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特刊】刘祖保/像烟雾一样飘散

像烟雾一样飘散

作者:刘祖保

又到三月清明时。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回乡祭祀我的父辈和祖父辈,在逝去的长辈墓前铲几锹土,放几挂鞭炮,烧几片纸钱,鞠几个躬,似乎成了我的一项十分神圣的使命。其实即使你鞭炮放得再响,头磕得再多,逝去了的亲人们也是不会九泉有知的。人死如灯灭,来于混沌,归于泥土,后人们没有别的追思,只能用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祭祀礼节,来为亲人和祖辈奉上自己的怀念之情。

在祭祀的上两辈至亲中,除我的爷爷外,我和其他至亲都一起生活过,即使有的亲人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他们去世时,我还是那样年幼无知,根本不懂得生死的含义,但我还是能够在心中描绘出他们完整的音容笑貌。我的爷爷去世时,大我近十岁的大哥都还没出生,因此爷爷的逝世我无法亲眼看到。后来我听母亲说我爷爷死时,父亲和母亲刚成亲不久,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是我几个尚未出五服的堂叔祖父们凑了一点钱粮,才草草将爷爷下葬。爷爷葬在一个视野十分开阔的冲子里,坟头上长满了青草,据说爷爷的坟原来只是黄土一堆,当时连墓碑都没有,后来还是我们兄弟两次给爷爷立墓碑。不知为何,几十年后,我爷爷的坟头越长越大,我大哥常常说我们家就是爷爷的坟管事,当然他也是听那些风水先生说的。我虽然对这些不大看重,但我相信人世间还是有“风水”一说。

六十年代初的三年暂时困难时期,我们家连续失去了三位亲人。虽然那时候我还懵懵懂懂不谙世事,但童年的记忆还是那样清晰。首先是我的伯父中年早逝。那是一个阳春三月,伯父生了一场小病,由于无钱医治,只能听天由命。伯父结过一次婚,但他无儿无女,一直和我们家在一起过着平凡日子。有一天早上,母亲让我大哥去喊伯父吃早饭,可怎么也叫不醒伯父,原来伯父已经仙逝。伯父到底是怎么死的,在我们家里一直还是个谜。那时候,全国人民都勒紧裤带过苦日子,像我们这样的贫民家庭就更是饥饿难耐。我的多病的父亲有什么办法?他无法为伯父办什么大的丧事,只能尽一份心,给伯父唱了一夜孝歌。我可怜的伯父下葬时,连像样的一口棺材都没有得到。

伯父的去世,给我的奶奶很大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叫她怎么不心中痛楚?因此,仅过了半年多时间,奶奶也一命呜呼。奶奶在我的印象中比较模糊,因为我从小就性格孤僻,嘴巴不乖,从来没叫过她一声“奶奶”。因此她喜欢我大哥,对我总是看不顺眼,经常用白眼瞪我。奶奶逝世时已经七十多岁了,简朴的丧葬场面我无法说清楚,但有一件事我还是记得十分清楚。那就是奶奶去世的那天晚上,比我奶奶小十来岁的堂伯母在奶奶灵前哭丧时,一口气没上来就昏死过去,再也没有苏醒。

父亲去世是在奶奶去世两年之后。那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父亲得的是一种很普通的病,乡下叫做气痛,也就是胸口疼痛。十多年后,我到城里读书学医,才知道这种病就是胃病,其实是很容易治疗好的。父亲躺在床上半个月,家里饭都没有吃,哪里有钱医治?父亲只能含泪躺在病床上度过那最后的一点时光。我年纪幼小,平时父亲和我亲近不够,父亲的死我没有流泪,照样和我的小把戏们在外面玩“金蝉脱壳”的游戏。记得给父亲出葬时,母亲要我穿着孝服,腰上系一根草绳,手里拄一根一尺长的木棍跟在哥哥后面走。我却说丑死人,然后把棍子丢到了地上。母亲捡起孝子棍说,乖孩子,你已经读书上学了,听话。我望了母亲一眼,虽然不情愿地做了,但我还没走到父亲的坟前,就把那根孝子棍丢掉了。

母亲去世是在八十年代末期。那时候,我已经在城里工作十多年了。母亲虽然目不识丁,平凡如草芥,但她是那样无私和伟大。母亲是慈爱和善良的化身。父亲过早地离去,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兄弟姊妹拉扯长大成人。父亲的逝世,我的大哥只读了六册书,就回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然而母亲一直送我读完了大学。在我们几兄弟姊妹中,因为我会读书,母亲最疼爱我。在饭桌上,母亲总是把那白米饭盛给我碗里,自己却吞咽着那黑黑的红薯丝。我到城里读书,母亲为了给我缝制被面枕头套,好几个晚上都没睡觉。长大后,虽然有时看到母亲唠唠叨叨,也顶撞她几句,可母亲从来没跟我们发过脾气,说话总是那样轻言细语。母亲是为我们兄弟姊妹们累倒的,直到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为我妹妹家剁猪菜。因此,当我在城里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时,我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起来。母亲去世时才过花甲之年,我们两兄弟的日子正好过,可我的母亲却过早地离开了,正因为此,我心中总好像有一种愧疚和亏欠。母亲的逝世,几乎让我哭干了眼泪。因为母亲给我的太多,我给母亲回报的太微不足道。

如果说母亲的优良品性对我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母亲的爱是大海的话,我养父却给了我智慧和力量,父爱就好像是一座大山。养父是我父辈和祖父辈两代人中喝墨水最多的人。他不仅能写一手好毛笔字,而且算盘能顶到头上打。养父年青时信奉佛教,吃过斋,因此村里人都称他为“斋公”。我从小就在养父的肩背上长大,喜欢跟养父在一起。养父一个人生活,他经常给我买好吃的东西。父亲去世后,养父就教我识字、读书,我的所有读书费用都由养父承担下来。那时候,家里没有课外书籍,养父就让我把他的那一大摞夜歌本拿出来,让我读得滚瓜烂熟。后来养父当了中国最小的“官”——生产队队长,他就让我帮他给队里社员记工分。养父读了些书,因此他知道读书的用处。他经常说:读得书多当大丘。后来村里和我一起读书的同伴们纷纷辍学,养父却一直送我读了大学。养父去世时,我已经混出了“人模狗样”,成了作家,出了书,拍了电视剧,做了七品芝麻官,大哥也在村里当了多年的党支部书记,因此他的丧事办得比我母亲还要热闹,父老乡亲们都说村里还没有哪个老人超过了他。养父活了八十周岁。那年,养父八十大寿,大哥还为他请了十几桌客,我也赶到了乡下为他祝寿。我回城的时候,他还健步走到我的小车边,与开车的师傅打招呼。我听大哥说,养父七老八十了,还拿着一把锄头,把一条山路修得平平展展。养父是无疾而终的,没有一点痛苦。乡下的嫂子告诉我:养父仙逝那天,他把衣服都拿出来放在床边,盘腿坐在床上,对我嫂子交待了一些事情,然后就这么睡着了,永远再没有醒来。不过比起我的母亲来,养父的生活还是比较滋润,七八十岁了,他还能喝上三两白酒。抽的烟也比村里的干部们要强,别人抽劣质烟,他却非几块钱一包的白沙烟不可。他还经常和那些比他年纪小一截的年轻人一起打纸牌,虽然是输多赢少,但他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我的祖辈父辈两代人都已经先后与人世间作别。如今,我与他们阴阳两隔,我只能在他们的墓前为他们的灵魂祈祷。有人说,人死去后有的进了天堂,有的要下地狱。我当然希望逝去的亲人们都进入天堂,因为他们一生为善,平平凡凡,在人间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可是离开人世,真的会有人进入天堂么?我无法解答。草木枯了来年再发芽,而死去的人再也不可能转世,后辈人只能用烟花和纸钱来为他们祈祷,让他们安息。

我在死去的亲人墓前点燃了烟花,烧了纸钱。礼花飞溅,烟雾弥漫,如今,我的祖辈父辈们也像那烟雾一样飘散,永远不会再回来……

作者简介

刘祖保(刘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湖南省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在《青年文学》《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安徽文学》《当代作家》《芳草》《青春》《创作》《青岛文学》等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等作品三百多篇,二百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将军泪》、《女人秀》,小说集《农历七月》《鸟儿为什么歌唱》《残阳如血》,散文集《一条河流的经典》《归来吧,飘去的云》等9部。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景仁 | 回忆我的父亲(二)
老家琐忆 | 作者:薛小勤
母亲期颐记(上篇)
北墨作品 I 痛悼伯母
父亲的伤痕印记
乌蒙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