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学章散文◇宛东织造,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校名师,倾情奉献



01序言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农村普遍采用传统全手工纺织工艺,妇女们人人擅长纺线织布,产品多为自用。

农村三、四户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很多人家自己一家就能独立地进行纺、浆、经、涮、织等全套工序。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技的发展,传统纺织工艺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文化遗产,仍有它值得研究的价值。

02我国民间织造简史

纺织工艺的最早记录是《战国策·秦策·秦武阳谓甘茂章》,其中有曾子母亲织布的记载,后来就有了成语“投杼之疑”,用来比喻谣言造成的疑虑。

汉画像石刻也有一幅《曾母投杼图》,其中曾母使用的斜织机就是立式织机的先祖。

不过,元代以前,国人并不种棉花,而是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种麻织布。元代开始种植棉花,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人们将传统的丝、麻纺织工艺揉于棉纺织工艺。

明朝初期,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棉纺织技艺日趋成熟。随着明清两代织布工具的改进和纺织、印染技术的发展,棉纺织业进入了十分繁盛的时期,织造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到了清末,随着洋布的大量涌入以及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手工织造受到冲击,渐趋衰微。

03棉花

纺织需要棉花,棉花需要种植。

棉花是喜暖作物,而中原的地温须到3、4月份才适宜种棉花。所以有农谚说“清明前,去种棉”“枣芽发,种棉花”。

在播种棉花前需要进行整地,以打破犁底层,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棉花根系生长。

整地质量要求上虚下实,在耙地时,要求“齐、平、松、碎、净、墒”,达到齐(规划整齐,犁地、耙耢等机械作业时田边或中间不能遗留空白)、平(经过犁、耙、人工平整等作业,使地表平坦,土壤表层无垄起和明显凹坑)、松、碎(土壤耕层疏松、上虚下实,土壤细碎,表层无直径超过2厘米的土块)、墒(要在土壤墒情适宜时犁地,这时土壤松散,整地容易,同时可使播种时土壤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有利于种子发芽和防旱保墒)、净(田内无作物根茬、杂草、废旧地膜)的标准。

种前需要晒种。晒种可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加速水分和氧气的吸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有杀菌和减轻病害的作用。

晒种可在播种前15天左右进行,选择晴天连晒4-5天,晒到手摇种子发响时为止。

棉花苗长出以后,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除草,整枝打杈,治虫等。

大概到八月末,棉花的果实开始裂开,这时农民们开始收获棉花了。起初是带着口袋把裂开的“棉花桃子”摘下,然后带回家在太阳下晒。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带回来晒,棉花会开的更快一点,而且地里裂开的花不集中,很难去摘棉花。到后来,棉花普遍开了,就不用摘桃子了,直接在棉田里摘雪白雪白的棉花茹了。

04弹花

收获的是籽棉,要纺织,就需要清棉。

古时候没有轧花机和弹花机,清棉工作全部用手工。人们用双手把籽棉中的花籽剥除,把破子等杂质清除出去。清出的棉花叫皮棉。

皮棉需要弹蓬松。人们研制了弹花工具,制弹花弓、弹花弦、弹花锤,用弹花锤捶弓弦,震动皮棉,使之蓬松。

后来,人们研制了轧花机,弹花机,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人们把蓬松均匀的棉花用莛子在木板上搓成花捻儿。这时候可以纺线了。

05纺线工具

纺线需要纺织工具。织布使用的工具主要有:

1.纺车,搓成的花捻儿通过纺车变成织布用的线;

2.锭子,也称锭杆,它连着纺车,可将纺出的线缠在上面;

3.浆线杆,晾晒经线的衫木杆子;

4.经线撅,其数量多少要由所织布的长度来确定;

5.杼,用竹篾制作的穿经线用的工具;

6.闯杼篾,也叫闯杼刀,闯杼用的蔑片;

7.棕刷,刷经线的工具;

8.缯,穿经线以分上下而便于穿纬线的用具;

9.织布机,其主要组成部件①小机子(机楼):用于挂缯并可分别提缯的装置,通过缯,下连踏脚板;②踏脚板:也叫踏板子,用于拉缯并通过踩踏,分开上下经线,便于投纬线的装置,通过缯,上连小机子;③机框:用于镶嵌杼的框,上面用绳子挂在小机子顶上;④卷布轴:将随时织的布卷在上面,卷布轴一头有两个孔,插入木栓,可锁住卷布轴,使其不随意转动;⑤坐机板:在织机的最后边的框架上,织布时织工坐在上面;

10.梭,也叫溜子,装上纬线在经线交叉口中来回穿梭的工具;

11.幅展儿:一种竹制弓形物,两端削有竹尖,扎在布上,起到保持布面幅宽的作用;

12.辖承耳板,机床上安装的两个半圆形装置,上有凹槽,装承木;中间有圆洞,装卷布轴。

06织布工具

织造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先后要经过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每道主工序里又有诸多子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

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都很简单。

随着劳动妇女对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民间织锦由最初一把梭、两把梭,发展到13把梭,最多可达20把梭。

经过种棉、采棉、去籽、弹棉、搓花捻儿、纺线、染线、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可开始纺线。

07纺线

人们制作了纺车,锭子和类似于传动带的弦。

纺车由底座、支架、轮子(车布楞儿)、摇柄、车脑(纺花车头)、车排齿、锭子、锭钩、锭群儿、拉弦等构成。

方木制成的纺车底座长70厘米左右,呈字形。

的上横处有一小支架安锭子;的下横处有两根方立柱(大支架),柱距50厘米左右,柱上端有安主动轮轴的圆孔,距底座35厘米左右。

轴的一端有摇柄。

主动轮的辐条是中间带圆孔的条状薄板,长55-65厘米,中间宽约8厘米,两端宽6厘米左右,共六片,轴两端各穿三片。

线绳固定的辐条间隔60度,呈张开的伞骨状。轴的两卡住轴两边的两组辐条,使其不能会合。

线绳把两组辐条呈“之”字形相间张紧,辐条略向内弯曲。张紧的“之”字形的线绳是轮的“辋(wǎng),辋上挂着传动绳(拉弦)。

锭子是长30厘米,直径0.5厘米,两端尖锐的钢线。直径2厘米的木传动轮套在锭子中间固定。

锭子套在锭钩和锭群儿上,主动轮与锭杆轮之间由张紧的线绳拉紧,传动。轴部需经常加少量润滑油。

把纺车支在地上,纺线的人就地放一个蒲团,盘腿而坐在车怀儿里,右手转动纺轮,带动线锭子转动,左手捏着花捻儿接向线锭子的线头,花捻儿上的棉花随着锭子的快速转动,自动加捻成线,左手顺势向后拉,纺出的线越来越长。

手不断前后拉动,线丝丝缕缕绵延而出。

待线拉到一定长度(大体为左臂长度)时将纺车停顿,稍微按逆时针方向回转,将缠在锭子尖上的线退回,随即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把手,将这段线注到锭子上。

右手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纺轮,左手接着往后拉花捻儿成线,拉到一定长度再把线注到锭子上,如此循环往复。

为使线穗子整齐,底儿平、肚儿圆、一头尖,给锭子戴上一个直径约4厘米、中间钻孔的葫芦片儿

20根花捻儿纺完就纺成一个线穗子,纺完后连同葫芦片一起退下,收起线穗子再把葫芦片按上。

纺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若两只手配合不好,纺出的线不是断头就是粗细不匀,需要长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两手配合得收放自如。

纺出的线穗,用拐子拐成线挂儿。拐线是用拐子把线穗子拐成拐子线

拐子拐子梃(长一尺八九寸)和两个拐子头(约四寸长)组成的长字形的拐线工具。

拐线时先把线穗子插上线柱儿上,线柱儿是用竹筷子将圆头削成锭子一样的细尖儿,插在线穗子眼儿里,防止线穗子滚动时把线转乱。

找出线穗子的线头贴在拐子杆上用手攥住,摇动拐子,另一只手捋着线,往拐子两头递线。

这样来回不断地递线,缠完三四个线穗子,拐子就满了。退下来即成拐子线

拐在线拐上的线,绷得很紧,为使线轻松卸下,须预先在拐头上加上莛子,卸线时,先取下莛子,拐上去的线,就可以轻松取下来。

08浆线

然后,把拐子线一挂儿一挂儿扎起来,用浆水浆成经线。

经线须经过煮线上浆。经线上浆,即用面糊将经线浆一次。

面糊过稠,经线就脆,易断线;面糊过稀,经线就松,也易断线。

煮线时,先把线浸入小米或白玉米米汤,轻轻揉搓一遍,使米汤把线浸透。

将小麦面粉和成面团,放在水中反复揉搓洗涤,最后剩下的是面筋,无面筋的面粉都洗到了水里。

将洗去面筋的面粉水倒进米汤锅里烧开了,再把浸过米汤的线放在锅里煮一开,然后捞出线把浆水控干。

锅中换上净水,再把控干的线放在平屉上蒸十几分钟。

蒸好的线套在浆线杆子上晾晒,晾到多半干时就开始(dèn方言读tùn)线,即用一只手伸展开揽着线往下,另一只手则不停地理顺线绺儿,用线棒一会儿拧着,一会向下,让线彻底干透。

浆过和过的线失去了粘性,彼此不会纠缠,不会乱,为经线和织布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09染线

纺好的线还可以染色,织成花布。

先在锅里加清水,加热成温水,往水里放染料,用棍子上下搅动。

开锅后线就染的差不多了,若拿不准,便取一根白线浸入染液试一试,若不再上色,就表示染液已经被线全部吃透了。

晒干的线,一挂儿一挂儿套在风车上,再用纺车,锭子上套上筒(小竹筒),把线络成两头尖中间大的纺锤体筒线团备用。接下来,经线。

10经线

经线首先需要算两笔账,一是根据布幅宽,即经线的总根数能被筒线数的二倍整除来确定一次摆放的筒数。

经线依次在木橛上挂一个来回,经线根数是数的二倍,整除后所得商即走几个来回。

如计划布幅宽为1.6尺,经线需520根,准备20个筒,一个来回是40根头儿,13个来回就够520根。

如计划布幅宽为1.5尺,需经线500根,准备25个筒,一个来回50根头,10个来回就够500根。

二是根据所经布的总长度计算木橛个数和橛间距。

橛间距定为20尺。总长为400尺,除以20等于20,即需要钉布橛20个,单方10个,另加死橛1个。依次在木橛上挂经线一个来回,正好是400尺。

如果经线总根数除以走绺趟数不能整除,则最后采取减线或加线的方法,满足经线的总根数。

若摆置20个筒,经500根头的布,走12个来回是480根头,再走1个来回多20根头,则最后从死橛处减去10根线,网个疙瘩挂在死橛上,其余10根线去交橛使交后,回返死橛结束走绺(逛线)。

若织2尺4宽的布面就要580根纱线经下去,有时还要更多。

但不管织多宽多长的布,都必须做的心中有数,合理地分配扎筒的个数和扎线橛儿的个数。

另外,要按照所织布的尺寸,备足所用的经线。

比如要织10尺长、500根头(布幅1.5尺)的四墨儿布,煮16斤线,就把16斤线分成20份,每份8两线。

因为煮过的线有了浆力,分量略重,络的经线也应适当重些。

经线需要在宽敞的地方进行。筒用竹签扎在地上,扎成圆弧形,为使筒稳定,先用高粱杆摆在地上,然后扎竹签,再套上线筒。

经线需确定挂绺和送绺各2人。经线人将筒上的线一一牵出执在手中,按由死橛(即第一根橛)到交橛(三根)的顺序分别挂在每一根经线橛上。

接着,理顺经线,由另一个送绺人将经线送到死橛对面,由挂绺人挂到边上的线橛上。

如是依次将经线挂到所有线橛上。挂完一遍,开始抹墨(方言读mì)儿,即按布长在挂好的线绺上抹颜色记记号,方便每个织布人织够一定数量剪下。经线,牵线用手执线,手要保持平衡,不然牵出的线松紧不一,织布时易被梭子打断。

再就是挽绉,绉扣长短要一致,才能使上下经线截然分开,梭子来往畅通无阻。

经线需要使交所谓使交,即将经线逐根弯环,同向交叉,挂在交橛上,使经线成为隔一挑一的两排。

然后,按第一次挂绺的反顺序送绺,挂绺。

挂到死橛继而按正顺序,使完交再按反顺序,直至到死橛够布的总长度,走绺儿(逛线)宣告结束。

经线完毕,将多余的线扯断,先将交橛处的交叉用线绳捆系,使上交杆,以保持交叉的状态,然后卷线成团。

走绺儿

11织布

待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织布。织布需用纬线。纬线不用浆。

用线柱把纺出的线穗穿上,在纺车的锭子上穿上龙符(小竹筒),搅动纺车,把纬线缠在龙符上,缠成小纺锤体。

用梭芯(细竹棍)穿上龙符,卡入梭子(溜子)。溜子的边框上有个小孔,通过小孔,用嘴把线头吸出。

溜子从经线交口穿过,就把纬线送进了交口。

脚踏板上下移动,就把纬线卡进交叉的经线中间,然后,拉回机框,把纬线挤紧。

织布最重要的是手推脚踩。织布用的机框(嵌机杼的木框)是用手推,推的重落的慢,布就紧,推的轻落的快,布就稀疏不均。

踩踏板的同时推出撑框,一手投梭,一手接梭,接梭后将撑框后拉。手脚配合,不断重复这一动作。

纬线一根根织入,织出的布面一点点增长。布面一丈多长的时候,卷布轴就满了。

这个时候,经线上的墨儿,就出现了。此时,可以把织出的布剪卸下来。当最后一段经线织到缯处,织布就完成了。

以上说的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织布方法,勤劳智慧的中国人,通过抽象图纹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织出极具艺术魅力的多种花布。

其图案意境,是靠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纹饰来体现的。在最初的平纹、斜纹、缎纹、方格纹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枣花纹、水纹、狗牙纹、斗纹、芝麻花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基本纹样。

作者简介¦王学章,网名养心是福,1948年生,河南省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退休后返聘在校至今,热爱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书法皆佳。一高校志编写者,一高校训、校歌歌词作者。已完成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帝国汉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的家织布(散文)|槐荫风情
那些儿时传来的织布声
乡土文学 | 张启超:纺花织布
村居生活系列——经布
《庄农日用杂字》解读(十一)
渐去的手工“牵机”“纺线”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