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秋特刊】方良/诗意中秋

 诗意中秋

作者:方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唐.王建)依据中国古代历法,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即仲秋。而十五日又在仲秋之中,故八月十五有“中秋”之称。中秋之夜,月圆如璧。中唐文人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写道:“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虽然唐时中秋尚未进入岁时节日体系,但普天之下皆不辜负良辰月景,自皇家至黎民形成了中秋赏月,玩月的风俗。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记有唐玄宗八月十五日夜与贵妃太液池凭栏望月的故事,结果玄宗因观赏得不够尽兴,遂命左右人等在太液池的西岸另建百尺高台以待来年中秋赏个痛快,最终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如愿。文士,百姓望月,自然没有如此排场。人们或庭中话月,或登高赋月,或于寺院道观祈月,留下了大量吟咏中秋月的诗篇。如白居易【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仅如此,据传唐代著名歌舞【霓裳羽衣曲】也与中秋赏月的习俗有关。据【太平广记】记载:“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公远(即唐代道士罗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去,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用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皮日休)八月桂花香,中秋赏桂正当时。【山海经.南山经】里记述了这样一段神话:西海之滨有招摇山,山上有很多桂树,也蕴藏着许多金玉宝石。桂树下开着一种叫做“祝余”的小花,其形像韭菜花,但为青色,吃下此花便不会饿。还有一种怪兽,名为“狌狌”,伏地行走,跑起来却像人,食其肉则善跑。此处,桂树虽没有异能,却是一个古老的物种。而桂树入月的传说见于【太平御览】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坊间传说月亮中有仙人和桂树,晋代一个叫虞喜的人在观察新月时,发现月亮影像中隐约可以看到仙人的足迹渐渐成形,而桂树的轮廊则较晚形成。等到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天咫】中,不仅有关于月中桂树的描写,还提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月中桂树,每砍一斧,创伤自愈。此处生长在月亮中的桂树,已与【山海经】招摇山上的桂树不同,具备了超能力。月中桂树的果实飘落人间即为“桂子”,人间桂花天上来。古人常于望月之时,吟咏月中桂树及落入凡间的桂子,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便是一例。
“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唐.李商隐)【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月亮何德何能,每个月都能死而复苏;月亮有何好处,顾菟能常在腹中。这大概是中国现存史料中对月中阴影的最早记录。古人望月,见月中有像,认其为“顾菟”。后来诸家释“菟”,渐成两说,一说为蟾蜍,一说为兔。

据【搜神记】所载,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从西王母处讨来的不死药后,飘然升空,化身蟾蜍而为月精,故后世将月宫又称蟾宫。今人往往因蟾蜍(俗称癞蛤蟆)外形丑陋而生厌,古人则视蟾蜍为长寿灵物,甚至传言蟾蜍头上生角,得而食之,可延寿千年。嫦娥吃不死药终幻化为蟾蜍,大概与此说有关。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宋.张孝祥)至宋,官方将八月十五作为法定假日确定下来。中秋节万民共乐,丝篁鼎沸。八月正值新酒上市,节前,贩酒的店家皆重新结络门面,彩楼售卖新酒。到了十五日的午时与未时之间,酒家里的货品都售卖完毕,于是拽下望子,关上铺门回家过节。赏月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街头里巷那些从商的店家,也举家登上小小的月台,安排家宴,一家人欢聚一堂,以酬佳节。即使是清寒贫困的人家,也会典当衣物,到街市上沽些酒来过节。中秋夜金吾不禁,赏月,玩月的游人川流不息,盈满于市,至晚不绝。
宋时中秋,京师百姓除赏月,玩月外,还拜月祈愿。人们或在高楼上或在庭院中焚香拜月,男子往往求科考中第,蟾宫折桂;女子往往求仙姿玉貌,有如嫦娥;已婚夫妇求能瞻月中兔剁影而受孕,生子必多。江浙一带过中秋,有观潮与放灯的习俗。每年八月,钱塘潮怒胜于常时,临安城中的百姓自十一日开始便前往江边观潮,等到八月十六日,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此俗至今仍是钱塘江百姓中秋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宋.辛弃疾)月饼是名扬四海的中式糕点,也是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关于中秋吃月饼这一习俗的由来,相传与反抗元朝有关。元朝末年,吏治腐败加上连年灾荒,激起百姓反抗,各地民变相继而起。元统治者规定每十户人家设一个管家公监管百姓一举一动,管家公由蒙古人担任。不仅奴役汉人,还对汉人肆意打骂,民怨极大。此时,朱元璋的起义军攻下了金华,温州等处,附近百姓纷纷请求朱元璋派兵除掉管家公。军师刘伯温献策:挑选几十人扮作阴阳师先教授孩童童谣:“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头要落地。”又在街头巷尾散布传言:灵山普善仙师托梦,中秋子时向月吃月饼可免重九之灾。中秋夜,百姓争相取月饼食用。掰开后发现饼中有纸条,上书“中秋子夜时,齐杀管家公”。众人见字以为是神意,最终成事。朱元璋夺取政权后,中秋吃月饼,送月饼的风气习俗便流传起来了。
中秋节确立于宋,兴盛于明清。【清史稿.选举志】中明确记载中秋节放假一天。每逢中秋,宫廷与民间皆举行祭月仪式。祭拜完毕,自然就是到视野开阔的地方把酒赏月了。

作者简介                                        

方良,字逸仙,号若英园主,晚号莞香堂主。1961年生,湖南平江人。工人,文学爱好者。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卢从正专辑

长寿采风专辑      彭盼兮专辑         熊业民专辑

李细田专辑           “党在我心中”特刊专辑

童锦华专辑          王飞帆专辑          方东清专辑

方罗平专辑           刘朝朝专辑          刘博专辑

易迎华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策划|又是一年中秋节(上):穿越古代·寻找中秋夜古人的诗意
陈珞珈中秋有感
中秋节与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
古今岁时杂咏 巻二十九 -- 巻三十
月饼:坚硬难吃而民间意义闪烁的星云传说【组图
中秋节起源在开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