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保光 || 郭嵩焘对中国外交和民族工商业的历史贡献

郭嵩焘对中国外交和民族工商业的历史贡献

作者:郑保光

作为晚清名臣郭嵩焘,虽未能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文祥等,冠以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但实际上却是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将其归属于洋务派,应是实至名归。

康乾盛世之后,自汉朝以来就一直自诩为“天朝上国”的统治者,依然沉浸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狂傲与自大之中。奉行愚昧、孤立的“一口通关”等闭关锁国政策,极力阻止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流,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而正是在这一时期,世界正发生重大变革。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由英国发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纺织机器,开始修建铁路等。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向机器工厂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凭借综合国力和海上霸主地位,不断扩大殖民统治范围,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欧美国家及日本紧步后尘,由此带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19世纪中叶,法国、美国、德国、俄国及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市场经济、世界霸权及殖民统治地位,展开了明争暗斗的科技竞赛,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一些新技术和重大发明层出不穷。发电机、内燃机、电灯、电话等应运而生,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人类逐步进入“电气时代”。从而形成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向欧美等国一边倒的态势,基本确立了以资本主义列强为统治地位的世界格局。

两次工业革命,不但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国防事务等,更是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却因“闭关锁国”,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成了名符其实的“虚胖子”,被世界远远甩在后面。

当外国的坚船利炮砸开了国门,砸烂了闭关的枷锁,当朝统治者及其国人如梦初醒,在惊愕之余,才真正意识到蓄着长辫子却衣衫褴褛,骨子里一直潜藏着优越感却食不果腹的华夏民族,事实上与西方文明已经有了巨大差距。

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部分晚清当权者及文化人士,搬出了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通过借鉴、学习、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作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来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这便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

郭嵩焘作为晚清重臣,正赶上了这个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多灾多难的时代。虽在仕途上几起几落,但他的主要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无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对中国外交和民族工商业所作出的贡献,可以说刷新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灌输下国人的认知,推动了社会进步。

在外交方面,作为中国驻外使节第一人,他的赴任,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光彩的差事,说难听点就是为“马嘉理事件”,替清政府赴英“谢罪”擦屁股。马嘉理是当时驻华使馆翻译,1875年2月带领一支英军从缅甸进入云南,开枪打死我居民。当地的少数民族奋起抵抗,将其毙命。按理说马嘉理非法入境,并打死我国居民,犯罪在先,当地人将其打死,完全是出于自卫,何罪之有?但英国借此事件,向清政府施压,要求严惩我方涉事人员。落后就要挨打,为此,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不得不采取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政策。对于英国的无理要求,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决定派熟悉洋务的郭嵩焘出任驻英大使,刘锡鸿任副使,在伦敦设立使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出的驻外使团,开启了中国外交事务新纪元。

郭嵩焘赴任,不但没有迎来鲜花和掌声,而是在朝廷守旧顽固势力和国人的讥讽谩骂声中临危受命。就连家乡人都骂他为汉奸、卖国贼,以他为耻,并扬言要将他老家付之一炬。

在对外仰人鼻息,对内忍辱负重,内外不受待见的情况下,郭嵩焘仍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至于谤讥遍于士大夫,汹汹然不可向逊,鄙人之谈如故”。其大意是别人都不敢谈洋务,而我偏要谈,即便全天下的人讥讽我,谩骂我,我仍然要谈。因为中国要富国强兵,就必须对外开放,这是历史所趋。

赴英途中及到达英国后,郭嵩焘便迅速展开务实外交。将沿途所见所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主张中国应打开国门,认真研究、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英期间,遍访学校、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等,结识众多专家学者,带头学习外语,将考察心得不断寄回国内,向清廷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

走出国门不但拓宽了视野,也让郭嵩焘对本国国情与现状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原来“天朝上国”的自豪感,只是当朝统治者和国人的自欺欺人和一厢情愿,西方列强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称霸世界,中国已到了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为此,在对外交流方面,郭嵩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一是要摒弃封建士大夫的“虚骄”习气,反对视西方诸国为“夷狄”,主张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独立的文明国家平等相待,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是要制定通商法律,在外交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与国际接轨。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作为外交事务参本。总理衙门接受了建议,后来虽未编成,但翻译了大量西方法律规章以作借鉴。三是上奏清政府,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维护侨胞利益,该建议得到清廷赞许,光绪四年(1878年)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四是以相对温和的外交策略,斗智斗勇,不卑不亢,分寸有度,按国际惯例处理外交事务,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印象。

面对国力空虚,朝廷昏庸,政治腐败,科技与经济落后,国防力量不堪一击,郭嵩焘忧心忡忡。在未赴英就职之前,恰逢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即慨然命笔,力排众议,将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写成《条陈海防事宜》上奏。认为将西方强盛归结于船坚炮利是不够客观全面的,如果单纯学习西方兵学“末技”,不能够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只有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国的工商业才是出路。在英国的时候,又跟李鸿章讨论成立招商局的事宜。后来在李鸿章的主持下,由盛宣怀经办的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招商局成立,很快就大赢其利,成为了洋务企业中的翘楚,从而也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郭嵩焘的主要思想,在若干年后的新中国,与几位伟人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韬光养晦”;“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似巧合,又似必然。

郭嵩焘由于受当时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的局限,对他的功过褒贬不一,尤其是他的副使刘锡鸿事事与他作对,暗中多加诋毁,加之当时朝中保守势力还相当大,在内外夹击下,只好黯然回国,告病还乡,鸿鹄之志终难实现,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病逝。

  

 

作者简介

郑保光,湖南平江县长寿镇人,平江县第二人民医院退休职工。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苦命人:湖南人、广东人和浙江人
晚清“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跨洋赔礼道歉,换来“外交汉奸”骂名
清朝外交的悲剧
清代中国第一个驻外大使在辱骂声中离职
揭秘清朝首任驻外大使郭嵩焘鲜为人知的荣辱一生
大清外交官(大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