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耿苗|沿着记忆的小径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沿着记忆的小径

关于童年那些最深的记忆,总是躲藏在心里某个隐蔽的角落,很少提起。

1

3岁的时候,因为有了妹妹,家里又要修窑,父母忙不过来,我便跟着外爷外婆住到了城里,一直住到9岁。大概因为从小就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县城,所以在外人面前,我说着所谓的城里话,而在外爷外婆面前总是操着一口正宗的老家话。小小的我,生怕有一天回到老家,却因不会说老家话而被人说忘了本。

上幼儿园第一天,那位齐耳短发的女老师在安排座位时,问全班同学:你们谁会认字写字?一向胆小的我,这次把手举得高高的。然而,我并没有坐到那个留给会认字写字、有桌凳的两边靠墙的座位,而是坐在了中间只有一个小凳子,每次写字都得把双腿并拢充作桌子的位置。为了向老师证明自己,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把每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但老师看我的眼神似乎没有任何改变。后来,当我知道有些不会认字写字的孩子也被安排在了有桌凳靠墙的位置时,自卑的种子便从那一刻植入了我的心里。我曾反复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可爱,衣服不够漂亮,亦或是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

其实,当时外爷外婆对我百依百顺,疼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同学们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我将歌词改为“世上只有外爷外婆好”。但无论如何,祖辈之爱与父母之爱是完全不同的。父母在哪里,真正的家才在哪里,安全感才会在哪里。

幼儿园里唯一的滑梯常被那些强势霸道的孩子所占领,我总是躲在角落看着他们。直至后来和一个父母离异、胆大豪爽的女孩成为朋友,我才有机会在她的护送下,上滑梯玩了一两次。

一次,父亲来城里开会,问我想要什么,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肆无忌惮地玩一次滑梯。第二天早上,父亲和我早早就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在外面站了很久才等到园门打开,在空无一人的滑梯上,我一次次地攀爬、下滑,似乎要把之前所有缺失的东西都补回来。

2

读一年级是要考试的。班上一个平日学习不好却养尊处优的同学,在考试那天对我格外友好热情,为的是让我在考试时给她看下答案,我第一次尝到了因学习好而被人尊重的感觉。

一年级时,我遇上了班主任韩老师,她对所有的同学都一视同仁,眼神温暖、面容和善。她的出现犹如厚厚的云层里透进来的一道光亮,让我知道,老师原来可以这样。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即使心里知道答案,也极少举手。若被韩老师提问,还未张口脸先红了,她就不停地鼓励我:不要害怕,说错了没关系。我的每一分努力与进步,她都会给予肯定;遇到挫败与失落,她也能很巧妙地安慰。其实,学生要的并不多,她只是想要老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之后,每遇《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我都会写自己想当老师,当一名像韩老师一样的好老师。因为我相信,一个好老师能给自卑的孩子带去信心,带来希望。

成年后,在我当老师的日子里,我从未因为学生的家庭不同而区别对待,反而对那些家境贫困、生性自卑的孩子照顾有加,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爱是可以传递的。

十多年后,当我再次在街上遇到韩老师,满脸皱纹的她,背也有些驼,但眼神一如当年那么慈祥和善,当得知外爷身边站的就是当年她班里的学生时,韩老师眼睛一亮,关切地问我现状,我却满眼泪花……

3

后来,因为外爷要去煤矿工作,9岁的我便回到了父母身边。

之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回到陌生的父母家里,居然被要求自己穿衣叠被,甚至打扫家务。看着我扫地时弄得满窑的尘土,母亲面带愠色,我吓得默不作声。有了好东西,要分成两份,我得到的经常是那份比较大的,比我小两岁的妹妹满心欢喜地让着我这个来自城里的姐姐。剩饭是决不允许的,如果嫌弃饭菜不好而嘟囔,我会被马上告知:这顿饭取消了。饿着肚子的我,眼睁睁地看着那碗被我嫌弃的饭菜变成饥饿中的美味,却不能享用。

在父母这里,没有偏袒、没有溺爱。在接受这种有点严苛教育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一种踏实、公平的父母之爱。我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知晓了分享,懂得了感恩。当我和妹妹渐渐长大,再遇到好吃的,哪怕是一根雪糕,我们也非得让父母尝一口之后,才能心安理得地塞进自己的嘴里。在离开父母上学的很多日子里,偶尔买件衣服,我都会想到母亲,哪怕是一块围巾,我也得给她捎上一条,否则我会于心不安。

周末,我们一家四口走在回村的路上。遇到大长坡,我和妹妹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大杆上,母亲坐在后座,父亲左脚踩着脚踏板、右腿搭在左腿后面,带着我们三个颠簸在尘土飞扬的山路上,一路上,欢歌笑语不断头……

回到村里,坐在自家的桃树地里,仰头摘一颗满意的桃子,拿起笤帚扫干净,咬一口,那叫一个甜!走在清晨下过细雨的枣树林,随手摘一颗枣子放在嘴里,那叫一个脆!乡村,孩子的天然乐园。

4

在镇中心小学,我们三年级的教室是一孔能看到顶上麦秸的土窑洞,全班只有16个人。山里的孩子虽然不如城里的同学洋气,朗读课文也用一种近乎吟唱的腔调,但他们憨厚老实,无私善良,这些品格像钻石一样闪闪发光。

每次上体育课跑接力赛,我都紧张得两腿发软,不出意外的话,我一定会在接力的路上摔一跤,但同组的队员从不埋怨,反而安慰我:你慢慢跑,落下的我们会帮你补回来。

深秋,一起去砍柴,遇到好的柴禾,同学们都会让给我。无奈小撅头完全不听我使唤,磕磕绊绊半天,满头大汗,却收获无几。大伙儿砍柴结束,看我背上寥寥几根柴禾,他们会每人分一部分柴禾给我,让我的背上也沉甸甸的。

在这贫瘠落后的乡下,我得到了更多来自同伴的关爱与快乐。

终于,我也敢在六一儿童节跟好朋友合唱一首歌曲;也可以大模大样地走进同学家里,跟她一块写家庭作业;也会和同学们一起掏小蒜、挖野扁豆、上山摘果子吃。

这,才是童年应有的模样!

在镇中心小学上了两年,一次乡上统考,妹妹和我成绩优异。于是,好多人向父母建议,把我和妹妹转到城里的小学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5

五年级时,我被转到了县城的一所小学。

再次来到这个大家都穿得花花绿绿、操着一口城里话的环境中,我没有一丝喜悦。母亲告诉我:生活往下比,学习往上比,我们物质条件不如别人,可只要你们学习好,就没有人会看不起!

由于当时在乡下当民办教师的父亲月工资不足百元,且不能按时发放,我们的生活很是拮据。几乎每天下午吃的都是高粱饭,偶尔吃顿白米饭,母亲也会给自己蒸一碗黄(米)白相间的米饭。她总是将我们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还会扯来一块布,称来几斤毛线,自己缝制、编织衣服给我们姐妹俩,但这也免不了会有同学鄙夷我们的衣服和鞋子。我和妹妹心里都憋了一口气,开学第一学期,我们双双考了班上的第一名,干练利索的妹妹更是当上了班长。记得参加一个文艺活动时,给我化妆的音乐老师告诉其他老师:瞧这孩子,农村来的,刚来就考了第一!当时我就告诉自己:成绩是我们最好的服装。

所以,即使在那样一个生活窘迫、物质贫乏的年月,我们一家人仍然开开心心,因为我和妹妹总能把奖状捧回家,贴满那孔租赁窑洞的墙壁,引来满院人羡慕的目光。

一次,美术老师布置让我们做灯笼。想了半天,母亲和我用铁丝弄出了灯笼的轮廓,再把红纸剪成差不多大小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红纸粘在上面。去学校的路上,我很小心地把灯笼捧在手里,生怕它受到一点磕碰。快到校门口时,我看见班里的几个同学,手里也提着做好的灯笼,那是怎样的一种精致:方方正正的外形,白色的纸上点缀了红色的窗花,有的还用毛笔画上了梅兰竹菊。再看看我的灯笼,比巴掌大点,由于铁丝做的灯笼轮廓是弧形的,红纸粘在外面,看起来皱皱巴巴,就像一个蹩脚的小丑。我迅速把灯笼塞进了书包,边哭边跑回家,仿佛已经被人笑话了一番。第二天,我拿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灯笼,昂首挺胸地走进了教室,虽然仍不是班上最好的,但那已经是我和家人拼尽全力,能做出的、最好的灯笼了!

是的,万事只要尽心尽力,结果一定不会太差。

时至今日,每当回望童年那些或深或浅的脚印,忆及那些或悲或喜的往事,我心存感恩。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那些曾经的伤痛、无助,已变为如今的坚强与执着,成为我生命中难以忘却的纪念和永不枯竭的养分,如影随形……

作者简介:耿苗,陕西绥德人。爱好文学,喜欢在读书与写作中遇见自己、取悦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世间】爱情往事(上)
孩子打架时,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儿子被大孩子欺负,聪明的父母都这样做,不是教他们说“没关系”
通向辅导员的小径
论短长与争高下
孩子总是反对你的要求,试试“拆屋效应”,孩子听话不用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