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汴绣皇后”王素花,她与汴绣有着怎样的情缘?

在我国有一个这样的文化大省,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多个朝代的古都,同时又是是中原文化产业的发源地,文化背景极其深厚,它就是——河南省。

因为这里集中了很多的非遗文化,所以保护和抢救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这些非遗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及继承与开发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需要有人为它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出努力,这些人就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当代就有许多的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传承工作进行了全新的思考。

他们认为有必要在继承和保护非遗的同时,合理有效开发它的价值。并且通过合理开发让非遗文化进入更多人的视线之中,以此开展它的传承保护工作。让非遗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使得它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文化传承人们对非遗进行合理开发的故事。

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起,河南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上就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很多的非遗不仅得到了实际的保护,在开发利用的方面也出现了很多不错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明白了非遗文化既应该被传承,又要注意到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同步,重视市场规律。

就是这样的重视,使得很多非遗在产业化经济化的道路上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尝试与创新。这样做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坚持非遗的原始保护的同时,又让它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市场规律,以此让非遗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接下来就一起深入到那些文化传承人的故事中去感受一下非遗带给我们的影响。

汴绣传承人——王素花

首先要说到的就是我国的著名的的汴绣的传承人——王素花,她被当地人们称作“汴绣皇后”,她不仅将汴绣传承并发扬光大,还为汴绣这个具有强烈中原文化的传统手工技术的振兴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想要知道汴绣与它的传承人的故事,自然也要从对汴绣的了解开始。

汴绣也是中国宋绣,早在北宋时期这项工艺就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至今在中国已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八百多年前,在开封就已经有了一条专门进行刺绣的市场叫做“绣巷”。

发展到后来甚至在宫廷里开设了专门进行刺绣的“文绣苑”,那里集中了全国上下手艺最强的绣工,专门为当时的皇帝以及王公贵族们绣制日常的衣物以及一些艺术品。从中可以看出,那时的刺绣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了。后来新中国成立,在王素花的努力下使得汴绣得到了更加长远的发展,所以她对汴绣的影响非常深远。

后来在国家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上被献给国家作为贺礼的国宝画卷就是王素花带领工厂姐妹日以继夜奋斗了近一百天才创造出来的。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本来汴绣已经慢慢被人们淡忘了,但是这一次的机遇让它得到了崭新的发展。

随着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发展,王素花本着对汴绣进行技术传承,并讲它发扬光大的心态,开设起了专门培训刺绣的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汴绣工艺公司。在她的辛苦奋斗下,汴绣得到了焕然一新的发展,而对汴绣的开发又给众多人带来了就业机会,使得汴绣能够传承至今依旧焕发光彩。

王素花与汴绣的情缘

说起王素花也是一个出身平凡的人,但是由于对汴绣的苦心钻研,以及在这方面天生就具有天赋,又让她的人生注定就不平凡。1937年王素花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村家庭中,由于从小的爱好和当地文化的熏陶,使她从小就对汴绣充满兴趣,并从此结下了与汴绣的情缘。长大后的她进入了专门的汴绣厂工作,因为本来就很聪明,又手巧,没过多久她就被晋升为厂里的副厂长。

1957年在省委和省政府的委托下,王素花和厂里的姐妹们承担起了国宝画卷绣制的重任。为了这个工作可以顺利完成,也为了不辜负名画,王素花和工厂的其他人一起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在此过程中研究出来很多新的汴绣针法,为汴绣的传承发展开启了崭新的篇章。随着在国家庆典上的绣品被人熟知以后,王素花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汴绣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研究。先后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其中就包括《洛神图》、《千手观音》、《百年朝凤图》等等。

为了更好的发展汴绣,王素花还经常与国内的知名专家们一起研究汴绣的发展历史。王素花宋绣艺术馆就是由她创立的,为了让汴绣在传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创新,她还专门聘请了不少专业的人士来研究汴绣的新针法。同时还成立了汴绣的试验基地,专门用以开发汴绣的最新产品,这样一来也使得汴绣能够更好的在经济市场中不断向前发展,让整个汴绣行业都得到发展。

1990年王素花从原来的汴绣厂退休,已经忙活了大半辈子的她并不想就这样停下来休养生息,继而开创了拥有中国汴绣商标和专利的汴绣公司,继续奋斗,当有人问道她为何这么拼时,她十分淡定的回答道,党和政府培养了她这么多年,让她学习到了这么多有用的东西,自己都还没有来的及报答怎么能停下来,汴绣就是她的全部生命,所以她要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艺去回报社会,让汴绣得到更好的传承更好的发展。

后来她又在办厂的基础上开办了专门教授刺绣技术的培训学校,她怀着一颗炙热的心和为社会人民服务的理念开始了汴绣手艺的传扬工作,她的招生对象大多都是贫困地区的普通女孩或者是下岗在家的女工人。

关于学费问题,她承包了所有学员的学习费用,并且包吃包住,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甚至亲自为学生们上课,手把手的将自己毕生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她们。因此,王素花培养出很多优秀的汴绣人才,并且将这些人才输入到创办的工厂中,不管从什么渠道产出的绣品只要绣工优良的,她都予以收购。经过多年的发展,她的绣厂已经成为大规模综合性的现代文化企业,绣工就有300多名,优秀的绣品更是不尽其数。

由于她对汴绣立下了汗马功劳,且给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王素花先后获得了很多的荣誉称号,但是面对如此卓越的成绩,她依旧还是保持着最开始的心态,从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她曾告诉过记者,虽然她已经老了,但是她的心是年轻的,她要继续更好的生活,让汴绣可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下去!这就是汴绣传承人与汴绣文化之间的故事,也正是有了像王素花这样一心一意为非遗传承历尽心血的传承人,才能使得非遗文化能够日益蓬勃的发展。

总结语

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由此也希望能够引起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视,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更加需要年轻人们的加入,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关注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非遗的传承发展问题,尽可能的去学习这些文化,发扬和继承这些文化!

参考资料:

《知识经济与视觉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白慧颖 著

《东京梦华录》

【抄袭必究,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汴绣皇后”王素花:60年“针不离线,线不离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仅用一根针,就令世界见识了中国的魅力!
伊犁州直各单位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
西江千户苗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文化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