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庭作家】郑芬芬/屈原文化与龙文化融合在汨罗江上

屈原文化与龙文化融合在汨罗江上

作者:郑芬芬  

我出生在古镇长乐,从记事起就耳濡目染了龙的文化,屈原的故事。长大后为了求学和工作我东奔西走,而对于家乡的思念,年代越久远,灵魂的触动就越大。这么多年来,身在异乡的我时刻在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家乡近几年在高举“诗歌原乡”、“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三块名片,汨罗文化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这使我自豪,也激起了我去探索和了解的欲望。

经过这几年的资料查询、民间走访,感觉到目前社会上对汨罗是“诗歌原乡”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对于汨罗是“端午源头”和“龙舟故里”,有不少地方都在争属。这几年我一直在寻找这两块名片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确定及肯定端午源头和龙舟故里就在汨罗,同时也发现了屈原文化与龙文化早已融合在汨罗江上。

龙文化在汨罗

中国龙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由北黄河流域传向南方,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龙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它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信念、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在世界人的眼中,中国就是“龙的国度”,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

从古到今,汨罗尊龙崇龙拜龙都以长乐为原点、旺点,这是长乐的历史背景使然。长乐镇是一个盛满传奇的古镇,其主街铺满麻石,是超过两千五百年的古代石龙建筑,周边附近至今还残留龙头、龙身、龙爪等遗迹,亦有与龙相关的地名地点。(详情见2021年2月1日岳阳晚报之《长乐“古龙”显身记》)

龙被远古的先民想象为一种下可潜于渊、上可腾于天、行有从云雷电、是司水布雨,掌管福祸的神兽,故长乐人对龙尤为崇拜。两千五百多年前,由于战乱不休,北方人口流离失所纷纷逃往南方,长乐接纳了一大批新的北方移民。随着文化和思想的交融,民族间的隔阂逐步减少,意见渐趋统一,实现了南北文化完美交汇。

在古长乐人心目中,龙是一种神秘的宝物,不易见到。龙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所以龙被视为天下最大的吉祥物。古镇的人为了安身立命,将北方的龙和南方的龙结合在一起,做了一条固定在地上的龙。长乐古街完全是按龙的形状设计的,龙门建筑物是龙头,汨江水口是龙舌,两侧的码头是龙须,四条巷子是龙的四足,巷子尽头各有一口水井,那是龙爪。整条街道采用原始古朴的麻石铺砌而成,长约1400米、宽约5米,犹如蛟龙欲飞,悠长逶迤。麻石街面仿如龙腹,两边粉墙上的黛瓦似片片龙鳞;街道恰似龙身扭动,远远望去,石街就像一条卧龙在地上翻滚,活灵活现。

长乐的龙文化是极为厚重的,且不说以龙命名的龙门、龙王潭、龙舟赛等文化符号,仅就每年端午长乐举行祭龙头、接龙和舞龙来说,长乐人对龙的崇拜和对龙文化的传承便可见一斑,每个长乐人都以自己是龙子龙孙为荣。

屈原在汨罗

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行吟求索、灵魂升华之处,被誉为“诗歌原乡”。余光中先生1999年来到汨罗江畔祭奠屈原,他说:“我来汨罗江就是来到了中国诗歌的源头,找到了诗人与民族的归宿感。”

屈原是中国诗歌、辞赋之祖,因为朝廷的流放,他与汨罗这片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汨罗也因了这个远游者而绽放出异乎寻常的光彩。汨罗端午节的粽子和龙舟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才有的,却因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那么他在汨罗江上有着怎样的传奇呢?这得从他的流放生涯说起。

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后,他过鄂渚,入洞庭,最后留在了汨罗。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很多不朽诗篇,汨罗就是书写《天问》和《离骚》的沃土。

公元前278年,62岁的屈原在听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怀王客死异乡之后,万念俱灰,农历五月初五在一个叫河泊潭的汨罗江故道负石投水而死,以赤子之心走完了他一生。

屈原文化与龙文化的关联

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和文章,也做了多次民间走访,发现屈原文化与龙文化在汨罗江上是密切关联的。在汨罗,尤其是长乐,屈原文化与龙文化有千丝万万缕的联系,可以从下面几点来阐述:

一.屈原与龙的关联

话说屈原投江以后,水势猛涨,他的尸身逆流三十里,最后浮在了长乐古龙街龙头所在的水面上。屈原是来过长乐很多次的,所以当地百姓都认识并敬重他,听到消息都纷纷赶来,将从家中带来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以安河神,叫鱼吃了不去咬屈大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药昏蛇虫水兽,使屈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但即便如此,其头部还是被鱼虾啄食了半边。

长乐百姓合力划着仿龙船将屈原尸骸捞上岸并停放在古街龙头处,又提议给他打半边金头配上。屈原之女女媭说她九个哥哥都不在,自己打不起金头,周围的父老们忙表示众人捧柴火焰高,他们不会袖手旁观。没过多久,女媭在长乐乡亲的帮助下,给屈原配上了半边金头。屈原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面色焦黄而神彩奕奕,眼窝深陷而熠熠有光。所以,一直到现在,长乐一带还流传着“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头”的美谈。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刚好屈原生有九子。于是周边各处都传认本有神龙精神的屈原已飞升成龙,是中华第一龙。因神龙的尸身在长乐龙门打捞到并由此送回,故人们将此命名为“回龙门”。

汨罗山,位于汨罗江北岸,是面积只有三四平方公里的连绵山丘,能俯瞰整条汨罗江,也能望见大片楚地,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楚塘民众将长乐百姓送回的屈原尸身就地归藏。但是之前陷害过屈原的人,还是很不甘心,想将屈原挖出来夺走那半边金头,女媭和百姓们听了十分着急,迅速在汨罗山四边为屈原造了七十一座规模体积基本相等的衣冠冢,以假乱真。每座墓前都立有“三闾大夫之墓”字样的石碑,加起来一共72座,这就是传说中最早的“72疑冢。后来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称神猴有72般变化72颗头,也源于此。不过在时间的流逝里很多墓地都已不复存在,目前仅留下十二座。

值得一提的是玉笥山麓汨罗江边的屈子祠,屈原被流放时在玉笥山上生活创作了十八个年头,他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修祠在此。建祠不但讲究个“遇水则发”,还要注意龙脉,四势匀和。屈子祠坐西朝东,祠门正对着长乐回龙门,恰在同一轴线上。这样的布局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古人在选址时的刻意安排,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二.汨罗人把屈原当龙一样崇拜

汨罗人格外崇拜屈原,其中以长乐为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人民都会到江上祭奠他,之前接龙祭龙的日子便定性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

每到端午,长乐各族都有民众自主组成舞龙队去各个自然村落巡演,所到之处,都有极正式的“接龙”仪式。敲锣鼓、吹长号、燃鞭炮、行龙酒令、穿堂舞龙,热烈而隆重,家家户户都祈祷神龙保佑家人无病无灾,保佑家乡和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长乐舞龙队的影响日益扩大,经常受到汨罗、岳阳等地邀请前去祈福,现在已被列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远古时候,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常寄希望于有一个超自然的神能帮着征服自然、战胜灾害,集神龙和圣人于一身的屈原便成了长乐先人心中的神。2300年来,作为楚人后裔的长乐子民追寻三闾大夫高尚品格的愿景矢志不渝,赛龙舟、祭龙头、舞龙、抛粽子、喝雄黄酒等为代表的端午习俗更是灿烂辉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长乐子民依然抱着如此崇敬之心,不能不感叹屈原文化恒久不衰的传承力和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生命力!

以长乐为代表的汨罗人大都以经商为主,当身在异乡的他们思念家乡而又回不去的时候,就会把家乡的地名、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风俗带到自己长期生活的地方,以致于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接力和传承龙舟竞渡和龙舟精神。另外,中国目前有数个以“长乐”命名的地方,都无不有划龙舟和舞龙的风俗,我认为这都应该与汨罗市长乐镇有关。

三.屈原文化与龙文化相似相融

屈原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坚持真理,主持正义,敢于牺牲;他品格高洁,坚韧不拔,有气节。我们在屈原那里,找到了一种自尊和觉醒,这是人心所向的民族精神,也可以说是龙之精神。

自屈原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定格和神化了,这注定了他的灵魂将得到淬炼和超度,进而升华成为伟大的民族精神。人们真诚地爱戴屈原,因为他本身就一个极具龙精神龙文化的人物,这样的精神代表猝然离开,人们痛苦不已。而正好他又在有龙的地方被发现被打捞,于是几乎失去信仰的人们便又有了精神寄托,他们以神龙的名义来纪念和朝拜他。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三闾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结语:

到目前为止,我从历史资料、传说、现存古迹、屈原原形、龙精神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后,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汨罗会被称为诗歌原乡、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了,这是名副其实的屈原文化与龙文化在汨罗江上的融合。

屈原的一生是忧患而无奈的,但他对祖国的忠诚至死不改,他终其一生为国家为百姓奔走。我们今天纪念屈原,也是要发扬光大中华八千年龙文化精神,屈原是以人形式存在的龙文化杰出代表,在当代也不断涌现出具有龙精神的人,他们正直刚毅、坚韧不拔、敢于牺牲,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而今更是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飘扬飞舞!愿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汨罗,在当地政府的竭力宣传和打造下,让屈原文化和中华八千年龙文化融合在汨罗江上,将屈原的无限诗意和爱国情怀依托激情四射的龙舟运动传遍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郑芬芬,汨罗长乐人,英语翻译,汨罗市骚坛诗联学会会员,掌中云小说签约作家,世界名人会特约诗人。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阳第一县争夺战:平江与汨罗,到底谁更有实力问鼎?
汨罗三绝
汨罗江龙舟新探|端午:飞龙腾跃汨罗江
【音画欣赏】回首端午人安在?空将清尊向天际
漫说龙舟文化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 (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