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喝酒告别的诗句

喝酒告别的诗句

1、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喝酒告别的诗句——贯休<古离别>

2、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3、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

4、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6、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7、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8、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关于喝酒的诗句。——<短歌行>

10、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喝酒告别的诗句——韩愈<赠张徐州莫辞酒>

11、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12、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李贺<秦王饮酒>

13、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14、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白居易<对酒自勉>

1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16、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17、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18、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19、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

20、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白居易<把酒>

喝酒告别的诗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曲蘖》云:“宋子曰,狱讼日繁,酒流生祸,其源则何辜。”很为发明酒的祖先叫屈。酒的酿制,宋应星认为始于传说中的炎帝和皇帝(《曲蘖》:“自非炎黄作祖,末流聪明,乌能竟其术哉”),也有说是上古时杜康或仪狄发明的。且不议酒流是否生祸,先人在发明酒时断没有想到此物会纵贯中华几千年文明,流布之广,影响之巨,远在“四大发明”之上。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即收有周公命康叔在卫国颁布戒酒令的《酒诰》,可见早在殷周时民间就已嗜酒成风。以后愈演愈烈,翻历代诗文,可说是酒气纵横。及至现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时代腾飞,人民富足,粮食食之不尽,贮之易糜,最好的方法只有大量造酒。于是酒楼厅堂,华灯映碧,觥筹交错;大街小巷,划拳猜令,醉鬼翩翩。人民的酒量呈几何级递增。什么张翼德、鲁提辖,别看书上写得身长丈二,膀阔腰圆,喝酒如何了得,要搁今天,随便在街上拽一青皮瘦子,找一火锅摊,搬五箱啤酒两打二锅头和他们对瓶吹,谁先倒下还真的难说。正所谓,“酒有别肠,不必长大”。

酒有三六九等。《幼学琼林》云:“好酒曰青州从事,次酒曰平原督邮,鲁酒、茅酒,皆为薄酒……竹叶青、状元红,俱是美酒;葡萄绿、珍珠红,悉是香醪。”到了今天,更是品类浩繁。君不见,商场酒架上红的蓝的白的青的紫的,琳琅满目。从两块五一瓶的山城啤酒到价格高上天的“窖藏一百五十年茅台”、“路易一十八王朝干红”,应有尽有。最贱的是重庆朝天门码头小吃摊子提供的“筋斗酒”,扔一元钱自己拿瓷盅舀来喝就是了,为码头挑夫所最爱。至于为什么叫“筋斗酒”,是不是人喝多了就会象猴子一样翻筋斗,尚待考证。

喝酒的人也是三教九流。“酒池肉林”的帝王将相和“革命的小酒天天醉”的“人民公仆”一类,我们小老百姓无权议得,虽说最好的酒往往入了他们的口,也只好忍痛撇开不提。余者工农兵学商,行行都有恋杯人,不妨都暂归于“酒民”。单以酒量的大小,酒民就有“酒杯”、“酒盅”、“酒壶”、“酒桶”、“酒缸”等等形容。更有许多介于“杯”与“盅”之间、“壶”与“桶”之间,或视场面需要,忽而是“杯”、忽而是“盅”、忽而又是“桶”的游移分子。近几年据说还有号称“酒海”的豪客问世。依据喝酒风神的各异,又有“酒徒”、“酒鬼”、“酒魔”、“酒圣”、“酒仙”、“酒痴”、“酒狂”、“酒颠”、“酒疯子”等等谥法。当然,够得上这些称号的,至少和酒有着类似于爱情的亲密关系,逢年过节喝上一杯半杯啤酒或白酒者无缘。

吾国的酒文化如此渊源流长,喝酒爱好者们又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千百年来却没有一位大贤出来,为酒民们分个层次,定个高下,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饮酒岂知欹醉帽,观棋不觉烂樵柯”,下棋都讲究分个段位,喝酒又为何不能?我国素有“理论指导实践”的优良传统,试想,假如有一套权威系统的理论出来,为酒民们指明方向,使他们喝得有理想,有追求,不断提高酒品酒德,于四化建设又何尝无益?如此,宋子的“酒流生祸说”不弹自破矣。

当然,此项工作十分艰巨,必得将几千年的酒文化细细爬梳,广泛听取酒民们的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酒民们的意识形态,非博学鸿文之士不堪此任。鄙人才疏学浅,斗胆在这里为“喝酒论段”写序,不过是抛砖引玉,希图引起广大酒民的重视,踊跃发表自己的“喝酒观”,不吝献出自己的酒史酒事为研究之资,以待贤者。三杯酒落肚,虽千万人,吾往矣!某先借“酒胆”,发一己之浅见以为“酒海一粟”。

历史上喝酒的名家可说是灿若星河。唐代杜甫就近取材,随手就列出了李白、贺知章、张旭等八位各负绝学的“酒星”,写出一首《饮中八仙歌》。杜甫本人也酷爱饮酒,写过“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等大量歌颂喝酒的诗句。

但千古酒名最盛,星光最亮,堪称“饮坛北斗”的还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喝酒论段必得以此公为标杆。民间有“杜康美酒,醉伶三年”的传说,杜康是上古之人,焉能与刘伶相遇?民间此说乃是赋予刘伶“有酒以来第一饮者”的美誉。魏晋是中华酒史上一个异峰突起的辉煌时期,饮酒的名士层出不穷,领数代风骚。“竹林七贤”就差不多全是酒鬼,阮籍、嵇康等人的酒名也很大。史载阮籍为拒司马氏的征婚曾连醉六十日,大可写入吉利斯记录。刘伶能在众多“酒星”中更拔一尺,独烁千古,实有他的不传之秘。

《晋书》说刘伶“容貌甚陋”、“澹默少言”、“不喜交游”。在文翰才华方面,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想来也不若多才多艺的嵇康、精研玄学的向秀等人。于是他的一生便苦心孤旨,专营喝酒,终于开一代酒河,喝出了震古烁今的成就。当年“竹林七贤”啸聚山林的胜景已无法再现,我们不妨姑妄推之----嵇康、阮咸自管弹琴弄瑟琶;阮籍自管穷途而哭临渊而啸;向秀、山涛、王戎自管高谈玄理纠缠老庄;唯刘伶眯着眼倚一根瘦竹子只喝酒不说话,单从造型讲就比众人飘洒深沉!----专注可说是刘伶成功的一大秘诀,不象阮籍等人心有旁骛,因了文名诗名才名多少抹杀了酒名。后人对刘伶一生溺于酒的原因有着又是历史又是哲学的复杂分析,我觉得他主要还是天性喜欢,为喝酒而喝酒,类于“为艺术而艺术”,并不似一些人喝酒为了浇愁或是借酒劲提诗作画,一带功利不免矮了一个层次。至于今天一些人为了溜须拍马套关系或是生意场上尔虞我诈的应酬而喝酒,则更差了十万八千里,给刘伶提壶也不配。

刘伶一生可说是与酒情结连理,生死与共。他外出是叫人“荷锸而随”的,随时准备着醉死了便挖坑埋他。一名酒鬼的理想境界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一生矣”(《晋书.毕卓传》)。贪生怕死,被医生威胁两句就吓得醪糟都不敢吃了的人,是休想喝出高段位来的。当然,要和酒情结连理,老婆多半会吃醋,出手干预是不免的,刘伶的老婆也不例外。《世说新语.任诞》里记载有此事,说刘伶夫人“捐酒毁器,涕泣苦谏”,逼他戒酒。刘伶很聪明,说:“很好,只是担心我自制力不够,须得在鬼神前发个誓才戒得干净。你快在神案上摆上酒肉我好发誓。”等他老婆满心欢喜摆上了酒肉,刘伶跪下誓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怕老婆的人喝酒是很难进步到高段位的,当然,老婆碰巧也是高阳同乡则另当别论。

因长年累月沉溺于酒,刘伶已身负无形酒气,一言一动莫不酒趣盈然,渐入“人酒合一”的佳境。如他醉后在房中脱衣裸形,来客斥责他伤风败俗。他却跳起来比衣冠楚楚的君子们叫得更响:“天地是我栋宇,屋室为我衣裤,尔等跑到我的裤子里来干什么?”这些话实在可以辑入《酒鬼语录》。但有时他却又很有自知之明。相传他醉后尝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要揍他。他不紧不慢地说:“鸡肋不足以安尊拳”,让人一笑不得下手。今有一些酒徒,喝点酒就忘了自己有几斤几两,惹事生非,连警察也敢打,自取灭亡就怨不得谁了。

刘伶最绝的一招是一生不以文翰为意的他居然写了一篇《酒德颂》出来,很快遍传天下,成为吾国酒史上的纲领性文件。《酒德颂》虽只一两百字,却是千古妙文,高度抽象地概括了刘伶喝酒的无上境界,顺带还向天下人暗示:“俺刘伶并非只会喝酒不能诗文,实是不屑为也。今随手挥一篇让尔等开开眼界。”雪泥鸿爪,令人更难窥见云中酒仙的超妙身影。南朝刘延之作有《五君咏》感怀竹林诸贤(山涛、王戎显贵,被诗人黜出,故“七贤”只余“五君”),其《刘参军》云:“刘灵善闭关,怀情灭闻见。鼓钟不足欢,荣色岂能眩。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可见《酒德颂》对盖棺刘伶的酒坛雄主地位,其功非小。其实刘伶一生喝酒,肚里翻来覆去只琢磨这一篇文章,焉得不好?

继《酒德颂》后,到隋朝才又出现了第二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喝酒文章:《醉乡记》。作者王绩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酒鬼,《新唐书.王绩传》言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可见也是量宏情痴的饮君子。《醉乡记》为酒民们描绘了理想中的圣土----“醉乡”。但在王绩笔下,自黄帝氏以降,能有缘抵达“醉乡”的实在少得可怜,而“没身不返,死葬其壤”,可称“酒仙”的,不过阮籍、陶渊明等寥寥几人。作者叹曰:“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可见,饮酒之途也是任重道远,并非吞几碗黄汤即能抵达圣境,真正喝酒的高手,是很寂寞的。

送别,令人伤感。但是,古人非常会生活,即使是这样伤感的事情,也安排得很有诗意。唐诗中写到的送别,用现代时髦的话来讲,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行为艺术。为什么说它是一种行为艺术呢?因为古人送别时,有一套固定的程序,这个程序包括三项重要内容:

一,送别之际要唱歌,唱离别之歌。李白说,正当今昔肠断处,骊歌愁绝不忍听。今晚我要跟一个朋友分手了,唱骊歌让人发愁,不忍心再听。骊是黑马的意思,为什么离别的歌叫骊歌呢?原来有一首四言古诗,这是一首逸诗,所谓逸诗,就是没有被收进《诗经》的古代诗歌。这首诗叫《骊驹》之歌,里面有这么两句:骊驹在路,仆夫整驾。马已经牵到路上,车夫已把车都驾好。这是汉代两个人告别时,一个要走的客人唱的歌:车夫已经把车驾好,我马上就要走了。客人唱了《骊驹》之歌后,主人也要唱歌,唱一首叫《客毋庸归》,你不用这么急着回去,千方百计挽留他,情意绵绵,一唱一答,然后分手。到了唐代,很快有了唐人自己的骊歌,就是王维写的那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一个姓元的朋友,到安西去出使,安西,指唐时所设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县。渭城朝雨浥(yi:湿)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谓城春天的早晨,下了一阵细雨,地面湿润,没有飞尘,雨后的客舍旁,柳枝显得青翠新鲜。这首诗写到了渭城,即原来的咸阳故城,所以,这首诗又叫《渭城曲》。诗中还写到阳关,阳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塞,在玉门关的南边,南为阳,所以叫阳关。唐朝人到西域去,一定要经过阳关,这首诗又叫《阳关曲》。自从王维写了这一首送别的好诗以后,唐人告别时,就唱这首歌。唱一遍觉得绵绵情意还没有充分表达,于是就再唱一遍,觉得还不够味,再重复唱一遍,以后这首歌曲就被称为《阳关三叠》。

二,唐人送别之际要饮酒。送别时为什么要喝酒呢?主人请要走的人喝酒,因为酒这东西有一种振奋作用,本来两个人告别心情就压抑,喝点酒可以高兴一点,消解一些离别之愁。我们看李白在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在一个酒店里写的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柳花就是杨柳飘絮,已是春末夏初之际。吴姬,一个江南姑娘。压酒,唐代的酒要把酒糟压掉才能喝,劝客人尝尝。 南京的一帮年轻人来送我,欲行,是指将要走的人,不行,是指留下来的人,大家都举杯,喝干杯中酒。最后两句是,请你问问滔滔东流的长江,我们离别的情意,跟这长江水相比,谁为更长?

三,唐人送别之际,要折一支杨柳枝,送给上路的人。白居易有两句诗: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在长安的路边上,有各种各样的树,只有杨柳树,它是管别离,管送别的。再看一首王之涣的诗《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杨柳是春天长的树,在东风中成长,青青的垂着,夹着一条御河,河两岸全是杨柳树。近来杨柳不停地被人一枝一枝折走,因为别离的人太多,把杨柳枝全给折完了。古代,凡是在送别的地方,一般都要种很多的杨柳树,给送别的人攀折。据说这杨柳的“柳”字,与“留”是谐音,折一枝柳枝送给你,意思是你还是留下吧,干嘛走得那么急?送柳枝是挽留客人之举。唱别离歌,饮酒,折杨柳枝送别,这是唐代人,不仅是诗人,而且是唐代的普通人,一般老百姓,在送别之际,一种惯有举动。这确实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美丽的行为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这首诗被称为“古今第一”,连白居易都为之倾倒
白居易文《醉唫先生傳》
葛景春 | 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折柳赠别,古诗词里的青青柳色,是满满的祝福和期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白居易《青门柳》、唐·郑谷《柳》)
腹有诗书气自华,飞花令里读诗词-100句(唱)篇-今日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