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陈志华|师生情深似海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师生情深似海(154)

文/陈志华

 

有人讲,现在的人们会看风使舵,用不着你的就卸磨杀驴。简直是人情薄如纸……可我却不这样认为哦。

仲夏一个周日的傍晚,晚风习习,轻轻地掠去了白日的炙热,顿觉着凉爽了几许。夕阳尚未收回它最后一抹嫣红,饭店内已然是灯火辉煌。室内氤氲着的袅袅茶香、浓浓欢乐,慢慢地、慢慢地在饭厅的角角落落弥漫着。我是应三十多年前,我曾经的学生们之邀,在这里和他们欢聚一堂。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得使我的思绪穿越了时空,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

那是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然而,我的心却仿佛在热血沸腾。我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梦寐以求的教育事业、离开了我挚爱的三尺讲台、离开了关系融洽的同事、离开了我深爱的孩子们。自从1978年底,离开学生们后,我曾时不时地想起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曾想过,我对他们尚有思念之情,可这些“60后”们,可否会想起我?会不会是人们常说的——人一走,茶就凉呢?……

然而,今天,当我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面带着灿烂的微笑和我握着手,亲切地道一句:“陈老师,你来啦!”“陈老师,你还认识我吗?”是呀,有的学生,我尚能认得出,也能叫出名字,可有的学生,我却是声音笑貌曾相识,名字却一时想不起。学生们的热情和真诚使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始料不及。想到自己曾经的种种猜测,我不由得深感赧颜。

“陈老师,你先来几句开场白吧。”刘老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那好,我讲三句话,第一句,30多年过去了,我们尚能相聚在一起,非常不容易,我今天特别高兴,来,大家共同举杯,为我们30多年后的再相聚而干杯。第二句,就是压在我心头30多年的一句话——我要对陶利斌同学道一声‘对不起!。‘这时,20多名同学面面相觑,可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忙解释道,我是为当年曾打过陶利斌同学一巴掌而表示深深的歉意。刘老师在一旁小声说:“小孩子家家的,早就忘了。”“老师,俺知道,俺那时最捣蛋,挨老师的巴掌是常有的事,陈老师,你也打过俺?俺怎么都不记得了。常言说,打是亲,骂是爱,那是老师恨我这块铁不成钢哩。”陶利斌笑着说。那一刻,我心灵一阵震撼,感到了一种从未有的释然。

说来,30多年前,事后,我也曾深深地自责过,尽管我是真得恨铁不成钢,尽管他是我们班最聪明,然而却是最调皮的学生,但我不该对他动手。母亲曾反反复复叮嘱我:“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亲弟弟妹妹一样……”可那时,刚过而立之年的我,血气方刚,办事鲁莽,我深知对不起陶利斌同学,也对不起母亲对我的教诲。我也曾想过,在第二天上课时,向他道歉,怎奈是虚荣心作怪,碍于抹不开老师的面子……然而,这件事却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心底。一直是我心底深处的一种酽酽的内疚。每每想起,我的心会隐隐作痛。等以后有机会吧——没成想,这一等就是30多年。

第三句话,你们在休闲时,谁喜欢看报纸,看书的,请举一下手。有八九个学生举了手。刘老师在一旁说:“陈老师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习写作,今天她带来了她的个人文集,送给喜欢看书的同学。”“陈老师,别的书俺不愿意看,可你写的书,俺当然喜欢看啦。”陶晓玲咧着嘴笑着说。“陈老师,你是数学老师,还能写书呀?”刘志勇双眉紧蹙地说……没有举手的同学七嘴八舌嚷起来。“好了,今天我只带了十本,喜欢看的,我还会送给你们的。当我得知要参加这个聚会,我曾挖空心思地想,给你们带些什么见面礼呢?想来想去,最后决定送每人一本文集。可老伴却说:“”你和学生们30多年没见面了,你知道他们都喜欢看书吗?如果不喜欢看,那只能像小品里,赵本山说宋丹丹那样,把书撕了,在厕所左一层,右一层糊墙……我想,此话不无道理,于是我只好‘且投块石头试水深’哦!”

学生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轮番为我和刘老师敬酒。不忘刘延辉诚恳地对我们说:“陈老师,刘老师,谢谢你们两位老师!在你们的辛勤教诲下,我才得以考上了高中。那年,咱们班只有五六个人考上了高中。”听后,我的心好痛,好痛。又是一阵震撼。

那天,我特意准备了一个新日记本,让他们每人占一页,写下他们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抑或是一句留言。在我看来,有一种东西不是因为它价值高昂,是因为它蕴含了太多的心意和太久的眷恋。这个日记本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我要好好地珍藏在身边。不知不觉,从傍晚六点半到十点半,已整整四个小时了,时间过得好快呀,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和道不完的情。他们第二天还要上班 ,我们只好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躺在床上,我的心儿却久久地不能平静,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只好翻看着每个人写下的留言:“愿陈老师永远年轻漂亮!”“祝陈老师永远健康!心想事成!”“陈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母。”……我的心中涌起缕缕感动,倏地,刚才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眼前,高永发和董惠敏开车去接我,看到我,高永发高兴地紧跑几步,急忙接过我手中提着的书。杜亚丽坐在我一旁,她不住得给我夹着菜,“老师,你尝尝这个菜。”。王新群还像当年那样调皮地笑着说:“陈老师,我回头带我夫人一起去看你。”下楼梯时,走在我右手边的尚乐霞悄悄地挽着我的臂膀,“老师,你慢些儿。”我倏然感到,有一种情感可以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的限制。师生之情原来已深深扎根于心底,缠缠绵绵、割舍不断、源远流长,历久不衰!此刻,我不由感慨万千,幸福感溢满心田,突然,双眸有泪水溢出。不知不觉晓星远,彻夜无眠精不减……

第二天,学生刘延辉打来电话告诉我:“陈老师,我回来后,依然激动不已,就写下一篇短文发在你邮箱里。只见上写道:“……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陈老师也来了,并且带来她的散文集,昔日风华正茂的陈老师,如今已两鬓白发。六十岁开外的她仍然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依旧还保存着一份至纯之情,至真之情!延续为人师表至今的真情和热情,感动至深! 师德如日月光辉,永照大地;师恩似山川厚重,永驻人间!”

我反反复复地阅读着那些充满了真情的肺腑之言,心灵再一次被学生浓浓的、真挚的情感而深深地感动着!我曾以为,现在已是市场经济,金钱高于一切,人情却薄于纸张。更何况我已退休多年……哪曾想,学生们还念念不忘师生之情。蓦然想起“人之五伦”——“天地君亲师”,学生们的行动和言语,实实地为我上了一次生动的伦理之课,对我的心灵也是一次彻底地洗礼,我深深地感谢着我的学生们。突然想起这样一首诗:感恩是春雨柔情的爱抚/吹开希望的蓓蕾/感恩是夏日骄阳的火热/融化冰封的心结/感恩是秋风摇送的硕果/承载丰收和喜悦/感恩是冬雪傲然的纯洁/沉淀无尽的幸福和欢乐!

在我看来,我不过是他们文化课的老师,他们可称谓我为人处世的老师呀。

作者简介

陈志华

陈志华,女,笔名:陈杉, 1946年出生,大专文化,退休教师. 老三届知青。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报刊上发表通讯、论文,散文, 至今已出版三部文集,一部长篇小说,共发表文学作品共计120余万字。《杉树情怀》获第二届河北文学艺术“彩凤奖”二等奖、《相逢一笑春满怀》曾获得第七届河北省散文学会散文名作“优秀奖”,《幸福靠自己》获第10届河北省散文学会散文名作奖,二等奖。其中,数十篇文章获得国家级、省级文学奖。文章散见于:《中国散文大系》、《散文选刊》、《东方散文》、《燕赵文学》、《燕赵晚报》等报刊杂志上。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理事。

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志华:锦瑟年华谁与度 | 就读这篇
陈志华:黑暗世界里的一缕曙光
陈克庆《情深似海》
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涿召开
​【期刊初选】莫测:我的小学文昌宫
《情深似海》陈克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