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朝抗疫,竟然跟我们惊人的相似!

从老祖宗就流传下来的一段话: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蜇。

远观从先秦至今的瘟疫大事件中,也印证了这个规律,入冬后的时日,天气逐渐寒冷,冰寒入体更为严重。

曹植更是在《说疫气》中这样形容瘟疫,“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疫情一旦发生,最容易最快的就是激发民怨,我们先从典型的两汉时期的疫情,来好好聊聊,这个时候的统治者是怎么去应对疫情的呢?

《罪己诏》安抚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的一句话揭露了统治者和百姓的关系,要想国泰民安,繁荣昌盛,首先就是要有百姓的拥戴。

汉朝时期著名的《罪己诏》,统治者以自责的方式,表明了对于疫情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深表痛心。但是只有这个“声明”往往是不够的,在死亡面前,人心是很脆弱的,暴动就会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减轻赋税,押送物资,及时救助,还要进行灾后重建,百姓得到了安抚,疫情才能够可控。

最早的“隔离法”
古时候的交通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一般一个村庄发生疫情,政府及时封锁起来,建造用于救治病人的房屋就能得到很大的控制防止扩散出去。

 

早在汉朝的时候,百姓就知道使用石灰水进行“消毒”,将死去的尸体也撒上石灰水然后再进行掩埋,避免再传染到正常人。

 

但是在救助上确实就遇到了很大的难题,一般是采用熬制汤药供给灾民,再派遣有能力的医者研究出控制疫情的药物。

虽然在西汉时期的疫情控制下来非常困难,但是在当时却成就了《伤寒杂病论》,中医在从古至今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汉朝的志愿者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善人,这些人第一时间奔赴疫区,舍己为人。在当时,更多的志愿者也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大多是民间的医者,医者父母心,百姓饱受煎熬,自当不能坐视不管。

医者需要引导百姓不要密切接触已经身染疫病的人,避免使用同一器皿,保持勤洗手的习惯。在《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其实讲的就是勤洗手。

在一层一层的向上级通告疫情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时效性导致百姓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这个时候自发的志愿者们,免费向百姓提供救助,使疫情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

这些奋不顾身的人们,和我们当下的逆行者们一样,都值得尊敬和敬佩。

看完两汉时期针对疫情所采取的行动,想必大家心里对古时候的疫情防控有一定的了解了。

那么我们怎么看瘟疫始于大雪,衰于惊蛰这一说呢?

喜寒不耐热的病毒

大雪节气到来,全国各地气温骤降,病毒找到了它最喜欢的寒冷温度,开始冒出头来了。

进入冬季,南北方相继进入相对干燥的环境,病毒开始围绕在我们身边并且保持活跃好几个小时,直到被吸入或被吞下,它们会临时借住在你喉咙里的细胞中,在特别潮湿和温暖的热带地区,病毒似乎特别容易附着在房间的表面。

虽然病毒无法存活在空气中,却可以在你能接触到的各种物品表面繁殖,更容易从手传播到口腔。

更何况在寒冷的冬天,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大家都不愿意打开门窗,这就又给病毒提供了很好的生存环境。

冬天大家的活动量一减少,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来说是最难跨过去的坎,再加上没法保证新鲜的时令食材的进食,自身的免疫力便开始下降了。

立春一到,随着天气逐渐的回暖,喜寒怕热的病毒,就要开始蛰伏起来了,进入雨水节气后的大地,雨水天气逐渐增多,漂浮在空气中的病毒开始沉淀下来。

寒冷的天气结束后,不再封闭着取暖,走出家门,呼吸新鲜的空气,在最适宜的气候下进行自我的锻炼,是提高免疫力的好时候。时令的蔬菜开始种植,春雷一响,万物复苏!


那么,从大雪到惊蛰,
这七个节气具体有什么含义?
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01

大雪:仲冬时节开始,寒号鸟不再鸣叫,老虎开始求偶,荔挺出新芽;开始注意关节保暖,食疗养生,羊肉进补,再配上冬天的大白菜,稍微睡个懒觉,不要起来太早了,保持心情舒畅。

02

冬至:蚯蚓蜷缩起来,麋角解开,山中的泉水流动温热;白昼渐长,九九寒气易入体;检查畜禽的栏舍防寒,冬旱季节,保护秧苗安全越冬,一定不要嘴馋老吃生冷的食物,避免无阳光的外出,减少阳气散失。

03

小寒:寒冷盛于大寒,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人们开始置办年货;“三九”寒时已到,下雪集中,进补羊、牛、鱼、鸭肉,肉好吃但是不要吃太多啦,可与萝卜等蔬菜一起食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4

大寒:一年最后的节气,开始孵小鸡, 征鸟出来觅食,河道的水最坚硬的时候;切勿早晚外出易发呼吸道、支气管、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可室内冷水浴面、手。

05

立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樱桃、迎春陆续冒出花骨朵,小虫子开始苏醒,水里的鱼儿在碎冰下游动;立春后气候骤变,一定不要着急脱下厚衣裳,阳气萌生,正是人体代谢的旺盛时期,可以开始新的一年的养生了,尽量少吃酸性食物,伸伸懒腰,开始“五指梳头”。

06

雨水:南方开始迎来雨水天气,水獭开始捕鱼,油菜花迎风动,候鸟陆陆续续北归,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定不要因为天气回暖而剧烈运动,吃点甜食来代替生冷食物和凉茶,入春后口干舌燥,多吃蔬菜和水果,和油腻的食物说拜拜啦。

07

惊蛰:桃花、杏花争奇斗艳,黄鹂开始鸣叫,燕飞来,新年春耕开始。乍暖还寒时,小孩子和老人一定要注意在衣服里隔一块毛巾,做好室内消毒,晨起主动咳嗽,将体内的污浊之气排出,“春困”袭来,每天中午可以开始午休啦。

总之,纵观古今的疫情规律,我们一定要充满希望,无论是奋战前线的逆行者,居家自我防范家庭,还是已经复工的企业人员,牢记一点:疫情还未结束,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

等到疫情结束,再去看遍万里山河秀丽风景,一切都不算晚。

在此再向一直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致敬!


编辑:幸子
图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道节气瘟疫生灭论
二十四节气暗藏疫情的神机妙算
古代瘟疫规律总结: 始于大雪, 衰于惊蛰
今日惊蛰:瘟疫发于冬至,盛于立春,衰于惊蛰
古语“瘟疫始于大雪,生于小寒,弱于雨水,衰于惊蛰”有依据吗
老祖宗: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