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是一年麦收季‖打 场

小麦收割完毕,运输到打麦场,紧接着另一项重要工作就要粉墨登场了,这就是“打场”。接下来的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打麦场就成了整个村子的舞台中心,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天天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好不热闹。这一段时间,打麦场上白天晚上都会有人,晚上还有人睡在这里,名为“看场”。

打麦场位于村子的村口,以生产队为单位,各家各户的打麦场连成一片,有一家一个场的,也有多家共用一个场的。回忆起来,我们队的打麦场大概由十块场地组成,每一块都是独立的,相互挨在一起,一些重要环节需要人手较多时,邻里相互之间都会帮助。我们家的打麦场就和我叔家是共用的。

 打场包括的内容可一点都不少,大致分为摊场、碾场、挑场、扬场,以及晒麦和垛麦秸垛六个部分。先说摊场,就是把收割好的麦子均匀地在打麦场上摊开,麦子既可以是从麦垛上扒下来的,也可以是从田间地头直接拉过来的。与割麦子选在凌晨或傍晚时分躲开太阳正好相反,摊场和碾场一定要选在太阳最毒的时候,或者是摊开后干脆暴晒一段时间再碾场。为什么呢?这是为了让麦籽和麦壳充分分离,此时的麦籽当然是越容易脱落越好了。

 摊场厚薄要均匀,更要合适。如果用牛拉石磙碾场,最好摊薄一点,因为力度没那么大;如果用四轮或手扶拖拉机带镇压器碾场,则可以摊厚一点,差不多可以齐腰深。

摊场用的主要工具是叉,三个趾,有木叉和铁叉两种,木叉又叫桑叉,从头到尾实际上是由一棵桑树晒干成形而来。铁叉的顶部三个趾部分,是用铁皮弯成,趾的中间是空心的,铁叉的把儿,仍然是木头的。摊开的麦子有两种,一种是正常收割回来的麦子,另一种是用铡刀把麦个儿齐腰截断,只把带麦穗的部分摊开,剩下的半截儿直接就当柴禾了。两种做法的主要区别是看你想得到的麦秸是多还是少。

小麦在打麦场里均匀摊开,并经太阳充分暴晒,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另一项工作——碾场。碾场是整个打场环节里非常关键的一环。

早期主要是牛拉石磙碾场,牛把式们可以上场并一展身手了,牛头上要戴牛笼嘴,防牛偷吃麦子。牛把式们头戴草帽,一手拉着牛缰绳,一手拿着牛鞭儿,嗒嗒咧咧,指挥着牛一圈又一圈地在摊开的麦子上转圈。这可一点儿也不浪漫,头顶烈日,晒干的麦杆一经碾场就会烟尘四起,身上不仅会出汗,还会成泥。

另外一种碾场神器就是手扶拖拉机了,手扶拖拉机后挂镇压器,力度比牛拉石磙威猛多了。手扶拖拉机村子里有两三台,用它是要按时间收费的。一般以十五分钟为一个单位,压一场麦需要半个小时或四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十块钱左右,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拖拉机跑的比牛快多了,通常是把内侧的止动手柄固定在一定的高度,这样就可以以固定的转弯半径一圈一圈不停地转,拖拉机手也随车不停地转圈。拖拉机手是很辛苦的,如果是体质不好的人,早就被转晕了。拖拉机手的工作时间以大中午居多,为了多挣钱,常常一场接着一场。农民的辛苦,确实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有时候摊的麦子太厚,碾场一段时间会停一下,人们上场把麦子上下翻翻个儿,为的是充分碾场,麦籽完全脱粒。

 碾场完毕,开始挑场。用叉轻轻地将上面的一层麦秸挑走,麦籽都在麦秸的下面。要轻轻地抖一抖,为的是让麦秸中夹杂的麦籽掉下来,颗粒归仓,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保证。挑完麦秸,剩下的就是混杂着麦壳麦芒等各种杂物的麦籽了。距离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把剩下的各种东东拢成堆,用的工具是推板,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板固定一个把儿。拢成的堆要成纺锤形,长轴方向要与风向垂直,中间粗两头细。

这个时候,收麦季节里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作就要闪亮登场了。这就是扬场,是不是好的庄稼把式,一看扬场就看出来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风。扬扬必须有风,没有风的助力,天大的本事也派不上用场。

常常看见庄稼把式们,用木锨铲半锨,往上扬的时候先平举,麦子快脱出木锨时,手拧木锨,麦子会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麦子落地,上风侧是最纯净的麦子,紧接着是麦鱼儿,最后是麦糠。力度、方向、时机都要把握的恰到好处才行。风大的时候麦糠能被吹的老远,不过无所谓,反正麦糠是不需要的。观看好的庄稼把式扬场,就像观看一场隆重的舞台剧演出,非常有美感。

有人扬场,还得有人在旁边打下手,叫打掠,就是用好的新竹枝扫帚梢,掠去麦鱼儿,麦鱼儿就是带壳的麦籽,没有脱离开的。麦鱼儿当然要越少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摊开的麦子一定要经过太阳充分暴晒了。

 麦子扬净装袋以后,过一段时间还要拉到打麦场晒一晒。小麦如果是没有晒干就入库,很容易霉烂变质。所以晒麦的步骤必不可少,把小麦摊的薄薄的,中间还要翻上几遍,直至下午四五点钟开始装袋子往家拉。用的是蛇皮袋,一袋大约七八十斤。种的好的小麦,亩产可以达到八九百斤,差的只有四五百斤,品相也会差别很大。

装袋的小麦还带着热乎劲,一袋一袋装进家家户户都有的栅(zha)子里。栅子是砖和水泥垒成的长方形大容器,一格一格的,每个格子可大可小。装进栅子里的小麦,手伸进去会感觉烫手,这正是想要的效果。装满小麦的栅子表面用塑料布外加砖头包裹的严严实实,既可以隔潮又可以防止老鼠偷嘴。小麦装进栅子基本上就万事大吉了,既可以当作一年的口粮又可以卖掉一部分。

 只剩下最后一项工作了,这就是垛麦秸垛。垛完麦秸垛,打麦场就会逐渐沉寂下来,直至三四个月以后的秋庄稼开始收获。前期由于时间紧张,麦秸多是随意堆放的,麦子收回家,庄稼把式们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一展身手,垛一个漂亮的麦秸垛了。

 垛麦秸垛的时候,两三个人在下面负责往垛上扔麦秸,大把式在垛上面负责摊平并打理出需要的形状,另外一个人在垛的周围负责修理。垛上面的人需要的技术含量最高,麦秸垛美观不美观,结实不结实,全靠垛上面的人。

垛麦秸垛同样是一件技术活,好的庄稼把式们垛出来的麦秸垛,非常美观,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麦秸垛通常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圆形的就像新近出土的宋代陶罐,圆圆滚滚,中间粗两头细,方形的就像大海上的巨型邮轮。一个一个的麦秸垛连成一片,简直就像古代的城堡和宫殿。

看看麦秸垛的大小,就知道这一家的收成今年怎么样了。麦子是人的口粮,而麦秸是牛的口粮,人和牲口都得有吃的,这一年才能过的踏实。而牛作为农耕时代的主要劳力,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养的。

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听说村子里的庄稼把式们熬不过无情的岁月,一个一个都离开了人世。这样的消息既让人心痛又倍感惋惜,他们是我的父老乡亲,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更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优秀农耕技术能不能得到传承,我的心里有个巨大的问号。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村子里还有没有打麦场了,有没有技术娴熟的庄稼把式们,手握木锨高高扬起,丰收的麦子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的动人场景了;也不知道在村子的村口,还有没有一个个漂亮的麦秸垛整齐排列在一起,有没有小孩子们在皎洁的月光下,围着麦秸垛捉迷藏了……

编者的话:

麦收季节马上到了,多少年过去了,但过去的割麦、打场、交公粮那些场景仍浮现在眼前,对故乡麦收季节的情结一直都在。咱们和作者一起回忆我们那些年的麦收季。敬请期待下期美文!

1、又是一年麦收季‖割 麦  作者刘尚钞

2、又是一年麦收季‖打场  作者刘尚钞

3、又是一年麦收季‖交公粮  作者张春雨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书预订|高海平:我的高原 我的山(上款签名)
记忆中的生产队打麦场
坡刘村史 经济 小麦的收割
代文梅散文||远去的打麦场
【夏收回忆】杨瑞龙
真实的黄土地上麦收纪实,辛苦心酸的农村老人们(3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