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服装事记50年代:工装裤和布拉吉,中山装,列宁装、校服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的服饰路开始形成,从前被视为身份地位象征的的西装革履和刺绣旗袍被深深埋藏了,而能穿上中山装和列宁服的才是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对象。当时的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具有极为强烈的俄罗斯色彩和革命性。

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中山装

毛泽东穿中山装入选世界十大名人套装

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列宁装在年轻的新中国流行,除了表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还因为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它附加的腰带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列宁装:最时髦的女装: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尽管这种服饰呈现出中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服饰。体现出劳动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时代风尚。解放初期,苏式列宁装是最时髦的女装,是50年代干部们的标志性服饰。

列宁装

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最受欢迎:宽松的短袖、褶皱裙、简单的圆领、碎花、格子和条纹,腰际系一条布带。“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当前苏联女英雄卓娅穿着飘逸的“布拉吉”就义时,“布拉吉”成为一种革命和进步的象征,也因此成为50年代最流行的女性服饰之一。后来,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改为“连衣裙”。

20世纪50年代服装记忆:“布拉吉”

人人参加劳动,建设新中国。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朴素简单如当时一首民谣所说:“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工装裤为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绸缎面料显得有点封建。参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学生就用具有农民文化特色的花布来做棉衣。1956年1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举办了花布、丝绸、织锦图案展览会,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1月10日上海《青年报》报道了这次展览会,并提出:姑娘们,别老是穿得灰溜溜的,穿得漂亮些,把自己打扮得和鲜花一样。

50年代校服

50年代的劳动妇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0年代的“时装”记忆:来看看当年的你有多时髦
改革开放前服装的变迁
50年代的中国女性穿扮
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二、衣着
建国60年的民间服饰变迁
《温馨传统的50年代 华丽优雅VS平实质朴》中国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编号20120418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