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峰在“丝路新散文"首届写作论坛上的讲座|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柏峰专栏

柏峰散文的语言精粹而富有艺术表现力,思想深刻,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

柏 峰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曾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当代散文创作的审美起点与艺术追求

柏峰在“丝路新散文"首届写作论坛上的讲座



我国当代的散文园地,百花吐艳,各领风骚。然而,目前散文创作一方面呈现出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经历了40年左右的持续繁荣——这是很少见的文学现象,也是世界文学特别是散文发展史上很少见的文学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文学现象呢?其中的促成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与整个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快速发展相关联,与“改革开放”汹涌澎拜席卷天下的主流大势相关联,与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相关联,也与我们数以千万计的散文作家、散文写作者的不断为这个世界奉献自己的散文艺术心血结晶相关联,所以,出现了这般“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散文创作局面;另一方面,在散文持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与研究——这个不奇怪,是正常的艺术现象,是“繁荣与喧嚣”共存的境遇。

散文曾经在上个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出现了初期的繁荣发展,这是我国百年来新文学的重要艺术收获。1927年年7月,鲁迅在新潮社出版了散文诗《野草》,第二年9月,在未名社出版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由此算起,中国新文学的散文历史已近百年。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散文创作一直是新文学的最高成就。1933年10月1日,鲁迅先生发表在《现代》第三卷第六期上的《小品文的危机》里,对“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有过这样的论断:“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新中国成立后,散文以“初春的抒情”为审美特征,出现了新的繁荣发展期,杨朔等散文作家的创作实绩,构建了我国现代与当代散文的“分水岭”,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散文风格与艺术迅速转换为具有社会主义文学观念与思想的散文创作。无论是以鲁迅为代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散文创作,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散文创作,包括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散文创作,就其发展看,散文一直真实记载着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和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同时也切实反映出广大作家对社会发展的热切关注和当代散文在艺术上的革新进步,不仅为世界讲述着中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更为世界文明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贡献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创造。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自1840年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为散文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关键是我们如何认识新时代与真正把握新时代精神风貌与生活的本质特征,这是我们散文作家应该具备的散文艺术的历史站位与逻辑起点 。

面对新时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当前的散文创作与时代发展大潮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散文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审美观念滞后和思想僵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仍然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浅表层次认识水平,触摸不到决定社会走向的内在的强大脉动,满足于小情怀、小恩怨、小波澜、生活小断面的描写,停留在自然主义的呈现方式而不能有所创新与突破,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生动现状和人民喜怒哀乐的复杂情感,回避或放弃现实关注,偏向于写作所谓风花雪月的“空灵”的东西,使散文创作渐渐偏离现实生活,或者出现对现实生活聚焦不准甚至扭曲的现象。表现在艺术方面,散文创作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不足和写作手法老化的现象,艺术格局狭窄,缺少鲜活生动的语言和雅正句式的优美呈现,这就使得散文创作缺少审美追求的动力,虽然近年来的散文作品,特别是新媒体介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空间,散文的门槛过低,作品呈现出几何增长现象,虽然满足了不同层面读者的文化需求,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量的增长只是繁荣的一个方面,质的提高才是文艺的本质要求。如何才能提升散文作品的质地与艺术境界呢?我国新文化运动近百年与新中国建立70年的散文创作实绩,为新时代散文创作提供了审美参考。

散文作家始终敏锐地把握时代进程,始终与人民情感深度共振这是散文持续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力与艺术追求。鲁迅的散文创作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高峰。他的《朝花夕拾》散文集,收录了10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蕴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他善于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还善于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

孙犁是优秀的散文家,也是人民的文学的实践者。1947年,香港海洋书屋出版了他的散文集《荷花淀》;195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白洋淀纪事》,196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津门小集》,1979年起,至1995年,陆续出版了《晚花集》等10种散文集。他的散文特别是晚年的散文,几乎在艺术上达到了上乘的地步,其记人、叙事、议论与描写环境景观,真实地记叙了我国社会变革与现实生活向前发展的历史印痕,刻画出在时代潮汐里人物的情绪、心理和心灵的细微的颤动与内在风景,记录了时代进步的风韵遗响。可以看出,只有把心交给人民,才能写出这种发自内心的有“情”文学,所获得的传达于当时、传信于后世的艺术生命力。常常惊叹孙犁的貌似平静却是非常传神地表达出人物心理发展层次的语言刻画人物的艺术表达能力,在《报纸的故事》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

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

这段对话,真有意思,把作者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之间的关于订阅报纸的情理矛盾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了。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生活体察与情感体验,是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的。是的,生活是作家的最为可贵的创作财富。只有深入生活,研究生活和理解生活以及变革生活,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散文创作素材,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社会进步和历史前进的脚步声。

柳青当年为了深入生活,深入长安县皇甫村14年,写出了长篇小说《创业史》。这里要说的是,他1972年写的散文《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通过对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加龙河下游葡萄产区和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苹果产区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是“陕北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是天然的最理想的苹果产区”。他还从18世纪的英国说起,勾画出农业结构调整后延安、绥德、榆林的风貌,畅想着在这些地方修筑水电站,“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可修三至五个大型水电站”。还有铁路,“先修最重要的一两条线与华北和关中相通,再修次重要的两条,还需修境内支线”。特别是他提到希望这个地区的经济尽可能得到充分发展,跟这个地区的光荣历史相辉映,至今读来还令人动容。柳青的梦想,今天都已经实现了:陕北已经成为我国的能源基地,黄土高原上的苹果、大枣等,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品牌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这篇文字,在文学史上无法与他的《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比肩,也远没有《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在读者中影响广泛,但它打开了通向作家创作奥秘的一个甬道:散文艺术的根,应该深深地扎在生活的土壤之中,必须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必须与人民心连心,这样的散文作品才能具有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散文创作要表现出新时代社会生活本质,反映新时代绚丽色彩和真实社会变革的历史、社会和人的心理的深刻真实记录。散文创作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制约影响着新时代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散文创作也无法绕过这个主要社会矛盾,特别是要关注“一带一路” 建设,这是散文创作的富矿,里边有挖掘不尽的题材和客观的审美对象物,还要研究当下的新的乡村问题、环境问题等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不能只偏重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浅表层次描写社会与现实生活,更不能扭曲社会与现实生活。当下的散文描写领域广阔,有历史文化散文,有旅游景观散文,有叙事记人散文……无论偏重于何种题材的散文写作,不可以游离于新时代的这一伟大的社会和历史进程,更要与人民息息相关,要表达出人民的喜怒哀乐,唱响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旋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作为时代精神的书写者和人类灵魂的铸造者,散文作家也同样站在一个更高层级的文化起点上。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之于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及在21世纪的中国所焕发出的强大生机之于马克思主义、之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建设及对现代化途径的探索为世界贡献了全新的选择和方案,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日益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的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关乎散文作家能否成功地处理好由无数日常生活和当下经验组成的诸多“现状”之上的那个更宏阔、更丰沛也更有力量的“现实”,并以审美的目光将所观察到的事物加以有机整合,记录这个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这个时代人民的审美品格。

丝路


高端平台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Li Fan | 恒古苍穹之孟加拉儿童
现实主义创作过时?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
人文情怀的自然流露
丘峰II走进意义:散文创作的现时性【客都原创】
凝练生活中的真善美
书法传统,敢问路在何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