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别色变

很多人都说只有成大事者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跟我们小老百姓可没法比。

可有谁曾想过,李鸿章原来也是一个急躁容易坏事的小伙子,而诸葛亮也并不是靠着他睿智的头脑一直都顺风顺水。

要想泰山在眼前崩,还能保持一脸淡定,除了要调整好心态以外,就是要在“事”上不断的去磨练自己。

1

“空城计”谁才是赢家?

提到空城计,大家第一时间是想到诸葛亮的临危不乱还是司马懿果断的退兵?在这场战役中,到底谁才是最终的受益者呢。

从战役上来说,被15万大军怼在家门口,文官吓破胆,武官没人上的局面,除了等死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万幸,天妒英才这四个字还没有这么早落到诸葛亮的头上,最熟悉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敌人,诸葛亮是如此,司马懿亦是如此。

诸葛亮在高处弹琴,两边还站着孩童,“伪装”出来的村民正在城门口清扫着路面,不管换做是谁看到这个画面第一反应肯定是:

不会吧阿sir,这也行?

他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还这么悠哉的弹琴??

但是很快,从司马懿的反应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在原著里用了五个字来形容:笑而不信。”但是他却快速退兵,不给一旁的人有反应过来的机会。

你说他是因为怕中了诸葛亮的计?明知诸葛亮兵马并不足以抵抗15万大军,一代猛将怎么可能没有信心能攻下城池。

高手对决往往是一场心理战,如果此时将诸葛亮斩杀,对他而言是一时之快,但是同样的,对于曹操来说最大的威胁已铲除,那铲除了最大威胁的司马懿又该何去何从呢?

结局可想而知,”功高盖主“四个字在当时是很危险的,一个人能在短短的一瞬间将后路考虑的一清二楚,是真的很厉害了。

所以说,冲动是魔鬼一点都没错,但凡在行动前,多考虑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三思而后行,最后的结果会不会多一些可能性呢?

2

毛小伙李鸿章的逆袭之路

虽然不是所有有才情和抱负的人在年轻时候都很狂妄,但是这里一定有李鸿章的名字。


比恩师曾国藩小12岁的他,一开始是顺风顺水的,和恩师一样进入了翰林院,24岁帅小伙,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脸上大写着:我可以!我能行!

当然有自信是好事,但是自信过了头,也就成为大家眼中的狂妄自大了。

李鸿章把功名心从身体里掏出来天天捧在手里挂在嘴边,人生志向那是必须要有七间房,四面得是玻璃的大厅中办公,才刚进入翰林院就感觉下一秒自己就要封疆开府。

想法一出那可就坐不住了,根本静不下心来通过考试来升官,而是选择了捷径,回家办团练想通过军功来升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成功的捷径并不适用于他,所以房子没了,妻子儿子都没了,最后哭丧着脸投奔恩师曾国潘。

成功的捷径实在是可遇不可求,欲速则不达,再聪明的李鸿章走捷径也会碰一鼻子灰,果然万事没有捷径,只能脚踏实地。

李鸿章的成功之路除了没有捷径,情绪管理也是他迈向成功的一个巨大的拦路石。

当他精心打扮了后去拜访曾国藩,结果曾国藩却在内室泡脚足足两个时辰还不出来,这下子急躁的李鸿章马上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气急败坏的进内室一看。曾国藩还在泡脚,手里还拿着书,看起来十分悠闲的样子。

曾国藩不紧不慢,并不生气,慢吞吞地回答:“多泡脚对身体好。

对于李鸿章来说简直是在当面羞辱他,二话不说夺门而出,头也不回,一骑绝尘就离开了。

曾国藩叹息 “哎,这孩子这脾气不改改,可怎么得了”。

程学启连忙追了上去拦住了气的脸红脖子粗的李鸿章“老师是很看中你的能力的,只是你锋芒太露了,容易出事,他也并不是故意怠慢你、羞辱你,而是希望你能改掉这些坏毛病


李鸿章听到这儿,心里既震惊又惭愧,自己从没意识到自身性格上的狭隘,更没想到老师竟会用心良苦,想出这样的办法。


可以说曾国藩在李鸿章的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包括锻炼他的决断能力,收敛锐气去善辩,甚至还有早睡晚起、说话大声的坏毛病等等。

在曾国藩苦心孤诣下,李鸿章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桀骜不驯者,常规激励不能使他幡然醒悟,只有触及到灵魂的深处,他才能意识到自己的短处。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没想到,年轻时候的李鸿章竟然也有一身的”臭毛病“吧。


3

把落第当成家常便饭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至今还能一瞬间脱口而出。

这个男人,教育、政治、军事,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就连带兵打仗的时候还一边练书法一边画画。

王阳明的人生之路却一直充满坎坷,所遇到的困难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但是他却总是很坦然,就拿落榜来说,世人以落第为耻,他却以落第让心性发生变化为耻,这是为什么呢?


这要从1496年开始说起,王阳明正经历着旁人难以承受的落榜之痛,消息不胫而走,当朝状元公之子王阳明又一次榜上无名了!这是继1493年后的又一次落榜了!

周围有安慰他的声音,有替他觉得羞耻的声音,但是王阳明好像都不为所动。

不禁想起还是十二岁时的他,在问到老师:天下第一等事,是什么事?

老师笑笑:当然是科举考试了。(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是弘治朝的状元)

但是,王阳明摇摇头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根本不是为了科举、为了考试。师就问他,那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王阳明一脸严肃地回答:人生第一等事是做圣人。

能说出这样有深度的话的人,也预示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在大家问他为什么你好像总是很淡定,不慌不乱的,面对任何变故都仿佛能坦然的接受时,王阳明只说了一句:“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须要多经历一些事情,这样再遇到的时候就不会慌乱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心态也同样重要。

王阳明南赣剿匪,多次身陷险境,但是他却处变不惊。每次都能沉着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最有利的判断,而这也是王阳明每次都可以化险为夷的关键。

只有日常中多注意在事上的磨练,在各种事情上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让自己心境逐渐处在一种十分稳定的状态下,才能锻炼出“遇事不乱,处事不惊“的素质。

 




历史上还有很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典故,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只看到他辉煌的结果,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是挫折和教训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智和冷静。

就拿近几年比较火的《最强大脑》来说,每一个人已经足够优秀,却在人才济济的台上接受着一次次的挑战和挫败,在超强的心理压力下,很多选手依旧能保持着不惊慌的心态,最终将赶超自己的选手超越,赢得比赛!

《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面对反复的疫情和繁重的网课,家长们也需要提醒自己:

“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冷静的观察中审时度势,找到合乎自家孩子特点的方法,遇事不乱,处事不惊,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朝凡 | 黑猫白猫
成熟的人:收得住情绪,稳得住脾气
遇事最高明的处理方式:面缓,声静,心安
诸葛亮被司马懿活活气死背后的无奈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稳得住
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