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湘文艺】刘鑫 浅析“一场变化莫测的心智较量”

浅析“一场变化莫测的心智较量”

读《鸿门宴》有感

作者简介

        刘鑫,女,80后,湖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现任教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中学。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深信“教育会成为一场幸福的遇见”。

  《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经典课文,它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表面是写项羽与刘邦在鸿门上的周旋,然而无论是宴席的布局,还是项庄的舞剑,觥筹交错间的言笑.....实则都是项羽与刘邦的两大军事集团夺取天下的力量的较量。本篇中,笔者想以“一场变化莫测的心智较量”为题,开启对《鸿门宴》的解读。

  一个好汉三个帮,更何况是要去争夺“天子之位”的项羽、刘邦。情况危急,明日一早,项羽刘邦就要在新丰鸿门相见了。他们每人携有一个配置精良、能干团结的智囊团。故事一开场,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就拉开了序幕。

  首先,两人在先天方面的优劣是很明显的。项羽出身贵族,他的四叔叫项梁,他的祖父就是被秦国王翦所灭的楚国名将项燕。项羽身长一米九几,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起兵抗秦时才二十四岁。当他以“破釜沉舟”的实际行动赢得“巨鹿之战”的全面胜利时,年轻的项羽已经成为各诸侯军真正的上将军。巨大的成功滋长了项羽的骄傲,当大破秦军进入咸阳城时,那年他才二十七岁。而刘邦在起兵抗秦时已经四十多岁,当他在鸿门和项羽相见,这年他五十一岁,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刘邦出生草莽,父母都是不知名的农民,三十岁时才当上了秦朝沛县泗水的一个小亭长。比起年少成名的项羽,刘邦在资质上的确要逊色得多。但正是这样的刘邦没有傲人的气势,反倒能屈能伸,因此能在鸿门宴上虎口脱险,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其次,在精英数量上和军队人马配置方面,项羽也胜出。项羽阵营主要有范增、项伯、项庄三位顶级参谋;刘邦阵营则有张良、樊哙二位神勇之士。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个小人物叫做曹无伤,本来曹无伤属沛公阵营,但他中途跑去向项王告密,后来被刘邦杀了,所以算不上队友。论智囊团数量,项羽占尽先机。范增老练沉稳,忠诚可靠;项伯是项羽的叔父,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利益关系,二人都属同一阵营;项庄是项羽的堂弟,武功高强,忠心不二。论贴身保镖武功,项羽有兄弟项庄。项庄是故楚大将军项燕的第三个孙子,项羽是项燕的二孙子,两人都是项族后代,都是由叔父项梁带大的。项氏家族个个身手不凡,传闻项庄是位剑术家,精通多种武术特别是剑术。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传奇中,读者就可以感受到他高超的武功。樊哙作为沛公的贴身保镖,武功实力亦不容小觑。但他一介武夫,屠狗出身,与修养良好训练有素的项庄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论军队人马装备,项羽兵拥兵四十万驻扎在鸿门,沛公兵十万驻扎在霸上。因此,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比拼,此刻的项羽的确是远超于刘邦。

  虽然天资优越、实力不凡,但神勇之君却是骄横之子。当刘邦抢先于项羽进入关中、攻破秦都咸阳,项羽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仅因为刘邦抢了他的风头,更是因为抢了风头的居然是“小人物”刘邦。项羽根本没把刘邦放在眼里,所以沛公的谦虚陈词很能满足项羽的虚荣心:“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不自意”这三个字带着谦卑、谨慎,更带有把自己辛辛苦苦取得的战果轻描淡写地带过,把一切成功归功于运气的意思。这样的话麻痹了项羽,让容易骄傲的他变得自满起来。鸿门宴会开始了,大家落座。座位的设计尽管合乎常理,却也充分暴露出项羽的自高自大,目中无人。“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人吃穿用行最讲究长幼尊卑礼仪秩序,因此座位以朝东最为尊贵,朝南其次,朝北再次之,向西最末。由此可见,项羽对自我的充分肯定,甚至认为自己的属下亚父的地位也远远超出刘邦,对刘邦的无礼和傲慢是显而易见。“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项羽会成功是因为他的勇,会失败却是因为他的暴、傲、刚愎自用。宴会进行中,有先见之明的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尽快下手除掉刘邦,“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默然不应”的项羽,不是没有看见范增的动作,不是不懂范增的意思,只是他被刘邦的话打动了,所以一时拿不定主意。而且他向来一意孤行,在公共场合,他不喜欢属下范增给自己下命令。总总原因,他犹豫了。殊不知他的当断不断、优柔寡断正在为刘邦赢得生存时间。当张良用“义”这个字来设计项羽时,项羽满足了;当樊哙用虚情假意地批评项羽“不义不仁”时,项羽被套住了。以致最后,他凭空让一次诛杀日后大患的机会从手中溜走了。神勇盖世却骄傲自满,虽有谋士尽心辅佐却不能接受意见,鸿门宴上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对项羽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

  项羽的不足恰好是刘邦的长处。刘邦谦虚谨慎、能屈能伸,善于纳谏,因此能死里逃生,转败为胜。张良是刘邦的智囊,而且刘邦很信任他。刘邦大败秦军后进入关中,看到咸阳城里的宫殿里满是珍贵的财宝和漂亮美女,很想留下来。但张良劝诫刘邦说,“秦朝无道,沛公才能到这里来。若是为天下铲除暴虐,就应该清廉朴素。今天才攻入咸阳,就想享乐,这是所谓的助桀为虐”。于是刘邦这才收回心思,把秦宫的府库封号,带着军队回霸上去。由此可见,张良身为谋士能尽心进谏,刘邦身为将帅能虚心纳谏。鸿门宴上刀光剑影把刘邦着实吓坏了,他借机溜出来上厕所。生死关头,他不知如何是好,问:“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武将樊哙的话提醒了他:“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连命都快没了,还管什么荣辱礼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他在关键时刻放下了身段,接受了下属的建议,拿着剑抄小路,一路连走带跑奔走回营保全了性命。刘邦的做法不见得多么光明磊落,也许正是因为刘邦从来都是“小人物”,所以更灵活,把面子看得没那么重要,换作是项羽也许做不到这么的不顾一切。借故离席只是权宜之计,保全实力才是最终目的。今日的忍辱负重都是为了日后的扬眉吐气。尽管硬件和软件上,刘邦都不如项羽,但在决策上,刘邦能够听取建议,灵活处理,比项羽更加英明果断。

  故事最后的结局,读者已经知道了。《史记·高祖本纪》中描写了刘邦在和臣子们感叹自己能够成功得到天下的原因时是这样描述的:“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在整段楚汉相争的历史里,刘邦总是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他之所以能反败为胜,完全是靠信任有才之人、接受他们的建议。《史记·项羽之死》已然把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穷途末路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眼前。项羽刚愎自用、妇人之仁、骄横虚荣,最终失掉天下;刘邦在先天不足、危机重重的前提下,忍辱负重、巧用人才、虚怀纳谏,最终反败为胜,取得压倒性胜利。事情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当英雄的葬礼最终响起哀曲,《鸿门宴》上我们已经看见未来历史结局的端倪!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泄密者:惊心动魄的较量
鸿门宴之项羽
鸿门宴上,项羽给了樊哙一个生猪腿下酒,何解?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下一句更重要,但竟然从未被重视!
舞剑与闯帐
鸿门宴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