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氏网】——南阳青华孙氏族谱序

一、孙姓渊源

     孙姓起源的头绪很多。一般认为孙氏来源于姬姓和妫姓。关于姬姓孙氏,发源于河南今卫辉市一带,据传是周文王的后裔;姬姓孙氏春秋战国时代主要生活在河南境内,后来纷纷南迁,遍布全国。

    关于妫姓孙氏,《古今姓氏辨证》等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的后代。南阳青华一带孙氏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在齐国都城临淄附近,应当是妫姓孙氏的后裔。

     齐田完的七世孙田书,因为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田完是舜的后裔。孙氏祖上有确切的世系是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做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又因他是古代圣贤虞舜的后代,周武王为奖励他的劳绩和褒扬他的祖先,就把长女嫁给虞阏父之子妫(gui)满,并把他分封到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古又称胡公满。 

     从胡公满开始,经过10代12个国君的世袭传承,到桓公时,陈国发生了内乱。桓公卒后,其弟佗杀桓公太子免而自立,是为陈厉公。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为报杀兄之仇,又设计杀厉公,立跃为利公。利公立5个月后去世,君位传给其弟林,为庄公:庄公在位7年后卒,君位又传给其少弟杵臼,为宣公。宣公原本已立太子御寇,后又欲立宠姬所生之子款,便于公元前672年杀太子御寇。厉公之子完,字敬仲,与御寇交往甚密,因惧怕祸及自己,逃到了齐国,改姓田(古时田和陈读音相同),称田完。由于他原是应该继立的诸侯,再加上他品德高尚,齐桓公欲命他为卿。但田完推辞卿职,当了管理百工之事的基层官吏。田完的五世孙田无宇 (桓子)官为“上大夫”,七世孙、无宇之孙田书在齐国攻打莒国(周诸侯国)的战斗中立了战功,被齐景公封至乐安(今山东博兴)并赐姓孙氏。

    妫姓孙氏远古始祖虞舜,系黄帝后裔:
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鼓叟—重华(舜)—商均…—遂…阏(e)父—妫满(胡公)—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公圉戎—幽公宁—僖公孝—武公灵—(夷公说)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完(敬仲)—田稚(孟夷)—田缗(孟庄)—田须无(文子)—田无宇(桓子)—田僖(子乞)—田书(赐姓孙)。孙书就是妫姓孙氏的始祖。    

二、孙姓蕃衍

    秦汉以前,妫姓的孙氏早期则主要集中于山东境内蕃衍,这一支孙姓之所以显赫,主要是得力于战国时期兵家之圣孙武(孙书的孙子),故后来孙姓人家便以“乐安”为堂号;孙武之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 在   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也即“富春堂”之来由。秦汉以后,妫姓孙氏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在山东形成以孙 (xiong)为始祖的青州支族;西进山西太原,形成以孙福为始祖的太原支族;向东进入河北,形成以孙通为始祖的清河支族;南达浙江南部,形成以孙钟为始祖的江南支族。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江南支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魏晋南北朝时,以孙耽为始祖的武邑支族和以孙烈为始祖的昌黎支族,在北方也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

    自春秋到唐昭宗1400多年间,孙氏宗族相传41代:
书(乐安支)—凭—武—明
(富春支)—膑—胜—盖—知—念—益—卿—凭—询—骐—         
(青州支)—厚—瑶—邃— 傥—国—耽(汉阳太守)—旃—炎—偾—道恭—   (yi)

(武邑支)辉—纬—周—敬仁—蔚—伯礼—元虎(孙书三十三代孙,北齐文宣帝相)……—渥(wo)(孙书四十一代孙,唐昭宗相)。

    到了宋朝时期,孙姓人口大约有105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5%,已跃居全国人口的第十一位。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可见孙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相传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名;后人称孙康一族为'映雪堂'。元代有孙道明,号清隐居士,博学好古,书房称映雪斋,藏书万卷。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孙姓大约有1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8%强,为明朝第十四大姓。宋、元、明近600年中孙姓人口净增加了14万。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部地区迁移,而中原地区孙姓人口萎缩。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赣、鲁苏两大块孙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孙姓的人口已达1848万,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孙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1 848万,增长了近16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孙姓总人口的28%。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16.9%,占省总人口的3.3%。以长江为分水岭,孙姓显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孙姓分布带。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

三 、邓东孙氏宗派

    关于邓东孙氏,穰东西南王寨《孙氏祠堂序》介绍的比较清楚:“吾孙氏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苍尔沟(《杨普德营家谱序》称苍尔沟麦子河)人也。宋元间,始祖及二始祖贸易于邓,遂家焉。历年久远,名不可复考。三世祖普善,四世祖贤,五世祖仕高,六世祖长仲阳(次良贵、三继阳均不可考),七世祖国福,八世祖尚德,九世祖知言居长仲,知性居下寨(孙寨),言移居王寨。上下寨自此分家。十世祖祚昌、晖昌;祚生三男,晖举五子。自始祖至此,年远族繁,惜无家乘以序宗派,无家塾以妥先灵。……”此序乃孙氏十三、四世孙天绣、董沐在乾隆年间所立。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王寨孙氏十七世孙名扬、学灏,十八世孙振山在原序基础上,自十七世始又续家谱二十字:“学勤彰祖烈(即炳廷文章铎)   诗礼续家声   钦明文思安   正修齐治平”。此谱为邓东孙氏宗派沿用至今。

    《孙老寨普善家族谱》也称:普善长孙仕朗“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为其祖立碑略述大凡,但列其子和孙,而普善以前皆无传焉,故普善即我孙氏之始祖矣。”此谱还说,普善生八子三十二孙。八子曰:汜(si)、礼、贤、海、文、锦、呆、全。三十二孙曰,现尚寻考不全。现存碑文,族谱记载清楚的唯有二世祖贤配马氏,生六子:仕学、仕高、仕儒、仕林、仕朗、仕明。此谱还说,自三世祖普善后已有三十字宗谱:“贤仕仲国尚   知永宗金名   履文振崇荣   祖德世庭光   照绍玉朝乾   明显高宋脉”。

    另,《杨普德营家谱序》称杨普德营孙氏家族是十世祖隆昌的后裔,其十二世祖金柱1759年移居掘塘里(即杨普德营村),此序还说:孙寨(也称孙老寨、孙家下寨、)孙氏家族分支王寨、孙庄、杨普德营、申庄、白衣堂(娘娘庙)、谷社寨、元庄、张井、郭庄、穰东孙小寨等地。《谷社寨家谱》称1934年司令长官孙连仲曾亲临孙寨普善爷祠堂拜祖续谱。此谱还说,邓西孙氏一脉是从山西移民迁来,他们使用的宗谱是“立本天君重   培元世泽长   太清传万载   忠厚永远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圹田三修谱序’
洛宁县赵村镇西王村孙氏家族之由来
原来我的“孙姓”起源这么牛,快来看看你的
姓氏文化:孙姓
【姓氏研究】孙氏世系源流
【唐】平州卢龙府折冲都尉孙公(如玉)墓志铭(局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