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晚报 这一个村的人,守望高跷百余年了
这一个村的人,守望高跷百余年了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网

能流传百年的,一定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能家家参与、户户热爱的,一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踩高跷,就是这样一项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民间非遗。在幽远沉静的南召县云阳镇白行村,就有这样一支流传百年的高跷队。在玉兰花开的春日,记者一行美美地欣赏到了这支高跷队的精彩表演,也看到了这个小山村百余年对高跷艺术的执着与守望。

山间小路上,迤逦穿行着一支舞动妖娆的高跷队

当玉兰花开的时候,一群文友相约去南召采风赏玉兰,南召县云阳镇白行村的高跷队,特意为文友们组织了一场精彩的高跷表演。那日,在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的白行村,在蜿蜒起伏的山村土路上,在恣肆怒放枝头,或如白鸽振翅、或如彩蝶翩跹的玉兰花的重重掩映下,一支浓墨重彩的高跷队伍,沿着长长的、连绵的小径呈一字长蛇阵边行边演“剪子鼓”。

这支队伍吹吹打打,且歌且舞,舞者中,既有满头珠翠的大姑娘、小媳妇,也有须髯飘飘的老者,精壮有力的汉子,娇憨可爱的娃娃,他们或飞腿,或蹦跳,或扭摆,或上方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舞得酣畅淋漓;近百位文友、村民、闻讯而来的观众,一群群奔跑着、簇拥着,密密麻麻追随、围绕着高跷队瞪大眼睛细细欣赏,看得如痴如醉。静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非凡,山坳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开心的叫好声。

一百多年里,白行村人踩着高跷且歌且舞且开怀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也是我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出现,至今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白行村踩高跷的传统已传承百年,远近闻名。100多年来,这项民间技艺在白行村代代传承,他们走村串户,乐在其中。每逢年节或喜庆之日,白行村高跷队的表演者就身着传统戏装,在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扮演的人物既有年轻女孩、俊俏媳妇,也有动作滑稽的小丑,涂红着绿的媒婆,还有小姐、公子、老生等艺术形象。演出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兴致勃勃赶来观看。表演者在高高的跷木上扭动跳跃,极尽夸张,从这座山头舞到那个山头,从这个庄舞到那个庄。100多年里,白行村人就这样踩着高跷表演着龙摆尾(大摆龙、小摆龙)、剪子鼓、卷席筒、倒叉、回龙等节目,自娱自乐,欢乐开怀。

这民间非遗,从老人到小娃娃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现今200多户的白行村,几乎家家都有人会踩高跷。扮演小丑的村民汪明生今年37岁,踩高跷已近20年了。他说,一儿一女受他影响,都从七八岁起就学会了踩高跷,他的妻子也在乐队里打铜器,一家四口时常全部上场表演踩高跷。像他家这样夫妻、母子、兄弟齐上阵,一起踩高跷的还有很多。村子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子,不少人都能一放下锄头、脱下便装,便穿上戏服、绑上木跷、化了彩妆表演踩高跷,就连一些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也耳濡目染跟着高跷队边看边学。每逢过年过节或者谁家有喜事,高跷队就应邀去表演踩高跷,最多的能一天连踩40多场,跑20多里山路,汪明生说,虽然一整天都踩在高跷上,很累却非常开心。

白行村的高跷队自发形成,祖祖辈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汪明生说,以前农村踩高跷活动十分红火,那时南召几乎每个村都有高跷队,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表演逗乐,现在却几近失传了,全县差不多只剩白行村这支高跷队依然在坚持。只要人们愿意看,白行村高跷队就会一直踩下去,世世代代,永永远远。⑦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湖北“生死守恒村”,生一个必然死一个!百余年人口始终不变
欣赏秀水镇南关村高跷队表演
一步两跷,南阳高跷队的表现形式自成一派,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帅气高跷队混搭街舞,喜感十足!笑死了!
回忆杀 | 带你回到1978年的赤峰过大年
【祖传百余年神效膏药:治疗各种骨科疾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