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牛车盘 ▏马茂松


我出生在上虞永和镇的偏僻小村——马家村(现属安家渡村)。


今年五月十二日,甄群主组织邀请了悠悠丰惠部分作者群成员参加永和一日游,在游览万家古宅时,我在旗杆墙门里看到搁置在桁架上的旧车盘,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我们眼前静默着,触动了我少年的神经。


那些年,那些事在脑海中跳闪出来,吱吚、吱吚的牛车盘声在耳边回响起来,一份抹不去的记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驱使我提笔回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生产队干牛车盘提水的情景。




我们南方的水稻田灌溉使用人力、畜力的几千年历史长河里,使用牛车盘提水,是主要运水方式,牛车盘也成了江南水乡主要的大型农具。



木制水车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水车是东汉毕岚发明的,经诸葛亮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所以,有的地方,把水车称作“孔明车”。


也有人说是三国时代的魏国能工巧匠马钧发明的,他对以前的水车进行研究、改革,制造了可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车,古人又在水车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创造出了以牛的畜力为动力的提水农具——牛车盘。据史料记载,牛车盘提水的出现至少不晩于唐代。



所谓牛车盘,就是以牛为动力,通过水车木槽里车骨转动并带动车板卷水,将河里的水载到岸上的大型农具。


安装牛车盘前,先做好一块能装置车盘的圆形场地,中间挖一个圆洞,正中竖着一根硬木做的轴,牛车盘就套在轴芯上,离轴心二米左右的圆形四周有凸出部分环绕着像牙齿一样的木质齿轮,并用一根木制横轴组成,横轴上也有一个木质齿轮,直径约0,5米。



牛车盘、横轴均做有木齿。它与龙骨水车配套。只要牛一走,车盘就旋,横轴就转,带动了龙骨水车的车骨、车板,河水便“咿呀、咿呀”地从车槽送上田。 




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我们生产队的牛车盘,村民们叫它为八分池车盘头,它的场地比一般的牛车盘要稍小一点,大约有十多平方米的样子,大概当时考虑的是能省下一点能耕种的土地吧。


其实当时对农民来讲,装牛车盘也是一个技术活,如果装得不标准车肚里的“车骨木链”会爆裂,引起“车链倒场”,装车角度不正,会引起车链偏向一则,槽内车板会被刮损刮破,在调节水车吃水高低时,如果下车头吃水面高,刮水少,牛一拉易走空弄坏车;下车头过分入水,满板吃水,牛拉着车盘会感到很沉重,车板也有向上漂浮的感觉,容易损坏车骨车板。


好的老农牛车盘装好后,只要牛一走,车盘就旋,横轴就转,带动了龙骨水车的车骨、车板,河水便“咿呀、咿呀”地从车槽拉上田。




我们生产队的八分池牛车盘的边上栽有一棵很大的桕树,桕树弯曲的树干斜着伸向河中,树的躯杆上堆积着层层叠叠的椭圆形毛毛虫卵壳,看了使人鼓起满身的鸡皮疙瘩,弯曲的树枝长满了圆形的小叶子,把车盘头覆盖了很大的一块。即使是赤日炎炎的夏天,树下也是凉风习习。


绿树遮掩的车盘头,鸟语花香,鱼跃水面,是一个幽静的好地方。农忙时,特别是夏收夏种的大热天,它更是农民最爱的好地方。因为牛车盘地基高,水才能往低处(水田)流;四周无遮无挡很通风的,是夏收夏种大热天纳凉的最好去处。生产队干活累了就到树底下小憩一会,这也是牛车盘场址对村民的一大好处。



上世纪的一九七一年初春,生产队安排我家负责八分池牛车盘的提水任务,那年我十五岁。


春耕快开始时,老农就把牛车盘装好交给我家了,因为觉得好玩,我兴高采烈地拴好牛轭就吼吓一下水牛,牛一走,水就哗啦啦地拉入水田里了。水牛很老实,我坐在旁边,它就老实地转起圈来,我心中颇有做神仙的感觉。


一小时以后河面的水位降低了一点,我就躲开父亲,自己一个人悄悄的踩着水车的主架下去调节水车的吃水高度,刚把二根呈X型的小木棍抽出来,哗地一声水车沉下去了,我也掉到水池里成了一只活脱脱的落汤鸡,父亲看到后,把我奚落了一通。嗨!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也不简单啊。从此以后我就拜老爸为师,慢慢的学会了一般性的操作。



那年的中国又处在十年浩劫之中,老天爷也特别的不帮忙,风不调雨不顺,姚江干枯了,四明湖水库也限制了输水量,上面来水减少,水田的蒸发量很大,我们一家几人,只得没日没夜地等侯上游的来水,池里有点水了,马上就拴牛提水。


这样的日子大概有一月有余,等到八月的中下旬老天爷终于眷顾起我家来,一天一夜的大雨把四明湖、姚江、晚稻田浇了个够,我也总算解脱了,只等待九月一号的开学读书。



现在回味起来当时用牛车盘提水对牛的对策如下:提水虽然由牛走圈拉动水车工作,不过有的耕牛较聪明,需要有一管牛的人掌握,当牛偷懒时,就得用竹梢吓它或在屁股上打一下。如若人需要离开时,就给牛戴上用毛竹做的眼睛套,罩住牛眼睛,它就会乖乖地挨着牛车盘转,这也算是我个人的体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早已代替了畜力,现在的年轻一代根本不知道牛车盘长的什么样子,乡间连耕牛也极少见得到了,但我总还是忘不了那个牛车盘,那道亮丽的农村风景线和那时少年艰辛的往事成了我记忆的亮点,刻印在岁月的长廊里,永不褪色。





作者:马茂松,永和镇安家渡村人,一九七四年毕业于现在的丰惠中学(高中部),爱好广泛,现经营一家私营企业。往期作品回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一)
车 水
刘继红 | 往事悠悠01:水车
看牛水车(解放日报 )(朱林兴)
农耕文化集
【文学争鸣】| 虞松达作品: 公公和他的老黄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