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南】丁召书|母亲最后的日子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夏季版


母亲最后的日子

丁召书

公元二0一七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那天,是我极度悲痛的日子,卧病在床整整十五年的母亲终因气息衰竭而离家人远去。

我没有流泪,把无尽的悲伤埋进心底。

心移思空,母亲最后的日子,十五年?五年?还是四个月?我至今仍望着朗朗的明月和闪闪的星空呆立,不能准确地去界定。但到了人生边缘的母亲,在这段让人揪心的日子里,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那种极富穿透力的乡愁,却像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永远照亮着我向着远方前行。

十五年了,父亲形影不离,常年陪伴母亲,俨然一副高级护理的模样。父亲太苦太艰难,但他毫无怨言。而在我看来,母亲同样经历着常人难以诠释的磨难,没有过上一天舒畅的日子。年轻的时候,为姐姐、弟弟和我三姊妹读书的事和身体健康操尽了心。姐姐和弟弟不争气。姐姐小时候得了风湿病,是母亲到处寻医问药,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高中毕业,本来好好地当着她的民办教师,却因一次情感的不当迁移而毁灭了自己的一生。弟弟小时候不懂事调皮,辗转了许多学校,最终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只有我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了她一辈子的骄傲。

母亲最后的日子,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我的牵挂。五年前,母亲眼前的世界逐渐变得模糊,继而双目失明,生活开始不能自理。按照她的说法是,我二十年前离家去外地工作,二十年来,她经常晚上在梦中流泪,眼睛是哭瞎的。有什么法子呢,人生往往难以忠孝两全。

我曾试图委托在县城工作的堂弟找医生给她的眼睛动手术,但因她血糖过高,动手术的事最终被搁浅,她的体质也每况日下。加上奶奶去世得早,生我们坐月子时她不得不自己用冷水洗尿布,染上了寒湿,无钱医治,随着时光的流逝,病情也就加重了。她说,宁做一世聋子,不做一夜瞎子,就这样瞎子加寒湿将她击倒了,去世前的四个月,她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属于她的日子已渐行渐远……

二0一六年的国庆假期,母亲执意要去县城居住,虽然七十九岁且双目失明的她,不能坐车,连打个电话也要别人拨通,但她还是固执地认为,到了县城就离我更近了。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我出钱租房将母亲和父亲一同迁居县城,托付给姐姐照顾。

离开了故土的母亲,很不习惯城里人的生活。在县城的四个月,母亲经常来电话说住在城里,不抵乡下好过,空间狭窄,连地球都比乡下转得慢,像犯人坐牢。但她不后悔,挺一挺就过去了,最难熬的还是对我的牵挂。我回去过两次,第一次发现母亲瘦了,听姐姐说是对我的挂念,经常茶饭不思造成的。为了能多等我一段时间,她只是吃点水果维持生命。第二次去看她,她已经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看到我时,母亲一个劲地笑,我的心里却泪雨滂沱。

凭我的直觉,母亲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于是,我还是满含泪水决定送她回乡下的老屋。因为那里有她的童年,有她少女时代小溪边的牧歌,有她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几十年的土地,有她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情感森林,更有她挥之不去的乡愁。为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去县城的前一年,我在家乡就提前给他俩合好了棺材,打好了墓碑。还替父母给爷爷奶奶也打了墓碑,了却了他俩长久以来烙下的心病,目的是让他们走后能含笑九泉,无牵无挂。

送母亲回故乡的前几天,弟弟从远方的工地赶来,与我、姐姐汇集于县城。我们还请来了中医为母亲拿脉,医生摇了摇头,脉相显示只有半个月左右的生存时光了,即便是打针吃药也无力回天……当时我们三姊妹都惊呆了。神经不能做主的母亲说,前一天晚上我的爷爷托梦给她要她赶快回家,不要呆在县城了,弄不好会终寝他乡。

按照我们乡下的风俗,去世在外地的人就抬不进自己的老屋了,只能在露天搭场子办丧事。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强行把母亲送回故乡的土家山寨,回家前母亲口中还在不停地问和唠叨:我的大儿回来了没有。

回乡下的路上,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神智变得越来越清晰了。母亲交代,她去世后不要大操大办丧事,浪费钱财,在家放上三天两夜就可以出殡了,不然,她会在天国过不安静的。

我们姐弟三人是公元二0一七年农历正月初六下午五点多钟送母亲回到乡下,母亲正月二十三日下午五点半钟去世,整整十七天,也印证了中医拿脉的准确性。

去世当天,我们请来阴阳先生看出殡的日子。阴阳先生说,二十五日可以上山,如果来不及,就只能等到二十八日了,因为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均为不吉利的“空日”,不宜出葬。当然,不是我们相信迷信,主要是由于一些在外务工的亲属一时赶不回来,只好把出殡之日定在了二十八日。

我是长子,在家具有决定权,也只好有生以来第一次不听母亲的话,同意阴阳先生的意见,将母亲在家里放了五天五夜后才送上山去。

出殡的前一天,也就是农历正月二十七日,正好是母亲的生日,这天下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整个山寨皆是白茫茫一片……一位大学同学知道后在微信群里给我发来一条消息说,这证明你的母亲德高望重,受到万事万物的尊敬,百草皆孝啊!这是我听到的母亲一生以来得到的最高评价。

母亲年轻时曾担任过生产队的妇女队长,是个样榜式的人物,什么重活都抢着干,什么重活都能干。生产队在评等工分底分时,她与男人一般多。母亲也做过许多善事,调和过许多家庭矛盾,挽救过不少濒临奔溃边缘的家庭,我认为得到这个评价是是当之无愧的。

母亲出殡这天,山里风大,寒气逼人。虽然许多和她年龄相仿老人都已风烛残年,但纵然是拄着拐杖也还是来为她送上一程,惊天动地的哭泣声在山寨的上空盘旋,几天后才渐渐消逝在原野、山间和白云之中。

母亲在家过完她的七十九岁生日后第二天走向了属于她的田野和山川。我走在母亲前面,不时地呼唤着母亲。我要告诉母亲的是:您走时,山在流泪,河在心碎,身边的故事在为您增辉!

但母亲为了多看我几眼还是不愿离去……快到墓地时,左前方的抬杠从抬丧人的肩头脱落,棺材差一点掉到了地上。后来我才明白,那是母亲不愿下葬墓地,她还眷念她的儿女,眷念她的乡里乡亲,牵挂我这个“不孝之子”今后的人生历程。

下葬仪式结束时,天空放晴,红日跃出地平线,久违的阳光浓浓地洒向山乡大地,那是母亲最后日子的慧光返照,也必将永远地照在儿女、亲属、父老乡亲,尤其是她牵挂了一辈子的我的心坎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丁召书,自治州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散文、评论、报告文学散见于《青少年文学》《文史博览》《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湖南宣传》《湖南教育报》《湖南教育》《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等报刊。散文《守望月圆》曾获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有奖征文一等奖,随笔《母亲的教师情结》曾获首届“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从蕨根到大米饭》曾获省“见证农村改革——我家乡的故事”有奖征文一等奖,文学评论《丁玲笔下的悲情女性》获常德市中小学师生“我看丁玲·纪念丁玲诞辰百周年”有奖征文教师组一等奖。现供职于临澧一中办公室,兼课高中历史。


东方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东方散文平台为东方散文杂志唯一选稿平台,凡是获得东方散文周冠军,文章即可有备选纸刊的资格。

鉴于东方散文作者水准整体提高,周冠军竞争日趋激烈,原来制定的签约作家的办法已经不太适应今天平台的发展,故修改如下:

一、从周冠军中评选出的月冠军依然为东方散文的签约作家。

二、在东方散文组织的各项征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作者,即可签约东方散文。

三、自2017年1月开始,凡是获得两次以上的周冠军(含两次),即可成为签约作家。

签约作家东方散文杂志社发签约证书,同等水平稿件签约作家作品优先入选纸刊。笔会活动优先参加,平台年底集束推出优秀作者的作品时,签约作家优先。

东方散文合作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网,一经采用,全网推出。

获得

主编:刘莉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平台微信号:dfsw12345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稿】王久辛 | 王开林的“硬度”
散文||人生转折点
西北作家 || 陈忠武:马家坪的冬天(散文)
妈妈的纺车(5)
【西南作家散文】解翠芝 / 那些年的雪天
娘亲,我来送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