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0 找熟悉与兴趣点

读书当玩,时常是在书中寻找熟悉的人与事,以及熟悉的领域和兴趣方面。

2018年第十期的《读书》,熟悉的人,是齐邦媛,当然是书中和熟悉,读过她的《巨流河》。所以,详读了沈卫威的《“流亡学生”齐邦媛王鼎对历史的见证》。

兴趣点,杨立华笔的对话《如何让哲学说中国话》。文章说得有道理,中国的当代哲学一是不够发达,二是不够中国化。

问题呢?中国的哲学话,说起来,又怎么去吸取外国哲学的优势营养,以及本土散装式的话语系统的改变样式,以适应哲学全球化的连接与沟通?

真的落实,只怕出来一个中国人的脸,外国的的身体嫁接出来的“东西”来,叫人哭笑不得。找想通点,是个比较与思考的切入点。对话中有人提出,很多的思想都是想通的。“比如荀子和霍布斯对“初始状态”的思考,尽管思路不同,但很值得对话,他们分别发现了非常重要的定理。霍布斯发现了,没有合作就有战争。荀子发现了,合作产生分配不公,结果导致冲突问题。”(P53)

还有一个兴趣点,刘以林以贾谊的话为题的漫画:“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读书,在书中找即时的热情与兴趣,乐在其中。

       2018年11月16日广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哲学简史》最理性的十句话,人应当竭尽所能,改善自身
你的职业是你的兴趣吗?&吐槽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丨胡诌白扯第71话
如果叔本华看了《红楼梦》
我认为人生最值得读的三本书
迷思小随录
八句话看中国哲学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