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李春生|信封里的旧时光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春季版

信封里的旧时光

李春生

连日来,绵绵细雨飘洒在窗外,好像永远不知道停息,小巷里除了雨声,一片寂寥。雨水打湿了玻璃窗,打湿了窗台上的花花草草,也打湿了心情,无趣地站在窗前听雨看花。雨中的月季、海棠开得嫣红,晶莹的水珠沾满了花瓣,水淋淋、亮闪闪,煞是好看。

这条古旧的“张家巷”,也非昔日的模样,商业化使它改头换面,“果木烤鸭”、“牛肉拉面”、“时尚美发”、“红中棋牌”…,商铺鳞次栉比,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平日里小巷热闹忙碌,连空气里都飘荡着烤鸭香和牛肉味,只有雨天小巷才有这么短暂难得的清静,才有如此湿润清新的空气。

雨天出不了门,翻看书橱里几本旧书,不经意间翻出几封泛黄的信笺,从邮戳上看,这些信笺很有些年头了,信封上贴着八分的邮票,那时候八分钱寄一封信,小小邮票里承载着多少温暖和爱,走遍千山万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尘封在信封里的旧时光,想起巷口那个孤零零的绿色邮筒,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总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想起穿着绿色衣服的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奔跑。把许多家庭焦急的等待和期盼,因着一声热情地呼唤“你家来信啦”,变得笑逐颜开,无比喜悦。真可谓:“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一张薄薄的信纸,几句报平安的话语,在那时是多么重要。也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感受和理解的。

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是人们唯一联系的方式,与亲人传递情感,只有靠书信往来,见字如见面,家书抵万金。许多不识字的父母,因思念儿女,常常找人代写书信。邮局门外的屋檐下,就曾见过代写书信的人。一张旧条桌,两只木方凳,桌子上摆放着一块小木牌,上写:“代写书信”。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正研墨润笔,慢条斯理地为人书写家信。饱含墨香与温情话语的书信,经过绿衣使者辛勤传递,水远山长,终于来到亲人的手中,虽然只有片言只字,却流淌着亲情和温暖。  

整理桌上那迭泛黄的旧书信,一封字迹娟秀,仿佛还散发出一缕青草气息的山村来信,忽然展现在眼前。那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乡村姑娘写的,因为相同的爱好,我们从陌生变成朋友。分开后的许多年中,书信成为寂寞日子里稀少的欢乐。她常常在信中写些小诗:“白雪花覆盖着枫林,看不见你的脚印。小河的水冰封了,看不见你熟悉的身影。期待如一张琴,弹落了长夜的星星…”。书信中简短的问候和真诚勉励是那段苦涩的生活中唯一的温暖和慰藉。在书信中我们畅谈过理想,期盼过未来。如今时过境迁,这些旧书信还搁置在桌前,就像是岁月凋零的一片片泛黄的落叶。   

窗外的雨依旧在下,小巷里雨声滴答。桌上一叠陈旧的信笺,尘封了多少逝去的光阴。鸿雁来往的岁月,收藏了多少盈盈话语。打开尘封的记忆,美好的青春岁月又展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我是李春生,安徽池州人,出生在五十年代,  是一个爱好写文字的退休工人,退休后在各地报刊发表了近百篇散文,爱好读书,以文字为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光慢 信笺黄
小学生书信内文格式及信封规格
算卦兼代写书信的
​欲尽此情书尺素 云中谁寄锦书来
忆在信笺上的美丽
那一捆书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