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即使你从全世界路过,也不要忘记你精神里的DNA——南阳民歌


九莲灯 编花篮 姜婉演唱 From 故乡旧事 04:01

国庆长假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民歌视听盛宴《中国民歌大会》的第二期,原生态歌手惊艳开唱。河南队的姜婉和周彬将源于南阳的民间歌舞艺术《九莲灯》重新带到了舞台上,让我们聆听到来自家乡芬芳泥土的天籁之音,欣赏到失传近百年的九莲灯绝美舞蹈,获得了现场观众和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唤起了我们对南阳民歌的喜爱与关注。


了解一下,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

民歌,即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中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最经典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它是在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中逐渐形成的。多为韵文,便于歌唱或吟诵。

民歌,是人民之歌。它不是圣皇贤臣、达官贵族所喜欢的正声雅乐,而是平头百姓、白丁布衣所吟诵的郑卫之音。他们的喜怒哀乐永远不会在史书中留下具象的表达,却能够经由歌声传向四方。



民歌,是劳动之歌。它不是有闲阶级的士大夫或骚人墨客坐在屋里的无病呻吟,而是一切体力劳动者的血汗搅着泪汗的结晶和升华。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不会说话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懂得唱唱歌谣,来减轻肌肉的疲乏,来鼓舞工作的热忱,来集中注意力。

民歌,是生活之歌。民歌里故事般的叙述,是每天奔波于衣食住行的人们人生情节的此起彼伏;民歌中展示的喜怒哀乐,是整日沉浸于柴米油盐中的人们平时生活的情感宣泄。


民歌,是时代之歌。它世代相传,口传心授,或气势磅礴,或欢乐明快,或吴侬软语,记录着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见证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成为回荡在历史长河中的时代表达。

民歌,正如冯梦龙所说“最浅,最俚,亦最真”,这是民间性情之响,也是天地间最自然之文。


感受一下,中国民歌的源远流长——

回到远古,民歌就是歌谣中的《弹歌》,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原始射猎图。

回到春秋,民歌就是《诗经》中的《国风》,是“王于兴师,修我甲兵”,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回到战国,民歌就是《楚辞》中的《九歌》,是“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是“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回到汉魏六朝,民歌就是《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也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回到唐代,民歌就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回到明清,民歌就是冯梦龙的《挂枝儿》,是“春去愁不去,花开闷不开。泪珠儿汪汪也,滴没了东洋海”。


关注一下,南阳民歌的丰富多彩——

有着“音乐之乡”之称的南阳,民歌尤为丰富多彩。20世纪70年代末,近千首南阳民歌被挖掘整理。南阳民歌多是反映劳动、生活、爱情等内容的,有着浓厚纯朴的生活气息;曲调新鲜活泼、简单优美,易于传唱。唱腔圆滑流畅、灵活多样,深受喜爱。

民歌,总的归纳起来分三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南阳民歌也是一样。

劳动号子


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民歌。在南阳民歌中,号子大体可分两种,一是船工号子,二是工程号子。

南阳境内自西向东有丹江、白河、唐河、淮河四条水系,成为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天然桥梁。船工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各自成套的行船号子,如丹江号子、白河号子等。其中丹江号子最为完整,全套有《上水拖船号子》、《下水摇橹号子》、《湾船拖锚号子》等八只号子组成,几乎贯穿了船运活动的全过程。这些号子表达船工们或风平浪静时的愉悦心情,或与激流险滩搏斗时的坚毅性格。

山歌


山歌产生于野外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而悠长,具有直朴、畅爽抒发情感的特性。

南阳的山歌多分布在桐柏、西峡、淅川等山区。桐柏山歌与西峡、淅川山歌风格迥然不同:前者高亢、挺拔,节奏自由;后者优美婉转,节奏舒展而规整。如:桐柏山歌《石榴开花叶儿稀》、《小小鲤鱼红口鳃》等,都是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桐柏山歌的加衬词起腔和运用喉头颤音的乐句落音,独具特色,耐人寻味。而西峡、淅川山歌的“加垛”即群众所说的“山歌带滚”更是别具一格。

小调


小调是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除了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如田歌、灯歌、儿歌都属于小调类。

南阳的小调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具有浓郁的“盆地”风格,如镇平的《绣云肩》、《卖饺子》等;一些边远县的少部分小调受秦、楚文化影响明显,与“盆地”风格相去较远,如淅川的《石榴烧火》、新野的《十劝》等。所以,南阳的小调风格多样,总的看来,不像山歌那样色彩单纯。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南阳民歌陪伴着南阳人民的日常生活,婀娜多姿,繁荣昌盛。每逢佳日,于是“齐僮唱分列赵女;坐面歌兮起郑舞”、“春日司牧,迎春于东郊,社民管弦前导,官民皆簪彩花,儿女鲜衣,竞观土牛,老农察形色以占牧,元宵沿户张灯为乐。”


但是,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那些回荡在田间地头、山坡梯田、河畔江边的南阳民歌,愈来愈多地被那机器轰轰隆隆的的吼声所代替。

南阳民歌,有的已经消亡,有的渐趋消亡,即使在历史的磨炼中流传下来的弥足珍贵的南阳民歌,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也不愿意接受。南阳民歌正在从大众文化变为小众文艺。所以保护南阳民歌,传承南阳民歌,是我们南阳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南阳民歌,是南阳人奔腾不息的血液,是南阳人的根与魂。

南阳民歌, 是南阳人日夜守望的精神家园,是南阳人精神的DNA。

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走向何方,南阳民歌都会化作一缕和风,与你相伴,给你温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乐基础知识丨中国汉族民歌
【音乐百科】中国民歌知多少
小学音乐教师考试题
中国民歌 音乐教案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音乐基础知识——河北民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