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稿选粹】龙飞|回想父母挑银水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回想父母挑银水

正月初一早上挑银水,是故乡过年时的一道年俗,寓意为挑了银水后,企盼一年到头财源广进、发大财、吉祥富贵、平安顺利。如此好事,父母岂能例外,就一直坚持挑银水,过个欢乐、盼发财、平安、如意的年。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狮子堡。那是个大院子,住着本家四户。要吃井水,就得到500米外的田壁石水井里挑。那口井也争气,源源不断地浸出甘甜、清冽的水,滋养着大家。到了除夕,吃完年夜饭后,父母跟其他本家一样,便开始盘算正月初一清晨起来挑银水,以图发财,求个顺利。

经过摆龙门阵、烤火、守岁、舀干石缸里的水或略剩些水待用等环节后,父母及我安然入睡。到了正月初一凌晨,外面陆续响起鞭炮声,明显是在烧天香。父母醒后立即翻身起床,帮我扎紧被条后,准备去挑银水。考虑到照看我的缘故,父母作了合理分工:父亲去挑,母亲在家一边照料我,一边帮助父亲倒银水进水缸里。说动就动,得趁早,早些早发财。父亲挑着水桶,打着电筒,不到10分钟,就到了水井边。闻着井水散发出的清新气味,望望黑黝黝的天空,再瞅瞅宁静的井水,踩着厚实、稳固的石板,父亲的睡意全无,反而添了兴奋、激动与惬意。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父亲搁好系牢搭钩的扁担,把木桶口没进井水里装水,提起,上下、左右晃动木桶,水便发出悦耳的撞击声,算作清洗木桶。倒掉木桶内的水后,再次将木桶没入井水里,提起,一桶水就装好了。其实,无须装满,有九分多就行,否则,挑起走时会荡出来,父亲谙得此理,尽力把握。不经意间,另一只木桶也装好了水,在电筒光的照射下,波光潋滟,熠熠生辉。“嗨咗!”随着一声号子响起,父亲弓着的身子直起来了,挑着沉沉的木桶,颤悠悠地往家里行进。路途上,碰见伯伯、爷辈、奶辈也来挑银水,父亲就主动打招呼,道声“过年好”。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们也回礼给父亲,洋溢出浓浓的年味。母亲已然等候在水缸旁,见父亲把银水挑进屋、放好木桶后,就提起木桶往水缸里倒。刹那间,“哗哗哗”的水声响起,就像连响的钟声一样弥漫在屋内,将我惊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我起来后发现父母在挑银水。想到易冷感冒,母亲忙将我打发回被窝内继续睡。

有了第一挑银水,已喜煞了父母。但是,那口水缸至少得装5挑水才能装满,这挑的都是银啊,怎能不接着挑呢?在母亲的鼓励下,父亲挑着空木桶,又去井边挑银水。回来的路上,父亲的桶内难免有水荡出,湿了石板路面。再仔细一看,邻居们挑的银水也荡出来湿了路面,看来,还得注意安全、步步把实、小心行走。为了尽量减少荡水,父亲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在桶内水面上放一片宽大的菜叶或芭蕉叶,就将问题迎刃而解。嘿,真灵验!父亲还将此土方告知了邻居们,扩大了试验成果,幸甚至哉!父亲挑累了,就歇会。母亲很盯事,也很理解父亲,就与父亲换活路:她去挑银水,父亲照看我。母亲照样是个好把式,挑起银水来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得到邻居们的夸赞。于是,正月初一的早晨,院子通往水井的路上飘荡着欢声笑语,各家各户挑银水都满了水缸,其喜悦、满意之情不言而喻。望着那些缸里微漾的银水,父母跟邻居们一样,双眸得以亮堂,心灵得以慰藉,憧憬得以滋生。眼看天还未亮,父母就倦怠地睡去,连梦中也有挑银水的情形,那才叫美呢!

待到天亮起床后,我看见了满缸的银水,佩服、好奇的感觉油然而生,便请教父母。父母及时给我讲挑银水的故事、来历、注意事项、寓意等,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从此,每年正月初一早上,父母都坚持挑银水,挑出全家人的希冀、保障、美好的心情、灵动的景致。伴随着渐渐长大,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劳作的艰辛,便想替父母分担劳动量。父母不让我干活,叫我专心读书,以后有出息就行。我执拗,挑起木桶就往水井边去。父母拗不过我,忙叫我小心些,只挑半桶水。“嗯嗯”,我应答着,试着在正月初一早晨挑回了两个半桶银水,虽然累得不行,可得到父母的口头表扬后,累并快乐着的情愫溢于言表。再挑一次银水回来,就气喘吁吁,彻底不行了。不过,能做到这个份上,我已心满意足,至少自己能为父母排忧解难,能不欣慰吗?!父亲见状,赶忙接过扁担、木桶,颤悠悠地去挑银水,直到缸满为止。

后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挑银水的年俗尽管依旧传承,但大多数乡亲家陆续新建了水井,不得不在正月初一早上各挑各的银水了,少了欢笑声,多了自由自在;木桶太重,换成铁桶,实现了与时俱进、鸟枪换炮。经历两次搬家后,父母也赶起了趟儿,跟上了潮流,把挑银水进行到底。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十二年前,家里的石水井被密封了,电闸一开,电动机一响,自来水就“哗哗”地流进了缸里,解决了一家人享用“银水”的问题。从那时起,父母就不得不与挑银水告别,只任挑银水成为追忆。听说,有少数乡亲还在挑银水,父母心里、手上都痒痒的,羡慕极了。看看现实,难免多愁善感起来,只好在每年正月初一早上醒来后,念叨那些挑银水的往事,权当一份慰安。

而今,我早已发奋苦读、走出大山,谋得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过上幸福日子。我想:这与自身努力外,还与父母在挑银水时对我寄托的希望、鼓励与爱是分不开的。于是,每年正月初一,我总会回想父母挑银水的情景,怀旧、感恩的心绪便越发浓烈起来。


作者简介: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涪陵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涪陵区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涪陵区第四届科技拔尖人才,著有散文集《松荫荷韵》《种瓜种豆种文字》《纸背乡愁》,获得首届国际东方散文奖、重庆新闻奖、涪陵区乌江文艺奖等奖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华时光│心头那口井
当代散文‖【担水,捞梢和淘井】◆樊泽宝
[黄石文坛]李国有的散文《水井》
水(二章)
左工•防潮 “水文化”征文80|用水的变迁
【贵州】陈珍秀|想起那口三角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