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潇湘快评】李细田/网游防“沉迷”需多管齐下

网游防“沉迷”需多管齐下


作者:李细田

新学期开学初起,网游防沉迷再次升级。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此防沉迷网游新规出台被视为“史上最严”: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人生不是游戏,防“沉迷”不容儿戏。对于青少年每天把大量时间用于玩游戏要适当管制,应该说早已成为共识。“网游成瘾”确实是个需要认真对待、万不可当儿戏的事。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伤,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他们不仅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可否认,有不少网络游戏宣扬暴力与色情,误导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甚至由此滋生未成年人犯罪。而未成年人因为沉迷网络而伤害身体、断送学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十分普遍的现象,越来越成为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亟待予以“清除”。这次“限游令”一出,湖南本土网游企业纷纷发出公告自纠、自查,筑起“防火墙”。截至日前,全省已有123家网络游戏企业发布关于落实防沉迷新规公告。这道加强版防沉迷新规一出,本土网游防沉迷升级,家长、学校大多拍手称快,引来一片叫好声。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规定能否落到实处。对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各方也开始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比如各大游戏厂商纷纷出台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陆时长、强化实名认证体系等等。新规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部分贪玩的未成年人孩子并非“无计可施”。事实上,目前网游防沉迷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让人有漏洞可钻,甚至让防沉迷系统成了摆设。防沉迷系统没有发挥出既有作用,网游“1小时服务”是否也会重蹈覆辙?比如用家长账号登录,在网上随便找个身份证号码就顺利登录……
“防沉迷”不是哪一个环节的事情。社会各界必须齐抓共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绿色上网。对游戏沉迷不妨多些思路破解。具体地讲,就是社会、家庭、学校、游戏运营方、主管部门等都要有问题意识,致力于发现问题,然后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形成共识的,明确具体要求的,必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千万不能变通,搞一些花里胡哨的把戏,否则新规沦为一纸空文。
首要环节在家长。如何让孩子脱瘾?家长别当“甩手掌柜”。当孩子出现对游戏着迷的倾向时,家长不妨先了解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戏,在哪个环节上最吸引他,继而分析自己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是否缺少相应的部分。家长应以身作则,少做“手机党”“低头族”,多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丰富健康的课外活动,并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了解他们的想法;还要在家庭中形成协议,和孩子协商每天上网的时间,合理规划配制,进行互相监督。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严格限制孩子游戏时间,多抽出时间精力陪孩子进行文娱活动,引导孩子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孩子们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少了,意味着将有更多时间去亲近自然、强健体魄,去社会实践、开阔视野,去面对面与人交流、自信加增,从而培育健康体魄、养成健全人格,更利于成长成才。
其次,游戏平台要严格落实实名制,继续完善防沉迷系统,加强技术防护能力,提高用户身份鉴别水平。如对疑似利用他人账号登录、频繁变换IP地址等行为,及时采取销号措施。游戏运营方也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不管什么市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高压线,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要适度赚,有些钱根本就不能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尤其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更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要算好大账和小账、长远账和眼前账的关系。此外,对于不法商家违反实名制管理规定,非法倒卖、租售账号信息,以及破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相关政策等行为,监管部门应依法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
此次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划出“硬杠杠”,限制未成年人玩网游的时间,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学习,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网游“1小时服务”时间,基本与未成年人的读书学习时间错开,这样的时间设定科学合理,既照顾到了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网络游戏适当休闲娱乐的需求,又不至于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与休息。而就现实情况看,不少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一有时间就玩网游,比如下课间隙、午休时间,甚至上课的时间也在玩游戏,一些深度沉迷网游的孩子通宵玩游戏也仍很常见。未成年人网游“1小时服务”值得肯定,但要让这一“硬杠杠"得到“硬落实”,必须细化配套措施,让网游“1小时服务不至于成为摆设。这样,才有利于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难题。
总之,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严格管理,行业须坚决落实,游戏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格开展实名验证,广大家长、老师也应更好履行监护教育职责,加强关爱陪护和约束规范,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只有游戏平台良心、家长走心、学校上心,孩子的未来才能放心。
作者简介
李细田,岳阳市新青年职校教师,省教师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岳阳日报》《岳阳晚报》《湖南教育》《科教新报》《常德日报》等报刊。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逸仙散文专评

高三九专辑         赵光专辑              卢从正专辑

长寿采风专辑      彭盼兮专辑         熊业民专辑

李细田专辑           “党在我心中”特刊专辑

童锦华专辑          王飞帆专辑          方东清专辑

方罗平专辑           刘朝朝专辑          刘博专辑

易迎华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需多管齐下
16岁未成年游戏打到耳聋,2021版防沉迷新规形同摆设?!
聚师课堂:未成年人沉溺网游怎么退费?
防网游沉迷的篱笆还须扎紧扎牢
解决孩子沉迷网游需多管齐下
“王者”防沉迷补漏洞,这一下父母该接棒了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