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散文2016年优秀作家个人作品集|毛晓茗
作品集
回顾展

写在前面的话

东方散文平台开通一年以来,得到了众多文友的大力支持。为了感谢朋友们对东方散文的信任,自即日起,集束展示2016年在平台推出十篇以上文章的作者的优秀作品,敬请关注。

作者介绍

毛晓茗

毛晓茗   江苏南京人,公司总经理,特约记者,书法协会会员。

东方散文
点评
品  月

流金岁月

——写在毛晓茗先生系列散文读后


新年伊始,挚友晓茗发来近期陆续在《东方散文》刊发的十多篇散文,我如获珍宝,立即点开一睹为快。窗外冬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伴着一杯故乡“桐城小花茶的清香,在清风拂柳般的沉静阅读惬意中,我的思绪慢慢神游到故乡那片火热的土地,我的记忆定格在二十多年前中学同窗苦读的情景。

晓茗和我是中学时的好友,他为人真挚、善良朴实,他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喜欢舞文弄墨,写得一手上好的书法,更是散文创作的行家里手。非常难得的是,这种爱好和追求,从求学的青春岁月开始相伴始终、如影如随,无论是在军营保家卫国、还是在商场风云叱咤,从未放弃;相反,随着时间的积淀,他的书法作品愈发成熟,散文更是情真意切,既有时光留痕的深刻,也有流金岁月的光芒。

言归正传。细细品味晓茗的散文束集,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在身临其境的乡土山川,我们最真切的感受便是扑面而来的是哪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是对桐城派文化“尚进取、不畏难、守诚信、尊和谐”的密切传承和饱满诠释。

浓郁的故土情节。文都桐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城,龙眠山、龙眠河,半山阁、投子寺、六尺巷、文和园、东作门、紫来桥、披雪瀑、二姑尖,父子宰相、黄梅飘香、告春及轩、孔城老街……,腾蛟起凤,英才辈出,这片热土是每一个天南海北桐城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所在;而对于在大山深处成长的作者来说,北冲河、南冲河、牯牛背水库、黄泥坳渡口、振兴2号渡船……哪一个不是孩提岁月记忆深处最温暖的期待!漫漫求学路,悠悠岁月稠。在曾经用双脚无数次来回丈量的《故乡那条求学路》中,作者动情写到:“儿时的我成长在山里,贫瘠土地孕育出来的孩子注定了与一般人不一样的人生路,也会有着不一样的求学路……故乡的路伴我们成长,故乡的路记录了历史变迁,承载了儿时的梦想,凝聚着人们相互间的真诚、友爱、善良;故乡的路见证了山区的发展,折射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同时也给故乡的父老乡亲带来了希望。”正如作者所描述的:“时光煮雨,我们在时间上行走、成长。一个转身,就把二十年的韶光丢在了异乡……曾几何时,拼命的读书,只是为了能早点离开那个地方,离开那个单薄而落后的山村。可是如今当我真正离开他很久的时候,我竟然如此思念。”

浓烈的家园情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儿时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雪藏在心里的深处,也许很久都不会想起,但这些记忆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跃入眼帘,不管过去多久,都仿若昨天。《故乡的老屋》是一篇让人读来潸然泪下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写道:“老屋,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是那样的淳厚,温柔地注视着我,守候在我的记忆深处……鸡声催晓读,鸟语唤春耕……老屋连同老屋里外的一切,都那么清晰地站在岁月的深处,随时等我推开那扇童年的门扉。”“从来没有忘记自已的根是扎在故乡的老屋。故乡的老屋,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这份牵挂是故乡的召唤,是亲情的流淌,是思念的延续。”在《那把老黄伞》中,作者动情的写道:“那把黄色的油布伞,在雨中散放着淡黄的明亮,如一朵莲花缓慢前行……冬雨没遮没挡地打在爸爸的肩上,雨水从父亲的颈子里流下来,流进前胸和后背……记忆中那把老黄伞,恍若老父亲的怀抱一般,不仅可以为我们遮挡风雨,而且更能温暖我们的心。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把伞,一直温暖在我心田。”

浓厚的人文积淀。时光足够使人记住一些东西,却无法让人忘却曾经的印痕。在晓茗的散文中,不经意的引经据典恰到好处,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难得的传统文化积淀。在《冬至 南瓜粑》中,“宅前屋后多空地,稼啬难成种南瓜”,自然随和的引入在冬至节气这样一个农村特殊日子中对南瓜的偏好;“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不适时宜的表达出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在《那些年,舞狮灯》中,“春秋跃纸上,戍马天涯中;乡思与佳节,随梦入画图”,形象直观的把孩提时代钟爱的狮灯切入到读者眼前。在《又是一年春将至,正是水仙待开时》中,标题的美感自不必说,文中“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定会让我们对于“凌波仙子”的典雅清纯、生机盎然过目难忘。

浓重的孩提气息。青葱的岁月,单纯的时光,在心灵的深处珍藏,在记忆的深处流淌,让人永远无法忘怀,直到永远永远。在《那年那腊肉》中,作者深深回味:“从过去到现在,在漫长的时光中,混合了阳光、故乡、记忆等因素,故乡的腊肉已变成一种美味与特产的文化符号,就像青花瓷,就像陶器。儿时的同学,区里的长辈,那小碗腊肉,连同故乡的青山绿水,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 似水流年,时光不再,尽管有“幻觉着回到儿时岁月的我伸手去触摸一下狮身上的铜铃铛的时候,眼前美好的画面忽然破碎,只留下一地记忆的碎片”的莫名忧伤惆怅,更多的是欣喜与感恩。在《故乡的香樟》中,“俯身捡起一片樟叶,慢慢地嚼一嚼,微微有一丝清凉,凉中带涩,味道奇特无比……阳光的韶华隐于生命细微的角落,如同飞扬中裙裾的飘逸,沉淀在光影中的宁静,绽放在枝头芬芳的年华。那些岁月里的阳光,灿烂的微笑,照入人的心田,给予温暖。”儿时岁月给作者带来的,虽然是物质的贫困,但无处不在的亲情,经历时光的筛选,留下的是永恒的正能量:“我所走过的每个岁月,每一份感动,每一份长进,都是一种最美的回忆,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触月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支。久别的老屋,巍峨的后山,清澈的南冲河,浓浓的乡音,还有那书声琅琅的汪河中学,都是无法磨灭永恒的记忆,都是流金岁月的无私馈赠。不管你愿不愿意,岁月终将或快或慢的过去。留下的,是脑海里或深或浅的记忆。回首那些过去的岁月,是为了把心中的感恩传递!在压轴的最新作品《这一年……》中,我看到了一个超越浓郁故土情节、浓烈家园情怀、浓厚人文积淀、浓重孩提气息的晓茗,定格在读者眼前的是那“日照寒江东逝水,两岸苍山聘春风。江山绿水皆为喜,人间烟花辞旧年”的意气风发;“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气概豪迈……“站在这一年的街尾巷陌,沐一身微暖冬阳,试将一颗心安放于云水深处,看季节更替变幻,任气候跌宕起伏。只想,以一份虔诚的心怀,感恩岁月予我的所有……”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有这样的淡泊心境,有如此的坚守精神,晓茗的事业和未来,无需想象、必将精彩!

我相信并且期待。

作者简介:品月,安徽桐城人,历任某“211工程”重点大学党政办副主任、成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博士、副研究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乡愁
故乡老屋——回不去的家
守望的蝎子花——《青的守望》散文推荐
散文欣赏:老屋
于海龙 |故乡的老屋
况味如歌同题诗 || 老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