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代琼专栏|藏在太行旮旯里的仙界山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凌代琼散文观

我一直以来崇尚我的散文导师林非的散文观: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景象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主要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那么,理想的散文境界应是:最能够触发读者久久地感动的,最能够唤醒读者回忆起或向往着种种人生境界和自然风光的,最能够引起读者深深地思索的,最能够在语言的文采和艺术技巧方面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的。

我记住了林非的话:记游散文当然要写出眼中景,但更要写出心中之景。努力向着理想的散文境界迈进。我一边阅读增进内在自我成长,一边写作,将本质的沉思与追求转化成文字。将字、词、句弹性的内在联系与潜在,提取出来,让文字从熟悉中产生陌生感,将原本生活就存在的真、善、美,经过思想的“淬火”后,呈现给读者。

散文的在场与在现呼应着我,认知和精神纬度构架着我。自由的精神在召唤,我以情感“调和”着文字的色彩,让文字高密度、高质地地透露出精神与人格力量。这既是一种呈现,也是一种自在与自信。

作者简介

凌代琼

凌代琼,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多万字。

藏在太行旮旯里的仙界山


仙界山,到了。人跳下车,那个爽,热蒸得萎靡不振的身体,在清风的抚摸下“复活”亢奋起来。眼下虽然是大暑节气,可这里平均气温只有23℃,最高气温在28℃上下。人从高温里,突然进入凉爽之中,大有入仙界之感。自然与人文的传说,就在自然的存在里,共同讲述着眼前陌生的“世外”。沟谷清幽,溪流潺潺,抬眼,远眺,丛葱绿中耸立的仙界群峰,正云卷云舒。山风阵阵,一小会就吹得人透心凉了。不读资料,不做任何准备的我,耳听远近鸟的对鸣,在醉看群山叠嶂中发呆。

这就是邢台西麓约70公里处的太行中南段,桃花、梨花、枣花盛开,常年云缠雾绕,山上灵云仙气袭来,貌似神仙要下凡,不被人知的那个和光同尘的世外?我对于这个自然面积15平方公里,一个叫冀家村乡老道旮旯村的自然村落,一无所知。云水无言处生成的“向善”,正随清风、凉气,叙事与抒情地向游客悠然吟咏。

在山的滋润中,我惋叹地问,北方,能有如此的灵山秀水,为何外界不知?导游说,太行山深处的犄角旮旯,高山阻隔,太行山的断裂带处,交通不便,外界当然不知。这里是新开发的旅游新景点。山,六亿年以前的山,就这样皆然有知的被命名为——仙界山。要说这山象里,蕴涵着的天机玄理,我也一无所知。我们一路走,也如风一般从花草、石岩、植物读起,慢慢理解这座山,理解清静无为生出的地理文字吧!

面对“大美无言”绵绵妙相的山,我这个来自黄山脚下的南方人,除了感慨,还是感慨。万物之根蒂,同根同源。山体之高下,长短之相形,音声之相和,“美”,自然美,哪有南北之分。或许,这不被外界所知的僻静角落,(这里的原村民就叫老道旮旯村),就是我正要寻找的心灵歇息地呢。

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眼前的一切。六亿年以前,太行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经过了频繁的地壳活动,地面上升下降,海水时进时退,当海退时,这里沼泽广布,气候温暖潮湿,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因此形成了太行山区丰富的资源。

站在流水潺潺,群山环抱,细雨与山云齐飘的太行西麓的群峰谷底,山风入怀,道语动发,我的脑云层腾云驾雾也一如眼前的群山。思维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还未识仙山真面目,一种光就照亮了我。我被文友的第三只眼,定格在仙界的气场里,也显了一种世态的像。

原始的自然,野生的灵气,沿山蜿蜒伸展的驿道,清幽绝尘的林海,以色,以气,以静,以定,以各自的本真唏嘘细微地亲近着我们。云,在飘变中彰显着山的浑厚,谷,在雨的烹煮里,微声混合着鲜味的声音。人行走在太虚的音乐之中,一边吐着来自尘嚣的浊气,一边吸纳着山惠赠的灵气。并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着山色变幻的曼妙,也在清新与陌生中感叹太行的玄机,大化之奥义。这色,这诱,这钟秀造化,苍茫淼渺,光相壮美,早将来自凡尘的我们寻美之心吸附而去。

雨飘浪漫,伞花、山花、心花一起盛开,山、水、人相互叙事。穿溪过坎,导游手随指路边的野生的黄、红花说,这里的百花盛开着“情”,是七仙女与董永栽种的,所以,格外的艳丽,好看。寻芳抬眼,雨催云笑,山花现媚。真是水是花的情,花是山的梦。自然天成的太行褶皱里,风与雨,将仙界山上接远古,下接地气的“鲜”与“味”,通过“气”惠赠与我们,使我们在清凉中,感觉着太行山味的轻与重。

云禅山显,雨逗人情。我问导游,这山原名叫老道旮旯,山里的老道是谁呀?导游停顿了一会,看着远方说:传说老子在此隐居修炼过。传说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八仙,以及七仙女也在仙界山生活居住过。导游手指前方通幽处说,我们马上看到的神仙洞、神仙脚印、仙女楼、仙人谷、罗汉洞等均是诸神仙生活遗存。古代曾有个道士在附近的翠阳山修炼,留有老道洞,因此,眼前的这条沟也叫老道旮旯。山因村而得名,村因山而出名。战国的鬼谷子也在此山隐居过。真要说这老道是那一位,我也说不准。反正就是那个意思吧!听了这话,我突然想起,“道在物中,物在道中”的话,“道”从这方面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山雄、水秀、谷幽、洞奇,石、崖、峰、云的自然切割,将仙界山悄然仙化成:飞龙泻玉 双洞臂开 云中草原 崖垂仙梯 驼峰擎天 古柏驿道 绝壁回音 翠阳日出 仙谷野趣 石笋玉立等十大美景。走在“道,可道,名,可名”的山水道语里,不说缘起,就听泉水流淌出的名字:滴水泉、清凉泉、响水泉、桃源泉、天池泉等等,就有望文生义之感。随缘身处泉语渗透之中,也有读山水物语《道德经》的感觉。

弯弯曲曲沿溪而上的山路上,小品般散落着我的寻美、寻梦、寻诗,求学问道,句逗情感的文友们。由于爬山是体力活,人到石心实意处,已是气喘吁吁了。但,人在这天心人意,体现“道“的怡人美丽的载体时,还是心生欢喜的。

导游饶有兴趣地讲,说起眼前的“石心实意”石,还有一典故:传说很早以前,一位石仙来到仙界山,向老子求学问道,老子始终不见。为表真诚,石仙将自己的心掏出来,让上天看。老子感动,说,石心实意,心想事成也!遂接见石仙,为其解疑答惑,石仙如意以偿。

我一边坐看云起,一边想着远近。穿着雨披大汗淋漓的我,双手从溪流中捧起水,喝起来。甘冽的溪水,清润着我的喉咙、心扉,一种甜美淡香着口齿。我抬头看看山崖、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峰,在寂静里,以自己的方式在自由的呼吸。在山水的微妙玄通里,我想着来路,想着清净,想着当下,心生感激地看着缘生缘起的山谷。

在看山不是山时的礼仪中,我突然意识到《道德经》里“谷神不死,是为玄牝”,仿佛说得就是眼前之景。看,山崖为牡,溪谷为牝,两山夹击的洼地,就是流径不息的溪谷。大自然的真空妙气,潜藏着无限生机。犹如母性之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自然大道,就如山间溪谷,绵绵不绝,涓涓不壅。我想,道,也就在这山谷“绵绵若存”之中吧!不然,人坐这里怎有耳聪目明之感呢。

我不知道眼前的灵山,怎么将我从云图里置换游离出来。让人在云水中翻腾,从上下错落,泉水瓮响的的新物语中回旋而出。风将上天飘渺的雨露,散在我的身上,而从口入身体里的溪水,进入了我的身体,也正在参与我的血液循环。此时,我也如这山的一缕水系,情感的花朵在山水的和弦中开放。绝尘处延伸隆起出的陡峭,也正如我的身体,上演着云梦的微妙。

脚步缩短距离,雨蕴发的太行味道越来越浓。潜伏在我身体里的山水之味,不知不觉与眼前的太行之味混合叠加起来。人在“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嗅觉起来。随着云朵的飘移,虚幻的游踪,我越来越感到与这里的山水亲密了。

行至山穷时,路被天水侵透,石阶被崖石落满。太行断裂带处,一派地老天荒之象。人爬过滑、险之处,进入峡岸壁立之中,人显极其渺小。再环顾四周山峰几近90度的红崖绝壁,峰峦叠嶂,泉坠丹崖,漫翠坡,绕桧柏,挤幽涧,双瀑布在眼前飞舞。左边仙界山的灵魂飞龙瀑,正喷金洗翠,瀑雨纷飞,雾霭轻盈;右边的银河瀑,如银似玉,如白雪匹练,顺着光滑如磨的巨大石壁,缓缓流淌。面对太行的前世今生,千转百回的“蒙太奇”的语汇,意想中蕴涵的雄浑,我定睛细读双瀑布之间的红崖绝壁上的神仙脚印,人在山神奇观的话语中哑然。我知道任何刻意的表达,都不如山水情深意切的流露。朴实与愕然超过了任何形式的赞美。

久听山水雄浑而又有穿透力的天籁之声,自然音符让我隐隐感到了一种经久传唱在太行山上的音乐。并且在自然的“瀑布屏幕”的大镜头里,还隐约感到野草扑鼻的清香音乐中,行进着山神一样的身影。升腾着地理与民族精神的太行“神曲”,此时,我生命的维度里也浑然响起这"神曲"。

在这有“一脚踏两省,鸡叫三县明”的“仙界山”,在河北省与山西省的交界处的犄角旮旯,太行山的民谣、红色歌谣就是这样经久传唱的。景区标识的八路军兵工厂,就是民间传唱至今的闪光的歌词。当年,活跃在太行山上的八路军神枪手的子弹,就来自这犄角旮旯的兵工厂里。说这如山花开放的兵工厂,也是如山花般传奇。

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后勤部的军械所迁至仙界山,1942年日军大扫荡时,把兵工厂列为重点袭击目标,当地军民齐心协力,将兵工厂的设备,弹药及时转移,避免了重大损失。老道旮旯村人也就一同写进了太行的革命历史。

我不能如神仙,爬上海拔1497.9米的仙界山的主峰,欣赏山顶百花草甸,一览群山逶迤,也不能如当年的八路军,神出鬼没的在眼前的太行山上抗击日寇。但我站在这仙风道谷中,能感怀到这里的真善与厚重,太行养育的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的大情怀,也必将光照与我。

新雨后,丢掉雨披,回望仙界山的主峰群,云水的笔,正云蒸霞蔚或丝、或缕、或黑、或白、或浓或淡的调着山色。我一边欣赏着云笔的微妙,一边对文友说,看,山上飘过来的游云,又是哪位神仙要下凡。文友转身,满山蝉鸣,人在眉眼传情中遐想。

丝路


高端平台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下 不远游丨邢台市精品旅游线路推荐
一脚踏两省,一山两重天,走进太行山里的江南水乡
老道旮旯--仙界山
太行山大峡谷
陈毅笔下的“太行山”
美图欣赏|| 一帘烟云锁太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