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头脑清醒的妈妈

李嘉诚说:“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父母不要怕孩子吃苦!为了不让孩子吃苦,父母吃多大苦都心甘情愿,这是我国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态。父母们的共同想法是,让孩子将来生活得好,能够出人头地。父母们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这种做法无疑是剥夺了孩子实际锻炼的机会,没有锻炼孩子就永远也不能长大,也就不能成熟。父母能跟孩子一辈子吗?不能。由于孩子缺乏锻炼,就等于将来缺乏生存本领,表面上看是爱护孩子,实则是害了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可是会害了孩子!下面,看看下面列举的6类妈妈,你在其中吗?

6类妈妈该注意了!

1.过分愧疚型

众所周知,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主张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最主要的表现在于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在中国,不少家长,在该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却饱含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有位妈妈这样说她说:“我们家条件比不上别人,没办法给他什么别的。他现在自己提出学美术,如果还考不上大学,我也算没亏了他,他将来不要怨我就是。” 

这番轻描淡写的话,在我听来却十分触动。一向认为父母不论社会地位高低,他们生养子女,送孩子上学接受教育,这就是最大的恩惠了,子女将来能否有成就得靠自身努力,不能仰赖家庭条件。但是听小时工说话的语气,孩子像是个外人,被天意安排落到她家,她却无力提供其他人家的优厚条件,在愧疚感的作用下,她更努力去栽培与满足孩子,希望孩子能通过高考来改善社会位阶,重点是“他将来不要怨我就是”。

2.控制欲极强型

《虎妈猫爸》中的妈妈就是一个典型。妈妈把“听话”当作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很多妈妈眼里,孩子没有按你规划的人生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决定,就是“叛逆”。

近年,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与生活在较大支持且控制较少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相比,被父母管束过多的孩子并不快乐。

合肥某中学初三女生星期一早上由母亲送往学校,母亲离校不到半小时便接到噩耗:女儿从教学楼五楼坠楼。全家人愣了:怎么会这样?学校老师做了什么?这孩子可外向了,上学路上有说有笑,还吃了3个包子!女生的堂哥从她的QQ留言上发现了一些端倪,她在跳楼前一天更改了QQ签名:一切都结束吧…我累了…这留言是写给学校、还是写给那无微不至的陪读母亲呢?

3.热衷攀比型

爱攀比,是中国妈妈的典型!这一点在国际上,是“赫赫有名”的。大到升学考分,小到鸡毛蒜皮的琐事,中国妈妈总要拿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同事、左邻右舍攀比一番。买什么文具,上什么私家补习班,甚至家里有钱的还要晒晒车,房。当然除了物质,最重要就是成绩的攀比。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的发展期望排在第一位。由此看来为了实现那份望子成龙的期待,迸发出“别人家的孩子”这一教育现象也不足为奇。但你又可曾想过,在你“解恨”般的比较中,这种赤裸裸的对比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4.“孩奴”型

现在网络上最流行的一个词,叫“孩奴”,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米妈认为,这只是部分人在对待孩子问题上很狭隘的一个观点,奴役他们的并不是孩子,而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就个人而言,如果生活中没有自己,那将是多么的平淡乏味,还谈什么自我价值啊。其实孩奴现象的产生,更多的是源于现在年轻父母的种种不正确的养育方式。

试着问问自己 有了孩子后,是否还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无论是已为人父母的,还是准备要孩子的,我们都要摆正心态,遵循适度、量力、合理的原则,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我们应该感谢孩子给了我们再一次体验童年体验人生的机会。

5.过分担心型

这些年以来,同样是带宝宝,中国妈妈的精神面貌却是显得紧张得多。

好比方说带宝宝外出,中国妈妈经常是不断地唠叨:宝贝,过马路小心看车、注意多穿点,千万别冻着了,你不要乱摸东西,很危险……

一直有个说法:为什么父母的担心就是对孩子的诅咒!

比如,小孩子端着一碗汤,要走到桌边去,父母很担心地说:“别洒了!”不出所料,十之八九会洒掉;如果父母是这样说的:“宝贝儿,端平,端平”,十之八九,不容易洒掉。

这是为什么呢?真的是父母用担心“诅咒”了孩子吗?

 其实不然,哪会有父母主观上诅咒孩子呢?只是,父母的担心造成了一种令人恐惧的诅咒的结果而已。正相反,这种悲催的结果,全是因为“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只是,这两份爱都是盲目的爱——因为这种爱造成了生命的困惑(不舒服不和谐)。

解决之道只有一个:把担心化为祝福,就是把负能量转为正能量。当你觉察到自己又处于担心中时,请尝试着换一种方式,那就是把自己的担心变成祝福,从心里把祝福送给孩子。“祝福你,我的孩子”不断重复,直到自己平静下来。孩子当然也会迅速感受到正能量,并去做你那个祝福的目标。假以时日,你会发现,孩子能做到一切你祝福的。

6.操劳过度型(娇惯型)

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无原则地满足。包办孩子的各种生活琐事,生怕孩子被欺负。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软弱无能,懒惰、贪玩、任性,缺乏责任心,爱虚荣,学习成绩常常不令人满意。

父母娇惯子女是自酿苦酒!

有一位朋友的同事夫妇养有一子,对儿子过分溺爱,养成孩子十足的痞性。一天,儿子向父母索要钱财,张嘴就是几十万!

父母均是工薪阶层教职人员,难于支付这天文数字般的巨款,儿子勃然大怒,愤愤地骂道: 

“没钱?你们这两个老东西,那养我干什么?看来,非得给你们点儿颜色看看不成!”

 说罢,从怀里掏出一把亮晃晃的匕首,只听得喀嚓一声,猛力插在饭桌的正中央。儿子凶神恶煞,把这一对老夫妻吓得哆哩哆嗦,魂不守舍。

儿子继续吼道: “这下子,看你们有钱,还是没钱?!” 

还有一则新闻让很多人无比痛心! 为了骗取保险赔偿金,儿子竟然在水中下毒,致使父母不幸身亡。

娇养无义儿!千年古训,前车之鉴,理当引以为鉴!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弱点,子女也不例外。父母对孩子步步退让,必然导致孩子的步步紧逼,父母的一切付出,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理所应该,稍不如意,便牢骚满腹,甚至反目成仇。父母对子女百般溺爱,自酿苦酒,只能自食恶果。 与其给孩子家财万贯,不如教孩子自食其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反哺”透支孩子一生幸福,你还在被自己的孩子反哺吗?
最好的家庭环境原来是这样的
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戒吼, 新新家长们给你99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做个正能量老妈
高考成绩出炉,真学霸妈妈一番话获百万赞:最好的教育原来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