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隽疏于薛平彭传(一)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隽不疑执法公正而不严苛,很值得某些自称为公正却被人们认为做事呆板过头的人学习。“疏广散金”是一句成语,他所说的“如果子孙贤良多钱财,只会消磨意志;如果子孙愚昧多钱财,只会增加过错”,早了人们熟知的林则徐说类似的话几千年。请看《<汉书>研读》第359章:

 

隽疏于薛平彭传(一)


隽不疑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郡人,他因研究《春秋》,被推荐为郡文学,进退举止都遵循礼仪,名闻于州郡之中。

汉武帝末年,郡国中的盗贼群起,暴胜之作为直指使者,他身穿绣衣,手持利斧,追逐捕拿盗贼,督查各郡国,向东到达沿海一带,用军法诛杀不服从命令的官吏,威振州郡。暴胜之平时听说过隽不疑的贤良名声,到达渤海郡后,派遣卒吏请他前来相见。

隽不疑头戴进贤冠,腰挎绣有纹饰和漂亮刀鞘的宝剑,身佩环玦,阔袍宽带,穿上鲜亮的服装上门拜谒。门下卒吏想要让他解下宝剑后才能进入,隽不疑说:“宝剑是君子必须的武备之物,是用来防身的,不能解下。如果非要解下,那我请求告退。”卒吏把这话报告给暴胜之。

暴胜之命人大开大门,请隽不疑进入,远远看到隽不疑容貌尊严,衣冠鲜明,暴胜之赶紧离开座位拖着鞋子外出迎接。隽不疑登堂坐定后,端坐在席上挺直腰板说道:“我身处偏远的海滨,很久就听说过暴公子的威名,直到今天才得以面见尊颜。凡是作为官吏,太过刚强就会折断,太过柔弱则会荒废政务,所以要恩威并行,然后才能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暴胜之知道隽不疑不是庸人,很恭敬地接受其警戒,用很高的礼仪规格来接待他,向他询问当世应采取的施政方略。暴胜之的门下和各位从事官都是各郡选拔的官吏,全都侧耳倾听,听完无不惊骇。他们一直谈论到了深夜,这才罢席散去。暴胜之马上上表推荐隽不疑,汉武帝派出公车征召他入京,封为青州刺史。

很久之后,汉武帝去世,汉昭帝继位,齐孝王的孙子刘泽结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想要先杀掉青州刺史。被隽不疑发觉后,马上把他们全部收捕后诛杀。汉昭帝提升隽不疑担任京兆尹,赏赐一百万钱。京师的吏民全都敬仰其威信。他每次到地方各州县巡视审查囚徒工作返回,他的母亲都要问隽不疑:“这次有多少平反的,有多少人因为平反而活了下来呢?”如果隽不疑给很多人平反,他的母亲马上笑逐颜开,甚至连饮食时的话语都不同于平时;如果有时没有人被平反,他的母亲马上恼怒,为这事几天不吃饭。因此隽不疑在为官方式上,属于严格而不残酷的类型。

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有一名男子驾乘着黄犊车,车上树立起绣有龟蛇图案的黄色旗帜,头戴黄色帽子,来到皇帝北阙,自称是卫太子刘据。公车府听说后报告给汉昭帝,汉昭帝诏令公卿、将军、中两千石官员一起前往查证,长安城中前往聚集观看的吏民有几万人。右将军、卫尉王莽率军来到宫阙下,以防备非常变故,丞相、御史大夫和中两千石官员到了后 ,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京兆尹隽不疑后来到达,他喝令官吏马上收捕。有人说道:“这事不知道是真是假,先要进行安抚再说。”隽不疑说道:“诸君怎么还担忧卫太子呢!当年蒯聩违命逃出,随后卫国拒绝他接纳他回国,《春秋》中对此进行肯定。卫太子得罪了先帝,就是逃亡没有去世,现在来这里找事,也只是罪人罢了。”随后汉昭帝诏令把此人关进监狱。

汉昭帝和霍光听说后,对隽不疑非常欣赏。他们说道:“公卿大臣应当运用经术,通晓大义。”从此之后隽不疑的名声重于朝廷,在位的人们都认为比不上他。霍光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隽不疑坚决推辞,表示年龄太大不敢担当。很久之后,隽不疑因为生病免职,最后在家中去世,京师长安的人们都很怀念他。

后来赵广汉接任京兆尹,他说道:“我禁止奸邪,服务于广大吏民,至于朝廷的事务,比不上隽不疑谋划长远。”廷尉审查前番来的那个太子,最后证明果然是伪装的。这人是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在湖县居住,靠卜筮为生。有次,卫太子的宾客找他进行占卜,随后对他说:“先生生得相貌太像卫太子了。”成方遂感觉这话不错,天天想着陡然富贵,就诈称是卫太子来到皇宫北阙。廷尉传唤他同乡中的知识分子张宗禄等人作证,成方遂犯下诬枉大逆不道罪,被腰斩于东市。也有种说法,说他姓张名延年。


疏广

疏广(?~公元前45),字仲翁,他是东海郡兰陵人。他在年少喜欢学习,精通《春秋》,在家中传授学问,很多学习者从远方慕名来跟随他。朝廷召征他担任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汉昭帝册立皇太子,挑选邴吉担任太傅,疏广担任少傅。几个月后,邴吉升任御史大夫,疏广接任太傅。

疏广哥哥的儿子疏受,字公子,他也因为贤良被举荐为太子家令,他喜欢礼仪,为人恭谨,聪明善于言辞。汉宣帝有次来到太子宫,疏受迎接拜谒答对。太子摆设酒宴,疏受奉酒祝寿,言辞十分优雅,汉宣帝非常喜欢。不久之后,汉宣帝封疏受为少傅。

太子的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广汉因为太子年幼,就请示汉宣帝,让自己的弟弟、中郎将许舜监护太子家室,汉宣帝就这事来询问疏广。疏广回答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他的师傅和朋友必须是天下英俊,所以不应当只选择外戚许氏的人。何况太子已经有了太傅和少傅。官属已经齐备,现在再派许舜监护太子家室,这种见识非常浅陋,不利于宣扬太子的大德于天下。”

汉宣帝认为这话很对,就把这话转告给了丞相魏相,魏相摘下帽子谢罪说:“这种见识不是臣等所能达到的。”疏广因此更受器重,多次受到赏赐。太子每次上朝进见汉宣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他们叔侄同列太子的师傅,朝廷上下都以他们为荣耀。

疏广担任太子太傅五年,皇太子这年十二岁,他已经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道:“我听说过'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现在我们出仕入官,官至两千石,宦成名立,如果这样还不离开,将来恐怕要后悔的,哪里比得上我们叔侄相随出关,告老还乡,以尽天年,难道不也很好吗?”疏受叩头说道:“一切听从叔父大人安排。”

当天叔侄二人都称病在家,时间满三月后,汉宣帝赏赐他们续假。疏广上书说病情严重,请求告老还乡。汉宣帝认为他确实年老,就答应下来,追加赏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另外赠送黄金五十斤。公卿大夫和他的朋友老乡,都在长安东都门外为他们叔侄饯行,送行的有一百多辆车,他们叔侄辞别大家离去。道路两旁围观的人们都说道:“这真是两位贤良的大夫!”有的叹息后流下眼泪。

疏广返回家乡后,每天都命令家人摆设酒席,宴请他的族人和原来的宾客,相互娱乐。他多次询问家中还有多少金子,命令家人赶紧花掉购买酒食。

一年多后,疏广的子孙们私下里对他兄弟、老人以及疏广信任的人说道:“我们这些作为子孙的想让老先生置办些产业作为基础,可他现在钱财都花在了置办酒食上,家中的钱已经快花光了。求您们前去老丈人的住处,劝说他多置办些田宅才是。”

这些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起这些话。疏广说:“难道我是真的老糊涂了,凡事不想着子孙吗?我只是考虑他们本来都有田地房宅,如果让子孙们勤力耕种,经营产业,足够能提供衣食了,和平常人相差不到哪里。现在我如果凭空增加他们的钱财,增加他们的赢余,只能使我的子孙懒惰罢了。如果他们贤良多钱财,只会消磨意志;如果他们愚昧多钱财,只会增加过错。何况那些富人都是众人怨恨的对象,我现在没有对子孙进行教化,但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而导致其心生怨恨。何况这些金子,都是圣主赏赐给我用来养老的,所以才喜欢和乡党宗族一起分享赏赐,以便欢度我的余生,这样做难道有什么不对吗!”他的族人听完十分服气,疏广最后寿终正寝。


疏广散金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2月15日(古历辛丑年十一月十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家
睿智汉二疏
《道德经与人生》丨二疏辞官:知止可以不殆
疏广传
帝师“二疏”
赞!这叔侄俩看得开想得透做得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