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专栏】甘茂华|​​沐浴巴风土韵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沐浴巴风土韵





巴人后裔,能歌善舞,充满灵性。
在我看来,巴土文化,是一种浪漫的文化。一是因为他们世代居住在高山老林之地,山水秀丽,云遮雾罩,人与自然,生死相依,犹如生活在桃花源里,有一种超脱之感。二是巴文化与浪漫楚文化毗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促成了巴文化的浪漫情调。三是从巴人到土家人,信巫傩,事鬼神,歌之舞之,娱神娱人,浪漫的基因融入到血脉之中。巴人后裔土家族的薅草锣鼓即是一例:几十人在山坡除草,锣鼓队击鼓而唱,山歌号子此起彼伏,借此解除劳作疲乏和心情郁闷,富有乐观主义的浪漫色彩。你听:“想妹想得发了慌,煮饭忘记滤米汤,吃饭忘记抽筷子,洗澡忘记脱衣裳,时时把妹挂心上。”这种唱法和巴歌唱法相似,是巴歌的继承和发展。一唱一乐,薅草人就身心松快了。
巴土民俗中的音乐歌舞,是体现了民族性格、思想感情、语言习惯和审美意识,最为贴切最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可以说,土家歌舞竹枝词,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纵深的历史性,而独具艺术魅力。由于巴文化分散在大山中,大多是口耳相传,故在汉以后,未能产生像楚、蜀文化那么令人瞩目的成就,所以民间文化反而得以蓬勃发展。哭嫁歌、巴渝舞、跳丧舞、竹枝词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出现了新的摆手舞,八宝铜铃舞之类的音乐舞蹈,还产生了像田泰斗、彭秋潭这样的竹枝词大家。

哭嫁歌是以浓郁的民族感情色彩,伴随着土家族传统婚俗,以歌代哭、以哭代歌的大型声乐套曲。人生喜事用哭来伴随,这一超凡脱俗的美的创造,是千百年来土家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哭嫁歌是土家姑娘出嫁时所唱,一般在出嫁前半年时开始唱,主要抒发离开父母、告别亲人的依恋之情。所谓“哭”,是集喜、怒、哀、惧、爱、恨、欲为一体的人生咏叹调。姑娘到出嫁前一晚,哭嫁达到高潮,女方要选十个姑娘一起哭,俗称“哭十姊妹”。清人有诗说道:“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川地近巫山峡,疑是巴娘歌竹枝。”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这种感人肺腑的哭嫁歌和“含思婉转”、“肠断声晓”的竹枝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一致的,与竹枝词有许多相似之处,故有竹枝遗意。

跳丧舞又称撒叶儿嗬,其特点是丧事不哀、哀中兴舞。跳丧是一种情感喧泄,是对生命与自然的呐喊,是人们对生命形态的本质的理解,是土家族民族精神的意蕴所在。亦歌亦舞,悼念死者,原本巴人习俗,世相承袭,保留着浓厚的巴人遗风。它不仅是一种民俗,更表现了巴人特有的生死观。土家族对人的生死观是辩证的,认为生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人死即是再生,因此向死而生。他们用传统的歌舞颂扬亡人,慰藉生者,把肃穆哀恸的灵堂变成炽热欢愉的歌场,以此为亡者送行。跳丧舞由一人执槌击鼓,二人或四人踏着鼓点相对或绕圈而舞,边舞边唱,丰富多彩。其锣鼓紧凑,歌声高昂豪放,舞姿粗犷古朴,动作多为模仿飞禽走兽或一些农事动作。丧鼓歌唱道:“师傅掌鼓我来接,不知接得接不得。双手接过鼓槌打,心中抖得乱如麻。”每唱完一句,众必合唱衬词“撒叶儿嗬”,那情形十分热闹,有张有驰,古老而质朴。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舍巴日”或“舍巴巴”,汉语叫跳“摆手”。摆手舞历史源远流长,主要流传在以酉水、沅水为主的土家族地区。现在,来凤、龙山、永顺、长阳、五峰等地,都有土家摆手舞活动。清代同治年间永顺贡生彭施铎所写的:“福古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为摆手舞作了生动写照。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独特舞蹈,有大摆手、小摆手之分。大摆手的舞姿多是生产、军事动作,刚劲有力,显露虎虎生气,体现了土家人“劲勇”的民族性格。摆手舞的动作有一定规律,手的摆动一般不超过肩,基本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顺拐即甩同边手,屈膝上身要摆平,颤动要求脚部及两臂略带小幅抖动,下沉指动作重心在重拍时有一种向下的感觉,动作沉稳而坚实。摆手舞的音乐很有特点,主要以锣鼓为主,通过锣鼓用不同的节奏来调节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记得那年在五峰白溢寨采风,当时寨场上烧起篝火,全寨老少蜂涌而出,邀我们一起跳摆手舞。诗人徐述红不会跳,我就现场教她。她人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于是汇入人群翩翩起舞。我把这件事还记在了我写白溢寨的散文里。

早期,土家人开始继承巴人习俗,居于岩洞,史书有“洞蛮”之称。后来受汉文化影响,因险凭高,以木搭屋,发展成“吊脚楼”。唐代许多汉族大诗人到过今土家地区,竹枝词就是唐诗人刘禹锡根据土家地区的竹枝歌,加工整理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学体裁,是汉文化和土家文化交流的结晶。作为民歌的竹枝歌,本来是有领有和、有歌有舞的,人们手执竹枝而舞,以脚踏地为节而歌。刘禹锡、白居易在巴渝时,见而爱之,然后仿竹枝歌而创作竹枝词,它便从民歌行列中脱颖而出。竹枝词出现和流传于三巴、湖湘一带,而这些地方原属于古代巴人活动的地方。唐朝诗人陈基,在一首诗中吟出:“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声”,他就指明竹枝词为古代巴人的民歌。竹枝词具有民歌的各种特点,内容上歌唱风土人情,表现手法上与格律诗不尽相同,遣词用字平仄放宽,自然流畅不用典故,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一听就懂,一唱众和,边唱边舞,男女相悦。例如杨金玉写竹竿咂酒胜过壶斟杯饮,大块大碗猪肉和搬坛劝客显出土家人豪爽:“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枝胜壶觞。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此情此景何等痛快,生活氛围何等感人。
土家歌舞竹枝词,作为巴土文化之一种,有其自己特定的生长土壤,也有与其他族类的文化迥异其趣的内在特质和精神风貌。我只是蜻蜓点水,点到而止。如果想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进行扫描和审视,那恐怕穷其一生也难以尽兴。但愿区区微言,倘能引发读者兴趣,吾亦足矣。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鼓词(文/黄琛)
说到恩施十大怪,本地人都见怪不怪!
张家界市民族概况
土家族的赶年
重庆地方风俗
土家族民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