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祁县塔寺村“开锁”仪式调查
2012年7月22日,我和吴晓娟在我的家乡山西省祁县的塔寺村调查了“开锁”这项习俗。“开锁”在塔寺又被称为“圆锁”,相当于当地的成人仪式,与婚礼、葬礼等重要的人生仪礼地位相当。如果哪家不给自己的孩子举行“开锁”仪式会被村民取笑。十二岁开锁在当地是象征孩子摆脱幼稚成熟的标志,也是开启孩子智慧的象征,民众将自己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及期望寄托在“开锁”仪式中,希望孩子之后的人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我们调查的重点是仪式的程序、仪式中所出现的物品、仪式的参与者及他们的心理,通过几次访谈和调查,我们对塔寺村“开锁”习俗有了一定了解,下面是对这次调查的总结。
  一、“开锁”仪式所需物品
  在“开锁”仪式举行前,人们需要按照规定准备仪式所需物品,这些物品一般由奶奶和姥姥准备,在以前人们对仪式物品是由严格规定的,但是现在所需物品只要有即可,并非完全按照古俗来准备。这些物品主要有:kuolang(一般由奶奶和姥姥准备,用白面制作的花形馒头,成圈状,上面用枣做装饰)。红腰带(系在孩子腰上)。红毛线、十四个铜钱(铜钱系在红毛线上)。簸箕、扫把(剪断红毛线后把铜钱扫入簸箕)。和红头盖(奶奶、姥姥和孩子围在头上)。供品(水果、点心、黄纸、一瓶酒、香)。锁(仪式中的代表性物品)。
  吴:嗯,那咱这个开锁要准备啥东西了?
  任:要一根红裤带,红毛线,十四个铜钱,铜锁,枣kuolang(方言,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说),簸箕和扫把,还要个红头盖,也就是这了(老人又想了想,但没有作补充)
  二、“开锁”仪式程序
  祁县的开锁仪式大体上保持了原貌,仪式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后,在生日当天午饭开始前举行,举行前会先放鞭炮。鞭炮响完后仪式正式开始,这时,首先是奶奶将红腰带系在孩子身上,并将锁挂在红腰带上。
  吴:哦,那是不是先把红腰带系好?
  刘:对
  吴:在腰带上挂上锁?
  刘:嗯
  然后奶奶将红线穿好的十四枚铜钱挂在孩子脖子上,这与系腰带的顺序可先可后,都挂上就行。关于为什么是十四枚铜钱而不是十二枚,任庆喜老人说是一岁一个铜钱再加上天和地的就是十四个了。
  之后,奶奶、姥姥和孩子都要在头上围上红盖头准备敬神,敬的是三界的神,桌上提前摆放了供品(水果、点心、黄纸、一瓶酒),由奶奶和姥姥带着孩子向神叩头,然后每人上三炷香。
  敬神后奶奶用扫把在孩子全身象征性的扫扫,寓意扫去一切的不吉利和晦气,然后奶奶和姥姥将kuolang抬来自上而下套在孩子脖子上,并念叨几句吉利话,当时任庆喜老人说的是:“这下就长大了,懂事了,不许贪玩儿了,好好学习,将来出人头地。”老人说说几句吉利话就行,啥好听说啥。接下来孩子在kuolang上咬一口,然后使劲往起跳,把kuolang撞断,象征着孩子冲破了年少无知,不再幼稚,迈入了成年,变得成熟懂事,走向了美好的未来。此时的仪式也渐入高潮,人群众爆发出笑声和鼓掌声。
  接下来就是仪式真正的高潮,开锁,奶奶为孩子打开锁,口中仍然念念有词,也是吉利话,希望孩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之类的意思。听有的村民说开锁的时候在旧俗中是应该又一套固定的说辞的,只不过现在人们不讲究了,什么吉利说什么就好了。
  吴:您觉得开锁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您对这个有什么体会?
  渠:开了锁,就开了窍了,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也是长大了,就懂事了。
  (我们问站在一旁的乔峰)
  吴:开了锁就意味着长大了,你有什么愿望?
  乔:考大学吧
  吴:哦,那愿你梦想成真
  开锁之后就要将挂在脖子上的铜钱剪下来,剪到簸箕里,再颠到地上,最后奶奶姥姥及其孩子一s同将铜钱一枚一枚的捡起来。
  最后就是奶奶给孩子用事先备好的扫帚再次扫扫身,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是扫去年幼时的懵懂,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人生。
  至此,仪式全部结束。
  三、“开锁”仪式与现代庆生结合
  现在一般“开锁”仪式举行完后都会举办生日宴会,亲朋好友共同为孩子庆生,人们唱生日快乐歌、吹蜡烛、切蛋糕,小朋友们为当天的小主角送上礼物表达祝福,与刚刚结束的“开锁”仪式形成新旧鲜明的对比。这种交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传统仪式与现代庆生方式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早日长大成人,拥有美好未来。而“开锁”仪式基本上保持了它的完整性,体现出民俗的传承性。
  四、小结
  山西祁县的开锁仪式是儿童由少年过渡到成人阶段的重要成人礼,从其仪式的意义上来说,开锁就是打开儿童通向成人的路途,当地人认为锁开启的正是儿童的心智和美好未来,其中寄托了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望,这也就是儿童和家长心态的变化,使孩子由少年步入成年是其共同的目标,于是就在仪式中就出现了象征着过渡的程序,实际上也是仪式的象征意义,同时开锁仪式也体现了其功能性,象征性和功能性也正是开锁仪式的双重性质。仪式中的主要角色就是开锁人和被开锁人,开锁人是儿童的奶奶和姥姥,这个角色的承担者也具有双重性。开锁人既是儿童的长辈,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本身就对儿童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开锁人也是仪式中的引导者,也就是
  说开锁人不管是现实身份,还是仪式角色都起着引导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俗之腊月十二——说说开锁钻“圐圙”
每日一话桑梓情(35)210@365
旧时闽南人的育婴忌讳与祈禳秘术
圆锁
【学生习作之“儿童视角”写作训练】樊天帅:开锁儿
姥姥带大的孩子,为啥和奶奶更亲?原因很心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