋好友嘲笑自己。赵文远整晚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一咬牙,还是打消了当“逃兵”的念头。他打开牛皮纸日记本,写了一首顺口溜: “火车停在蔡家坡,一停就是三天多。虽然有吃又有喝,思想斗争很激烈。如果返豫算逃兵,羞见亲朋和师友。只要耐心来等待,总有一天车要开。”

进疆路上,赵文远看见了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还看见了《西游记》里写的火焰山,这一路走了13天。到达乌鲁木齐后,回想起一路上看见的新奇事物,他写了一篇《新疆怪》: “戈壁滩人烟少,风吹石头遍地跑。梭梭柴芨芨草,长在戈壁没水浇。蚊子大得满天飞,见人咬得无处钻。槽子车真奇怪,后轮大来前轮小。牛粪羊粪满地滚,烧饭烤馕少不了。地窝子实在好,冬暖夏凉是个宝。

上世纪50年代,兵团党委下达命令,大场建小场。车排子二〇团农场(今一二三团)陆续建起车二场、车三场、车四场、车五场。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路面上的浮土被车轮扬起来,形成一条条长长的“灰龙”。经过十几天的颠簸,赵文远来到了奎屯河岸边一个叫苏兴滩的地方。他在日记里写道: “五六年火车通张掖,下车以后坐汽车。当时没有柏油路,全是土路车慢走。一共走了17天,夜晚到了苏兴滩。没有灯光没有房,住进地窝又没床。”

赵文远参加了建设车二场的工作,这个从中原来的少年,开荒种地、打黄羊、打野猪,与支边青年们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劳动中。

赵文远被分在车二场一个营部工作。领导看他年纪小,人又机灵,让他当通讯员。白天,他东奔西跑,被火热的农场建设感动得热泪盈眶;晚上,他拿出日记本,把白天经历的事记录下来,写成一段又一段顺口溜,越写越激动。他写好后,总要读上几遍,觉得不够押韵,又修改几遍。

赵文远善于观察人和事,抓住别人的特点、优点、成绩,写成顺口溜,再配上幽默风趣的河南腔,一点缀,一夸张,绘声绘色,能把人乐得前仰后合。

领导发现了赵文远的才能,让他当文教,他激动得一夜没睡着。此后,赵文远每天将小铁皮喇叭挎在肩膀上,看到好人好事,现编现读,小喇叭里传出赵文远的声音,给大家鼓劲加油。他的顺口溜还会出现在大会小会上、写在黑板报上。

1957年春节快到了,领导让赵文远编排一个节目,这下难住了他,因为他从未编过节目,再有7天就要过年了,时间很紧迫。急中生智,他编了一段顺口溜,还亲自上台表演,把大家全逗乐了:“再等7天要过年,领导让我节目编。时间紧迫难实现,只有现编现自演。”他还描述了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太单调,让我一人全包了。吹了口琴吹笛子,最后又把舞来跳。”大家听了很高兴,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1959年秋天,河南省青年农民慰问团来到车排子垦区,这里分配了上万名河南支边青年。赵文远听说家乡亲人来边疆看大家,一大早便骑着自行车上路,骑了30多公里,从早晨骑到下午,才来到二团农场场部。

农场的招待所门口,有一排新装的路灯、灯箱,灯光交相辉映,照得整个大院像沉浸在彩虹里。姑娘们穿着鲜艳的花衣裳,小伙子们也穿上了新装,个个红光满面。亲人们聚在一起,久别重逢,真不知说什么好。小伙子和姑娘们想问问家里怎么样,又急切地想向亲人们讲一讲新疆是多么美好。

这也想说,那也想说,竟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赵文远一进门,紧握亲人的手,无比激动,张嘴就来了一段顺口溜: “家乡亲人来慰问,感动我的一颗心。任劳任怨建边疆,要为家乡增光彩。”他高声念完顺口溜,响起一片掌声。

这一年,赵文远没有辜负家乡亲人的期望,年底被评为“兵团文教战线标兵”。

赵文远(左)手里的《兵团民谣》是他的毕生心血(资料片)。

从文教到采购员

1957年12月27日,赵文远接到上级调令,到二团农场工作。他当晚写了一篇顺口溜告别苏兴滩: “今日告别苏兴滩,将我调到二团。三天以内要报到,赶到那里过元旦。”

1960年,工作踏实的赵文远被提升为二团农场四营的干事。直至上世纪60年代末,赵文远仍然没有放弃写顺口溜。他当时写过一首顺口溜: “饿的时候,要想起万里长征;渴的时候,要想起上甘岭;热的时候,要想起邱少云;冷的时候,要想起罗盛教。”

上世纪70年代,团场物资供应非常紧张,团场后勤部派出的采购员经常空手而归,让领导很发愁。有人推荐赵文远当采购员,领导当即拍板,打电话通知赵文远到后勤处报到。

赵文远接到通知,二话不说,党叫干啥咱就干啥,并写下顺口溜: “军垦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生献给大新疆,时刻听从党召唤。”赵文远当上采购员后,琢磨着怎样打开工作的突破口。他想,人是感情动物,爱听好言语,顺口溜能派上大用场。酒过三巡,赵文远现场编起顺口溜,说者眉飞色舞,听者心花怒放。酒足饭饱,大笔一挥,物资到手。由于他工作出色,别人采购不到的物资,只要他一出马,准能搞定。几个团场的领导争着要他,最后他还是被调到七师物资处工作。干了几年采购员,赵文远体会到采购员的酸甜苦辣,写出《这些票何时了》: “布票粮票油票肉票糖票,白糖票红糖票羊肉票大肉票,牛肉票杂碎票鸡蛋票牛奶票,细粮票粗粮票香皂票肥皂票,牙膏票毛巾票毛绳票草纸票,电池票暖瓶票脸盆票煤炭票,手帕票袜子票床单票被面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手表票豆腐票,香烟票白酒票瓜子票红薯票,洋芋票蔬菜票西瓜票甜瓜票,这些票子何时了?百姓实在受够了。

上世纪90年代,经过群众选举,赵文远当上了物资处工会主席。他写了首《工会工作》: “大管职工培训,小管扑克象棋。内管生活福利,外管婚丧嫁娶。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

赵文远开会不拿发言稿,现场发挥。年初动员会,他的顺口溜是号角、是锣鼓;年底总结会,不论表扬或批评,都用顺口溜。被表扬的干部工人满面红光,受批评的干部工人面红耳赤,大家都喜欢参加他开的会。有个师领导赏识他的才能,提出要让他当单位的一把手,他婉言谢绝,一说文化水平有限,二说年龄大了,还是让年轻人当一把手。2002年,他退休时,是从企业的工会主席位置上退下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兵团人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年的美好愿望也成为现实。赵文远爱兵团的一草一木,深入研究兵团的历史文化。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工作和生活,最难忘他当文教的日子。

他用顺口溜描述上世纪50年代的文教工作: “起得早,睡得晚,掂着喇叭满地跑。好人好事一出现,编成节目地头演。”写了上世纪60年代的文教工作: “开会点灯,来人搬凳,领导作报告,材料必写好。”又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文教工作: “迎来送往布置会场,领导讲话带头鼓掌,红色歌曲指挥领唱,忠字舞蹈必须跳好。”还写了上世纪80年代的文教工作: “敲锣打鼓放鞭炮,布置会场写标语,打球跳舞卖影票,红白喜事必到场。两口子打架忙调解,逢年过节看病号。”

2006年7月2日,是赵文远最难忘的日子,他东奔西跑、积极筹备,成功地举办了“河南1956年支边青年进疆50周年纪念活动”。活动在奎屯市影剧院举行,几百名河南支边青年圆了半个世纪的“相聚梦”,沉醉在浓浓乡音里。

时光如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漂亮姑娘的青丝已变白发,强壮的小伙子已弯下了腰。然而,他们豪情依旧,有的依然发挥着余热,有的则让子女像父辈一样扎根边疆。

赵文远想起几十年的奋斗历程,难抑内心激动,看着眼前一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却回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他们哭着、笑着、紧紧相拥着,久久不肯分开……(图片由赵文远提供)




采访手记
         


独特的屯垦记忆形式


多年前,赵文远能说能跑;此时,他被病魔纠缠。赵文远常拿出一本本日记,看自己写的顺口溜。字里行间记录着他大半辈子的奋斗人生。他忽然有了一个出书的念头。经过多方打听,他提着一包沉甸甸的日记本找到我。


我数了数赵文远的日记,有上万篇。我从中挑出几篇,发表在报纸副刊上,他非常感动,因为他的顺口溜是第一次见报。就这样,我们成了忘年交。


读完赵文远写的顺口溜,我咨询了出版社朋友的意见,朋友说这样的书只能自费出版。我把建议转告赵文远,他一挥手说: “管他公费还是自费,只要能出版就行。”我在帮他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他突然病倒,送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在医院病床上,他拉着我的手说:“当年你父亲看过我写的文章,现在又是你帮我出版这本书。这叫缘分啊!”病情好转一点后,他出书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他说,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出版这本书,纪念他支边60年的人生经历。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修改,书的封面设计好了,起名为《兵团民谣》。书出版的那天,赵文远很激动,请来十几个当年一起支边的老朋友,每人送一本留作纪念。


读这本《兵团民谣》,从字里行间,你会了解一个真实的兵团。兵团文化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强大的包容性。而兵团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孕育一种文学形式,那就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朴实的民谣(也可以叫它顺口溜)。虽然有人说,它很土、很俗,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它们就像戈壁荒原上的野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经岁月风雨,依然充满生命力。


赵文远是兵团创业的参与者,也是兵团创业的见证者,更是一个民谣创作、收集、整理者。几十年来,赵文远在兵团工作生活,有着丰富的经历,就像一棵大树,年轮里留下岁月的印痕。他起初是业余创作,开始是无意的,把所看见、所想到的,记录在日记本上。日子久了,他将这些鲜活的文字整理出来,就像一串五颜六色的珍珠,读来让人爱不释手。一首首信手拈来的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好记,内容或幽默或警世或讽刺,把人物、生活和劳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人们能从另外一个侧面认识兵团、了解兵团、发现兵团人内在的情感。这是一部难得的、真实的好书。


这本书的出版,是赵文远支援边疆建设60年的最好纪念。郭地红


来源丨兵团日报 兵团网

编辑丨周沄璐

责任编辑丨李雪



让世界了解兵团 让兵团走向世界
www.bingtuannet.com/


微信ID:兵团日报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生意的路上,有钱都买不到特实用经验,看了就少走很多弯路
美哉,兵团人 田应方 赵文举
李玉田:我集邮缘自寄第一封信!!
趣说发票(顺口溜)
古老的民谣
在“第九屆兩岸華文教師學術硏討會”上的發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