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一汽车兵误入美军防线,丢2吨物资,直接带回25名俘虏

1951年寒冬的一个深夜,位于朝鲜战场上的我军前沿阵地,放哨的战士冻得满脸通红,时不时跺跺脚,祛除些许寒冷。

突然,阵地前的异样让志愿军战士大惊失色:一辆美军的汽车从敌人阵地的方向快速驶来,车灯的光亮在雪地中显得格外刺眼。

敌袭?可为何只有一辆汽车?车中放着炸弹要搞自杀式袭击?这也不是美军的风格啊。

事出紧急,哨兵来不及细想,立即让人通知后方警戒,并和战友一起准备应对敌人的攻击。

就在美军汽车驶到阵地不远处时,一个人从驾驶位上跳下来,并举起双手,走向志愿军阵地,口中还说道:“别开枪,自己人!”

哨兵借着光亮一看,发现对方确实身穿志愿军军装,但他们没有松懈,还是警戒着靠近。

当战士走近后,对方立即手指后方的汽车,低声说道:“车上全是美国佬,快去抓他们。”

战士们举着枪走到车后,震惊地发现,原来车里真的是美国兵,而且足有25人,全部睡得东倒西歪。

志愿军一边把枪口对准荷枪实弹的美军,一边大声喊道:“普特当油杠!”

这是“put down your gun”,也就是“放下你的武器”的中文谐音,战士们好不容易学会的劝降语,这下中上用了。

就这样,睡梦中的美军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车人就稀里糊涂地被缴了械,做了俘虏。

而把几十个美军从敌人防线里一路来到我军阵地前的宋惠国,一举成名,他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成为传奇。

那么,宋惠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

抗美援朝前期,最困扰我军的,还不是敌人的强大,而是我军艰难的后勤补给。

解放战争时期,敌人掌控了绝大多数城市,占据大部分物资,但我军有人民群众的支持,物资供应得到了解决。

这一优势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却没有了。北朝鲜的军民自己都缺衣少粮,还要靠我国和苏联的支持,南朝鲜百姓受敌人蒙蔽,以为美军可以接纳他们,纷纷远离家乡,结果饿死了不少人。

在敌人的轰炸和战火的摧残下,朝鲜哪里还有可以安稳种粮食的田地,无数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沦为饥民。

很多志愿军路过村庄,不忍看着朝鲜同胞饿死,还拿出了自己的口粮,救济他们。所以,指望在朝鲜就地补给,完全不现实。

美国人不像蒋介石的国民党军,炸起自己的东西来一点都不心疼,只要战败,他们宁愿一把火全部烧掉,也不留下一点给志愿军。

电影《长津湖》和《水门桥》中,美军撤退前把基地里的物资全部炸掉的情节并非虚构,而是朝鲜战场上真实的写照。

所以,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作战,只能依靠自己国家的支持。

新中国军民一条心,百姓们节衣缩食,从牙缝里省出来一点粮食支援前线;兵工厂里工人们不需要任何人催促,干得热火朝天,为战士们生产武器装备。

可问题是,这些物资送不上前线。

敌人起初很轻视我军,以为只要炸掉鸭绿江大桥,就能打掉我军的生命线,断掉志愿军的补给。

让美国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炸一次,志愿军就抢修一次,有时候敌人的飞机边炸,志愿军冒着枪林弹雨边修桥。

结果就是敌人出动了数千架次的战机,投掷了数不尽的弹药,但还有一座鸭绿江大桥屹立在江面上,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运送军事物资。

桥炸不断,气急败坏的敌人就开始针对我军的运输工具,也就是火车和汽车。

没办法,志愿军就算再英勇,没有飞机,还是夺不过来制空权。美军从二战开始就造了大量的战机,他们把战机一股脑调到朝鲜战场上,开始对志愿军进行狂轰滥炸。

美军以南朝鲜作为军事基地,战机的辐射范围包含整个朝鲜半岛,可以从南至北进行打击。

火车的目标太大,而且敌人的轰炸机只要一来,便躲无可躲,所以几条铁路线很快就被美军摧毁,难以持续运送物资。

在这个危难的关头,我军的一个军种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它就是汽车兵。

很多国家的汽车兵都是老爷兵,从不上前线,只需要从后方运送物资,还有许多油水可捞。但志愿军的汽车兵却完全不同,在朝鲜战场上,他们的危险系数丝毫不下于前线的战士。因为满载物资的汽车是美军战机的重点打击对象,很多汽车兵为了保住物资和弹药,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让汽车兵有了英雄兵的称号。

读以往的战史,不自觉的便会为先辈们的英勇和智慧所折服。为了迷惑敌人,保障我军的物资运输,运输部队想出了许多好计策。

比如工兵们,用一些木头修假桥,从天上来看,敌人分不清真假,结果大量的炸弹都倾泻到假桥上,浪费了敌人很多弹药。而真正的桥其实修建在水面下几十公分,只要汽车的排气管道高于水面,便可以顺利通过。

再比如,运输部队把废弃和损毁的汽车物资放置在路上,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真正运输重要物资的汽车则全部披上迷彩,挂上树枝用以伪装,并从敌人不知道的小道上经过。

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运输部队的战士和工兵们与敌人斗智斗勇,保障了我军的后勤补给。

而宋惠国,就是英雄的运输部队的一员。

二、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缴获了不少敌人的汽车,这战士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可紧接着严峻的问题摆在我军面前:没人会开!

志愿军战士们习惯了用两条腿赶路,掌握开汽车技能的士兵很少。故而不少缴获来的汽车都只能停在原地,被敌人炸毁。

总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可都是宝贝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勤部立即组建了汽车部队,从国内紧急调遣一批会熟练开车的士兵,让这些汽车赶快动起来。

宋惠国由于驾驶技能熟练,胆大心细,被选为汽车兵,隶属于汽车团18团5连。

1951年11月的一天夜里,宋惠国带着一名新兵,驾驶着汽车,奉命把车上的2吨高粱米运到前线。

宋惠国的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些高粱米的重要性,或许对于美国佬来说,这些高粱米相比于肉罐头,简直难以下咽,但对于只能就着冰雪吃炒面的志愿军战士们,这些高粱米就是生命线。

老百姓们节衣缩食省出来的粮食交到了自己手里,便不能出意外,宋惠国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粮食送到前线阵地的战友手中。

鹅毛大的雪从天上飘落,夜幕中伸手不见五指,宋惠国借助车灯,路况依旧模糊不清。但是他们不得不在深夜中赶路。

我军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白天是美国佬的,夜里是志愿军的”。这是因为美国有强大的制空权,白天可以狂轰滥炸,不可一世,但夜里美军便只敢龟缩在阵地中,打夜战则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汽车兵,深夜能见度低,容易出事,但没有办法,白天有美军的飞机,只能夜里运输物资。

“多留心眼,有状况马上提醒我。”老练的宋惠国向旁边的新兵嘱咐道。他们俩的车是车队的头车,一旦出了状况,有可能影响整个车队的行进速度,所以宋惠国不敢有半点马虎。

地上有雪,夜里的能见度又低,但好在宋惠国开得平稳,他驾驶技术又高,所以前半程一直安然无恙。

但是就在车队行驶到一个岔路口附近时,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那是防空警哨的鸣枪,示意车队附近有敌人的飞机。

大家没有想到,大半夜的,还下着雪,敌人的飞机竟然还会出来巡逻,看来敌人也知道我军会在夜里运输物资。

车队早就习惯了敌人的空袭,在老兵的指挥下,整个车队立即熄灯,在黑夜中缓缓前进。

但是美军飞行员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都是美军中的精锐,一个个视力超群,在远处就看见了微弱的灯光。

美军战机迅速俯冲下来,并投掷照明弹,附近亮如白昼。车队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敌机先是扔炸弹,然后又扫射一阵,在倾泻完弹药后扬长而去。

地面上的车队七扭八拐,有的躲到死角,有的离开大路,以躲避敌人的轰炸。

位于最前方的宋惠国经验丰富,他在敌人照明弹的间隙时间踩完油门,往前狂奔,从轰炸区中驶出来,安然无恙。但在袭击中,车队被打散了,宋惠国与战友暂时失去了联系。

任务最重要,宋惠国担心敌人再来,便一踩油门,顺着路标往阵地方向驶去。让宋惠国没想到的是,路标不知道是被谁动了,指引错了方向,他们驶去的是美军的阵地。

三、

宋惠国起初还未发现异样,直到眼前灯火通明的营地映入眼帘,他才意识到不对劲。

朝鲜战场上,我军的阵地连生明火都不敢,生怕引来敌机的轰炸,敢如此猖狂的烧火点灯,除了掌握制空权的美军以外,还能是谁?

“我们这是跑到敌人的防线里了?”

宋惠国和战友面面相觑,两个人都意识到,这是羊入虎口了。先不说自己的安危,汽车和车上的2吨高粱米都是宝贝,不容有失。

要想办法离开这里!

宋惠国示意战友不要吭声,他熄灭车灯,驾驶着汽车缓缓向后退,想要找个宽敞的地方赶快调头。

谁知道后面的路上有个坑,宋惠国在倒车的时候,后车轮一下子掉到坑里,开始打滑。宋惠国连踩了好几次油门,依旧动弹不得。

就在这个时候,前方传来的一束灯光让宋惠国大惊失色。不远处,一辆美军汽车正向他们驶来。

战友向宋惠国使眼色,询问他要不要拿枪和敌人拼了。危急关头,宋惠国深呼一口气,保持住了镇定,他示意战友不要轻举妄动,先看一看情况。

美军汽车很快驶来,但敌人似乎不知道宋惠国两人的身份,只下来一个人,向他们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原来宋惠国他们头上戴的是缴获来的美军头盔,车也是美军的汽车,在夜色的掩护下,敌人把他们当成了韩军,以为是友军汽车抛锚。

这一下子,宋惠国听不懂英文的问题也解决了,毕竟韩军中懂英文的也不多。美军驾驶员走了过来,口中叽里咕噜说了好几句话,双手还打着手势。

宋惠国没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但是手势他大概看懂了,对方这是在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宋惠国不敢让对方上车,因为车上还有他们的武器:波波沙。

这种苏制的冲锋枪威猛无比,只有苏联和志愿军部队装备。若是美军看到了波波沙,不用问,他们的身份马上就暴露了。

所以,宋惠国不停地摇头摆手,示意自己不需要帮助。美军驾驶员本来就是顺带问的,他还有自己的事情,既然“友军”表示不用帮助,便转头走了。

不知道是不是拉肚子还是有什么事情,这个美军士兵转身就往树林走去,消失在黑暗中。

宋惠国观察了一下,发现附近没有其他美军,那辆美军的汽车驾驶室中只剩下一个人,但也昏昏欲睡。

宋惠国与战友眼神对视,不需要解释,两个人就看懂了对方的想法。既然自己的汽车彻底陷在坑里出不来了,那就夺下美军的汽车。

两个人悄悄跳下车,无声无息的摸到了美军汽车上。副驾驶位上的美军还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宋惠国两人控制住,他们一上汽车,狂踩油门,朝着我军阵地的方向驶去,只留下美军驾驶员在风中凌乱。

美军驾驶员回来以后,发现自己的汽车被人开走,一开始还有点懵,等他反应过来,已经追不上了。他欲哭无泪,车上还有25名美军士兵呢!

同样震惊的还有宋惠国,当战友掀开车帘一看,并告诉他车上还有几十个荷枪实弹的美军士兵后,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幸好,这些美军士兵不知道是喝醉了酒,还是懒散惯了,竟然全部在车中睡死过去,鼾声大作,连驾驶员换了人都不知道。

是趁敌人熟睡拿枪把他们全都突突了,还是带着他们到营地中?宋惠国纠结了一会,最终还是决定,留下他们的性命做俘虏。

宋惠国丢了一辆汽车,又开回来一辆,这算扯平了,但是车上的2吨高粱米却是实打实的损失。以我军优待俘虏的原则,这二十多个美军做了俘虏,便是吃白饭的废物,但是不代表这是一份赔本买卖。

宋惠国不懂啥叫舆论攻势,但他朴素的观念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几十个士兵被两个人不知不觉的俘虏了,实在是丢人。

如果是自己呼呼大睡,结果被敌人俘虏了,宋惠国宁愿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宋惠国觉得,如果这些人做了俘虏,这件事传出去,对于敌人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他开始放缓速度,让车速平稳起来,尽量让敌人发觉不出来异样。

四、

这一次宋惠国是在美军的防线中驾车,他不用再担心敌机的轰炸,可以大胆的把车灯打开,从大路上行驶。

车厢里的美军士兵们浑然不知汽车朝着相反的方向驶去,他们东倒西歪的睡着,等着驾驶员把他们送到驻地。

但他们的愿望注定要落空了,等待他们的不是温暖的营地,不是他们想念的睡袋,而是怒目而视的志愿军战士。

在志愿军战士此起彼伏“普特当油杠”的喊声中,车里的二十多个美军一激灵,陆续清醒了过来。

他们的身边就是枪,但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没人敢去拿枪,否则迎接他们的就是子弹。

“不要开枪,不要开枪,我们投降。”美军士兵们有的用蹩脚的中文,有的用英文,但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他们愿意投降。

美国兵在志愿军战士的注视下,高举着双手,从车厢里鱼贯而出。志愿军战士一数,发现竟然足足有25人。

事情很快传遍了全军,宋惠国成了大名人,但立下大功的他却一直惴惴不安。他一下子是俘虏了25个美国佬,但他同时也丢下了2吨的高粱米,而这些可都是大家的口粮。在他看来,自己到底能不能功过相抵,还是两说呢。

事情很快就汇报给了首长,首长领导得知后,哈哈大笑,连连称赞宋惠国有勇气,有智慧。宋惠国不仅没有被批评处分,还荣获了二等功。

后来,宋惠国用一车高粱米换取25个美国兵俘虏的事迹。被改编成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他的名字传遍了全军各部,成为一位传奇,激励着志愿军战士们。

而美军得知后,深感耻辱,始终不敢提及此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1年汽车兵黑夜拉粮入朝,误入美军阵地,弄丢粮食换25个美国兵|士兵|一车高粱米
1951年,朝鲜战场,汽车兵宋惠国不小心把运粮车开进敌营 情况紧
1951年11月的一个雪夜,志愿军汽车兵不小心将车开进了敌人营地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运输兵宋惠国误把运输车开到了敌人营地,
志愿军损失一车物资,抢了敌人一辆车开回去,却阴差阳错立了功
志愿军运送物资时不慎丢失,运一群酒鬼回去请罪,结果被授二等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