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 泓|大寒帖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大寒帖

文/洪 泓

岁次农历二十七为大寒。尽看繁华又要过大年了。闽南方言谚语有:“大寒雾,春头早”、“大寒阴,阴二月”、“大寒不寒,人畜不安”。其实在闽南过年是从大寒过起,大寒一过就转入春节模式了。有人说,当回忆越来越多时,证明你老了,老就老吧!

“天地风霜尽,

乾坤万象和。

历添新岁月,

春满旧山河。”

中国曾是一个家庭家族观念很浓的国家。

年,是一种殷殷亲情累积凝注的仪式。

家,年之必聚之处。“囝阿爱年兜,大人乱糟糟。”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月。据古书《尔雅》上称,“年”这个概念最初出现在周代,意思是农作物的丰收。”在甲骨文中,“年”这个字背着禾苗的象形字,指收成。在当时的农耕社会里,五谷丰登是最重要的大事,自然还是值得纪念和庆祝的节日。

春节,闽南人称之为“年兜”。年兜已经走过了3000年历史,它的发展变迁与“年”这个概念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与上古先民时间感受和时间意识有关。

年兜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一个节日。与西方国家的宗教节日不同,年兜是在农耕文明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节日。据载,起源于商时期的祭神、祭祖。西周之后,过年加入了农业庆祝的活动。《尚书·大传》讲:“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日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始’犹‘朝’还。”一元复始、万物复苏的春天,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

古人此讲年兜作为一年之始的岁时节日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依据。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年兜,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最为集中的载体,同时还是国家认同、民族凝聚的重要元素和代表性文化符号。

云水悠悠承载着出外趁食人的身影。山河寂寂,隔不断那归乡的脚步。又是一年年兜来临之届,无数的游子们心中,不管是千里迢迢。还是长途跋涉,最盼切莫过于,踏上归乡的路。

因此,回到年兜,就是连根养根。在商风日盛、人情冷漠的今日,人们更希望一枞枞参天大树出现在中华大地,为人们的心灵遮风挡雨。中国年就是这样的苍松翠柏。

“五福临门”是家喻户晓的新春联对,“五福”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书经》上所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孝的终命。

年兜,就像一匹暴烈的兽时刻追着撵着,它让我的心一直处在紧张的奔波中,一刻还不能停落来。

岁月悠悠,现世安好。春夏秋冬,对于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来讲,是每年都在经历的东西,它是世界的节奏,还是生活的节奏。每个季节因为其不同的特点而被人们关注着,并赋予不同意义,典型的讲法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宋朝无门和尚一首四季诗是非常出名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大寒,是万物藏冬的时节。酿酒、腌菜、舂米,厝边头尾忙着为冬贮而忙。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千字文》一开篇就讲了天地四时的运行变化。在秋收和冬藏之间,还需要经历一个阶段,那就是晾晒。晾晒,是留住日头(阳光)的过程。衣物、被褥,拿出来晒一晒,让它储满日头(阳光),感受温暖。晾晒,是水份蒸发的过程。是提炼,是浓缩,是沉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据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一过大寒,囝阿们(小孩们)便自告奋勇担当起扫尘洗垢的重大任务,要把家内所有值得洗的东西,一点一点搬到井边。用毛巾、衣刷里里外外把东西刷净,然后搁在草石上晒。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腊月廿四,掸尘扫家里。”

旧时,自腊月廿四掸尘开始至正月十五上元节结束,这个年才算过完。

每逢年兜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择一日好风好日,岁末掸尘,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洗埕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给家里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擦擦抹抹,洗洗涮涮,搬搬挪挪,清除了各处、各物的灰尘与污渍,重新设计一些物品的摆放,趁此时机还小致整理一番家里的用物,该丢的丢,该换的换,求得一派新意。按泉南民俗,“尘”与“陈”同音,新春掸尘有“除陈布新”之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坏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干干净净迎新年。

每年年兜都是一次嘉年华,是吃的狂欢节,好吃,永不消逝的记忆。

所谓“年味”,就是集“地方味”和“年货”于一身的味素,还应该就是幸福的味素,闹热的味素。

每个人的心理,年味都各有各的味儿。

年味还是文化味。品味经典生活的同时,体味传统文化精华,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

有人戏讲:

打埔(男人),每逢佳节被吸金;

查某(女人),每逢佳节胖三斤;

大人(家长),每逢佳节最操心;

囝阿(小孩),每逢佳节最欢心。

年兜,除夕暗暝,各家宰牲,祀神祭祖。贴门神,换春联,燃爆竹。

年兜暝,家家户户都赶在日头(阳光)下山前贴好春联,各家门前大门样式不一,有高有矮,有宽有窄,所以贴出来的春联,变得花里胡哨的,春联还是各家里人自己写的,内容丰富多样,过年的气氛愈加浓厚起来。

小长深邃的巷阿,一对对春联喜气十足,趣味横生;一个个“福”字苍劲有力,金光灿灿。

同样的,贴“福”字还有不少讲究。“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类小“福”,根据“福”字的大小,贴在什么所在还是不同的意义的。门厅一般叫做“福入厅堂”,正福还是斗方,一家还只能贴一张,须坐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大门的“福”是不可倒贴,门贴倒福会让一家流年不顺。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春联古时叫“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称,或是画上他们的画像。多年之后,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五代后蜀国国君孟昶让他手落一个叫辛寅逊的大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幅春联。

春联已不单单是春联,而是中国人的心灵底片,中国人的传统大戏了。

囝阿们还闲不住!闲不住就去把灯笼挂上,把联对贴上。五角星灯笼是街政(街道办事处)拥军送的,红红的联对还是街政拥军送的。因为我家是军属。阖置酒馔,围炉聚饮,谓守岁。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起至廿十七日止。

阖家欢聚,守岁五更,年味是思念是亲情。

闽南民谣这样唱:

初一场,初二场;

初三无姿娘;

初四神落地;

初五舀肥;

初六隔机;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好食天;

十一请囝使;

十二倒去觅;

十三食糜配咸芥菜;

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丸;

十六地妈生;

十七那怎生。

过去,正月初一讲究一定食干饭,因为初一早起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心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而要吃素。还禁忌动刀阿和剪阿,大人讲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会难免。

天光早,一家人起床盥洗,穿新衫袴,碰面互道“恭喜”。初一至初三,大街小巷,登门贺正的人客如云。囝阿们放鞭炮、放烟花,喜气洋洋。那种亲情融融,那种闹热非凡!

过年有“四大快事”,有肉吃,穿新衫,收红包,燃鞭炮。

从时间深处走来。绚丽的烟火,在夜空中次第盛开着,一年年的过年镜头也像这烟花一样在人们的眼前交织着闪现。鞭炮声抓饶着囝仔的心,使其心绪摇荡,欢蹦雀跃。火药味飘飘洒洒,火花述讲着农耕社会的神奇故事;大红纸屑飞溅,把厝边头尾的缱绻点化成花花世界的向往,落红了街巷的巷阿巷孙。年兜暝时和年初一天光早,囝阿们都在巷阿里跑来跑去拾鞭炮的经历,充满乐趣。

食,年之必须之物。首先祭祖先,俗称“祝飨天地圣众歆享了百姓醴香烟。”年兜暗暝(晚上)的家宴俗称年暝饭,还叫团圆饭。如闽南新童谣《围炉歌》所唱:

廿九暝,

全家坐圆圆,

年兜好日子,

围炉过新年。

桌顶酒菜满满是,

鸡鸭封肉红瓜鱼,

一盘长年菜,

一碗金针煮木耳,

红膏蟳,

乌鳗鱼,

食血蚶才会趁大钱,

大人囝阿笑眯眯,

祝阿公阿妈,

岁寿食百二,

祝全家,

平安无代誌。

许多家庭的年暝饭很讲究,食什么不食什么都有讲究。这便是在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还各显神通,费尽苦心,千方百计搞到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以图吉利。

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年兜暝食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年夜饭的进行过程中还要彼此祝福,这些吉祥语言,使人气氛和谐融洽。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古代诗人王维的佳句。在过往时日,离乡背乡的游时,忆念家乡亲人,确实立这联想到这一句诗,并忍不住沉吟。而今,每逢佳节倍思“吃”。谁个家乡末有风味?谁个游子不爱家乡味!

年兜暝囝阿们一暝不敢睏,南卧换北卧,依然于事无补,干脆爬起来,等呀等到天光,等着开正。

正月初一,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大人囝阿着新衫袴,街头巷尾碰面口言恭贺新禧、新年大吉、恭喜发财。再淡定的心,也会被招呼得心跳加速。

从开正这日开始,大人们不再干活了,只是串亲访友,四处拜年,尽情吃喝、左斟右酌,打牌、嬉闹、游玩,一年的紧张都在这短短七日内得到最大的弥补。

年兜就是乡愁的壳,乡愁就是年兜的魂。

年兜是最欢快的音乐盛典,如三十年一成不变的春晚,匆匆的涌来,又匆匆散去,是历史挥洒在岁月尽头的情感对白。

有多少人盼望年兜,又有多少人在年兜里失意。

历史遗留落来的浓厚风俗,是岁月珍藏的美酒,把家与亲情装帧成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情感画卷,是记忆深处攒聚的情愫。

年兜是年轮更替的一个符合,是历史构建的一个起点,是岁月辗转的一个法则里不可或缺的精神驿站。

一家人团聚,有天有地,有孝有慈,有情有义,有是有非,有期许有憧憬。

这些节日,意味着家人团聚,意味着一段往日生活的延续,一桌年暝饭,几声爆竹或某种食品的气味,都会让人兀然间回忆起一段逝去的岁月。探访亲友或阖家集聚,家的味素充溢心间,实在是一种精神的调适和情感的养护。

作者简介

洪 泓

洪泓,字闻之。男,公务员。偶得弘一上人(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之言后,遂自号日二一堂,又号龙宝斋,别署半学斋,温陵人。生于花棚下,长在曾井边,行走于古城内外。定位品茶人,文字客,云游者。信奉名不必显,钱不在多,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在!勉强的不要争,该为的尽管作,平常心本分事,甘愿做欢喜受。不负花月,不废笔墨,不离山水,不绝音韵。冷眼观世,潜心笔耕,忙碌于现实,自驰于内心。

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春对联(硬笔)
快过年了,贴春联有大讲究:牢记这五点,来年万事顺利!
别这样贴春联
2010年春联
古风悠悠话新年
喜迎新年,春联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