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患者化疗后血小板降到病危,一查发现是血液病,如何鉴别两者

最近一个晚期肺腺癌病人来门诊复查,这个病人确诊时病情太晚,无法手术,基因检测提示EGFR 19外显子突变,符合靶向治疗条件,于是给予了培美曲塞联+顺铂联合靶向药埃克替尼治疗。在化疗六周期结束后,病人出现血小板下降,连续三个月,不断的输血小板,打促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维持在(13-15)*10^9。

化疗后由于骨髓抑制会引起血小板下降,但绝大多数病人血小板会在化疗结束后20天逐渐恢复正常,即便没有达正常水平,一般也会在50*10^9以上,这个病人治疗结束后三个月,血小板仍重度低下,就不得不考虑是血液科的问题了。最后该患者至血液科做骨髓穿刺及活检,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血小板对人体的作用就不必赘述了,作为不可或缺的血细胞,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血小板,皮肤上一点点伤口就有可能血流不止。即便没有任何伤口,当人体血小板低于30*10^9时,就有较大的自发性出血的风险,血小板越低,出血风险越大。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者出现内脏出血及脑出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原因比较复杂,既往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容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现在的新的观点认为是免疫损伤骨髓巨核细胞或抑制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总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上面那个肺癌病人不能绝对的说是化疗及靶向治疗引起的免疫紊乱,肿瘤本身引起的免疫失衡也不能排除,但血小板减少与其前期治疗有很大的关系。总之,当化疗病人出现反复血小板低下,而白细胞和红细胞下降不明显时,不要单纯认为就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种疾病有可能在治疗后伴随出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仅仅通过输注血小板和打TPO,效果是很差的。治疗上以减少血小板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为主,常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二线治疗方案包括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利妥昔单抗、艾曲波帕,脾切除术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除了血小板低了,病人还可能并发恶性血液免疫病
关于血小板减少的七点相关内容,耐心看完!
肿瘤患者的输血与疑难配血
再障患者停药后会复发吗?
我们为什么要当医生?
我的中医路,我的血液病攻克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