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李凤仙|寂寞仙姝林黛玉

东方散文夏季版

李凤仙,河南上蔡人,中学教师,河南省驻马店市作协会员,上蔡县李斯研究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休闲读品》、《天中晚报》等,已完成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斯》。

寂寞仙姝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对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就是黛玉,一个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的美女;一个独具卓越之才华,极高之智慧的才女。黛玉的美,是一种空灵之美。她不同于“明眸善睐” “华容婀娜”的洛神;也不同于“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李夫人;更不同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的杨妃……纵观千古文学作品中的众多美女,黛玉是那样与众不同,绝世而立。她娇弱、聪慧、空灵,她那样的弱不禁风,惹人生怜。凤姐戏谑她是“美人灯笼”,贾府下人说见了她不敢出气,怕气大了吹倒了林姑娘。尽管贾府上下很多人不喜欢黛玉,可又有谁能否认黛玉的美丽?凤姐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连薜姨妈那边的一个婆子去潇湘馆给黛玉送蜜饯儿,见到黛玉也不禁叹道“真是天仙似的!这样的好模样儿,除了宝玉,什么人擎受得起?”

“腹有诗书气自华”,黛玉的美更在于她从内到外散发出的一种慧气,一种灵气,一种底蕴;在于黛玉那光芒四射的才华。大观园里的众儿女,又有哪个能与黛玉相媲美?且不说芦雪庭争联即景诗;也不说凹晶馆林史二人的联诗悲寂;更不说蘅芜院魁夺菊花诗;哪一次的吟诗咏词,不是黛玉胜出一筹?正是由于黛玉出众的才华,才有了香菱的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黛玉似乎只有在吟诗弄词里才流出前所未有的快乐。你不能否认黛玉才是大观园的真正的诗人,然而在那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纵使黛玉才过太白,敏赛子健,也是枉然。正如宝钗所言“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的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纵使黛玉怀揣明珠,口吐珠玉,除了宝玉之外,真正欣赏黛玉才华的又有几人?也许她那卓绝的才华,反成了一种罪过。她太光芒毕露,太不懂内敛其才,绝世的才华又让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不知道“才高人愈妒”、“高处不胜寒”。黛玉的清高注定了她与那个家族那个社会的格格不入,注定了这个少女在贾府的日趋孤立,孤独寂寞。正如宝玉所说《南华经》上所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这就是我们的黛玉,她是那样的灵秀、脱俗、不食人间烟火,她的身上凝结了天地间的灵秀与精华。她本就是前世仙界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为酬报灌溉之德,随之投胎下世,还泪而来。黛玉爱哭,是因为她孤苦的身世,她幼失怙恃,寄人篱下,又加体弱多病,这怎不使这个敏感自尊的少女顾影自怜,自叹飘零,多愁善感?平生的遭际又怎不让她见落花而零泪,闻秋雨而起愁?听,她望着阵阵落红,在来去匆匆的春光里,独自低呤:“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红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在雨点敲窗、秋风乍起的秋夜,她流泪悲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她的泪水饱蘸着她的爱恨情愁,从秋流到冬,又从春流到夏。她的深愁长年累月地锁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里。或许,有人厌烦了黛玉的泪水,可我要说,那是因他太不懂同情,太不懂黛玉。试想,连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尚不忍听其悲泣,俱飞起远避,难道我们不应为这个凄苦孤独的少女洒一把同情的泪水?

不喜欢黛玉的人,说她小心眼儿,爱使小性子,言语尖酸刻薄。不信请看:有一次薜姨妈托周瑞家的顺便把宫花带到园子里,送给众姐妹,送到潇湘馆时,黛玉问道:“是但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的说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也不给我呀!”瞧,黛玉多不通人情,她不仅不承人情,反而多心刻薄。又如黛玉历来深恨金玉良缘之说,有次贾母偶尔提起金麒麟,宝钗随口说:“湘云有个。”黛玉便冷笑讥讽宝钗独在这个金玉上用心。湘云有点咬舌,叫宝玉“二哥哥”总叫成“爱哥哥”,黛玉也毫不留情地加以取笑。她打趣过袭人,嘲讽刘姥姥是“母蝗虫”,无怪乎湘云说她“爱刻薄人,见一个打趣一个。”于是黛玉渐失宠于贾母,也得罪了宝钗、袭人、湘云等人。这些似乎都是黛玉的弱点,也成了贾府众人及当今世人挑剔黛玉的证据。

可我要叹黛玉,叹她不谙世故,不懂做人周全;我要怜黛玉,怜她身世孤苦,寄人篱下,自卑又自尊;我更爱黛玉,爱她一任性情,一片纯洁,一片率真。是的,黛玉不会做人,她没有宝钗的“大度”与周全,没有湘云的娇憨与豪迈,也没有探春的机敏与精干,更不懂凤姐的阿谀奉承、八面玲珑。她太纯太真,她背逆着那个封建家族,背逆着那个时代,于是,她在婚姻的竞争中全军覆没,一败涂地。她在凤姐精心设下的瞒天过海的掉包计中,在宝玉和宝钗新婚之夜的鼓乐声中,一缕香魂含着幽怨,带着愤恨,随风而逝。

黛玉死了。那样的青春韶华,她还没有来得及完全享受青春的美妙,便被那个时代,那个礼教无情地扼杀,香消玉殒了。在她短暂的一生里,她深味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她识尽了与宝玉灵犀相通却欲说还休的哀愁滋味;她还尽了前世欠下的饱含哀怨情愁的寂寞泪水。黛玉死了,她死前还不忘向紫娟求道:“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正如她诗中所写“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她活得那样纯洁,不曾沾染一丝人间的丑恶,她死得那样凄美,一抔净土掩尽了风流。黛玉死了,可她活在宝玉的心中,宝玉每日只能“空对着山中高土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终于兑现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的爱情诺言,了却尘缘,以出家酬报知己。

黛玉这朵绝世的奇苑仙葩,世外的寂寞仙姝,带着她美丽的哀愁与寂寞,哀怨凄婉地穿越了两百多年,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朽的悲剧艺术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如一条清澈的溪流,涤荡着人们心头世俗的尘埃;她如一缕晨光,驱散着人们灵魂深处的阴暗;她如一首美丽的诗歌,陶冶着人类高雅的性灵。

  联系  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史湘云与贾宝玉吵架时说的一句话看出黛玉在贾府常常被取笑
薛宝钗坐在宝玉的床前刺绣,林黛玉见了为什么没有生气,反而冷笑了两声
悟说红楼2史湘云为何处处针对林黛玉?
多情总被无情恼||林黛玉印象4:孤弱
红楼梦之黛玉的幸运
宝黛爱情:始于颜值,敬于才华,陷于心意相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