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骞被封“博望侯”和出使西域无关,竟是因为……

/瘦羊    /网络

一个方城人,面对张骞的思考……

2009年5月底,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科探秘》栏目播出了《神秘的巨石佛像》,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披露了在河南南阳伏牛山中发现汉代佛像石雕的“秘密”,引起了巨大的轰的。
其实,这些对于生长在这里的我等而言,早已耳熟能详了,只不过熟视无睹罢了。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在于:很可能将“丝绸之路”的起点由原来的西安,向东推移至约500公里外的河南南阳的方城县。
所有这一切,都跟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汉代的外交家张骞。
张骞,对笔者来说好像也并不陌生。尤其是盛夏时节的傍晚,我和家人经常到县城西南的张骞广场消夏避暑。21米高的张骞塑像威严地屹立在广场中央,手持竹简,腰挎长剑,面西背东,平静而安详。
张骞因两度出使西域,开创东西部经贸往来的“丝绸之路”而名垂青史。他留给后人的粗略印象是:在完成艰难的西域之行后,被皇恩浩荡的汉武帝封为“博望侯”(现今方城县博望镇),颐养天年……
然而,当我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接近真相时,却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张骞。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郎”就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可做以后提拔使用。此时的张骞是一个年轻气盛、满怀抱负的“有志青年”。

当时,西汉王朝北面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这个匈奴不仅差一点让汉高祖刘邦的三十二万大军覆灭殆尽,似安卧在卧榻之侧的虎狼,困扰着整个汉朝。“文景之治”时,也只得用“和亲”的方式进行安抚。
建安元年的汉朝,国力鼎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16岁的汉武帝刘彻更是期待施展宏图、建功立业。
尤其是当他得知匈奴西部的大月氏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狠,正欲寻找时机灭掉匈奴时,汉武帝产生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作战计划。
他此时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能够出使西域大月氏的信使——这个人,就是同样期待人生有所作为的青年张骞。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开始了改写历史的壮举。
武帝建安二年(前139年),张骞奉命率领百余随从,和匈奴降将堂邑父——这支队伍的唯一向导和翻译,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去寻找理想中的军事合作伙伴。
他们携带大量奇珍异宝以示联合的诚意,尤其是精选了大批“西方人”不曾见过的优质丝绸,以至于后人似乎忘记了张骞此行的真正意图,把它美化为了情意缠绵的商贸之旅“丝绸之路”。
这却注定就是一场生死未卜的行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要寻找的军事合作伙伴大月氏,西迁后早已为匈奴所控制,当张骞一行急匆匆地行走在河西走廊时,迎面却走来了匈奴的骑兵。
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匈奴首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大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意思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统治的辖区,去联合大月氏。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
张骞一行因此被扣留和软禁起来。单于为使张骞打消其出使大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
草原的夜色散发着亘古不变的迷人气息,担负着“联月抗匈”历史重任的汉朝青年张骞,将散发着异域风情的美丽的匈奴姑娘拥入怀中的时候,内心潮起潮涌,万分感慨。
纵然“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却难逃命运的捉弄。心中牢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张骞等人在匈奴的掌控中度过了十年的游牧生活。
历史没有告诉我们张骞的确切出生年月(有资料为大约公元前164年),但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张面孔不会超过三十岁,到公元前114年去世,张骞的身影只在我们的视线里模糊地存留了25年,而这其中有十多年是在匈奴的软禁中度过的。
这是怎样难以想象的十年:他娶了匈奴的妻子、生了混血的孩子、学会了地道的“方言”;同时,他和随从们并没有放弃完成使命,暗中详细地了解通往西域的道路,一次又一次地策划着逃跑的计划……
而这十年间,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他们要去的那个“西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张骞等人终于逃出匈奴的视线时,却得知大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的指使下西攻月氏,致使月氏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
此情此景,是退回西安还是继续前行?张骞选择了后者。
他们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
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程: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耸处,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饱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在大宛国王和康居国王(今苏联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鼎力协助下,张骞来到了曾经饱受匈奴人凌辱的大月氏族人。
不料,这时的大月氏人,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距离遥远,外敌袭扰的危险性已大大减少,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张骞在大月氏无奈地逗留一年后,抱着没有能够完成使命的遗憾动身回国(前128年),不料折返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虏,直到公元前126年,他和堂邑父才趁着匈奴内乱带着美丽的匈奴妻子回到了西安。
这就是张骞历时13年,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全部过程。


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为校尉,随军助阵。
因其熟悉匈奴军队的特点,又“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卫青带领的汉军大获全胜,取得了赫赫战功。大军归汉后武帝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博望侯”(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非因出使西域而封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张骞再度奉命跟随“飞将军”李广率军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地区),进击匈奴。
这一次,命运没有再次青睐张骞:李广带领的四千先头部队贸然深入匈奴腹地,陷入四万匈奴骑兵的围困之中,激战一昼夜杀敌过万人。李广在匈奴人眼中的威名大振,却正是因了这次惨败。
等到张骞带领的万余骑兵将李广救出重围时,主将李广所带领的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加上张骞带领的骑兵长途跋涉早已人困马乏,没有对四散后撤的匈奴人实施追击,朝廷以“后期”之罪当斩,用侯爵赎罪后,方被贬为庶人。
——张骞就这样急匆匆,灰溜溜地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以联络乌孙,共抗匈奴,并与西域各国联系。
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汗血宝马报谢。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归汉,第二年(前114)就离开了人世。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的短暂经历,却给地处南阳盆地的方城县带来了千古的荣耀。
在博望镇的封侯处遗址早已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倍受呵护,位于县城西南占地80亩的张骞广场,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也为途径此处的外地人洞开了一扇了解方城的窗口。
广场上高大的张骞被塑造得雄浑英武、意气风发,坚毅中充满自信,嘴角处仿佛荡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这就是历史中那个真实的张骞么?
坎坷的命运让人揪心,历史的贡献光照千秋——人生所有的荣耀与辉煌,痛苦与耻辱,终将化为灰烬散落在时间的长河中,很难完整或者真实地再现复生。
张骞死后安葬在陕西城固县的博望镇,东西两个博望“老家”的人们,都在敬仰着这位功勋卓著的历史伟人。然而面对张骞,我却不知道还有多少难解之谜。(2009.0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骞与博望”
张骞的匈奴妻子后来怎么样了?生2子,今河南有3000多人是其后裔
打通丝绸之路,博望候张骞,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陕西汉中一村子,突然来了一群人满口河南话,自称张骞72代后裔
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 开辟者“张骞”走了13年
【历史连载】汉匈百年战争之战役(四):河西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