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以为我在拖延,其实我是在思考

2018-08-23 05:24 | 编辑: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 | 作者:谷婧


摘要:

积极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采取更及时的实行措施

 

逛博物馆或者参观展览是暑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在参观艺术展时不难发现,许多的艺术珍藏品都是“慢工出巧活”。比如,达芬奇完成《蒙娜丽莎的微笑》用了4年的时间,并且自此之后10余年,都在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才有了流传世人的经典创作。这和孩子们的拖延症是一回事吗? 

谷婧

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Angela教授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系Jin教授,曾将拖延分为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

消极拖延者往往由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消极态度,逐渐失去对事情或者学习任务的主动权,最后陷入消极应付甚至无法完成任务。

积极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采取更及时的实行措施。当手头上的任务不够紧迫时,他们完成工作的动力就不足,会倾向于先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发呆和玩游戏。正如哈佛大学MBA、时间管理专家Alan Lakein教授所形容的:你以为我在拖延,其实我是在思考。

 

如何区分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

孩子在学习中,如果出现了拖延或者偏离计划的事情,如何判断这种状况是积极拖延还是消极拖延呢?

悦悦、皮皮和优优是小学四年级同学,也是邻居,经常在一起玩,但是却具有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悦悦是个慢慢悠悠的孩子,凡事都喜欢拖着,放学后第一想到的是玩,作业什么的似乎是老师留给家长的,很多事情需要家长催促她多次才能完成。

皮皮则是一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孩子,什么事情也不会拖过一分钟,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校家长来接之前就“火速”完成了,但是每次得分不算高,而且被老师多次批评错的题大多数是由于粗心和慌张造成的。

优优同学略显沉稳,上课听课很认真,放学后也会跟大家一起玩,但是好像玩着也在思考似的,一般玩够了才回来学习和写作业。特别是在假期,比如设计类或者制作模型类的作业,他刚开始都不慌不忙,先玩嗨了,有的时候家长都担心优优会不会完不成作业,但是到最后关头,距离开学或者提交作业的时间还有10天或者一周左右,他就会心无旁骛,高效地完成作业任务,而且最后的成绩通常是班级最好的。

从拖延的程度和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三个孩子实际上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做事风格。

  • 皮皮属于不拖延者,这类孩子做事喜欢立刻行动。

  • 优优属于中度拖延者或者积极拖延者,总是先把任务放一阵子再行动,但是他对待任务并不是放诸脑后,而是在积极思考。

  • 悦悦则属于重度拖延或者是消极拖延,拖到事情不得不做,以至于在消极的心态下应付完成或者最后没有完成。

哪种做事习惯更可取?

经过学者的实验和观察,在许多领域,特别拔尖的人才,往往不是零拖延者,也不是中度拖延者,而是属于我们今天探讨的总是先把任务放一阵子再行动的中度拖延的人,也就是积极拖延者。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立刻行动的人呢?因为,立刻行动会让事情处于一种匆忙的状态中,这时候的行动往往是欠缺思考的。而重度拖延者也就是消极拖延则容易处于压力和焦灼之中,或者处于被督促的状态,从而严重影响做事的状态和事情的结果。

积极拖延者,有足够的时间和去思考并检验他们的想法,找到更好的方向和创意,从而做出更好的工作。许多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家都是积极拖延者,例如受到世界许多小朋友欢迎的《哈利·波特》系列的创作人罗琳女士,她在24岁时(1989年)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1997开始创作,到2007年历时19年,才完成《哈利·波特》系列全部7部小说的创作,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哈利·波特》系列全7部小说封面

积极拖延有哪些显见的优势?

1.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有些熟悉领域的工作,提前投入工作和最后期限前完成效果相当。如果留到期限时间之前,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这样会让我们具有最专注和高效的状态,从而节省时间,把精力集中在其他更紧迫和重要的事情上。

2.可以避免错误决策带来的麻烦

心理学家对此有过研究:在时间压力较强的情况下,人们对自己的决策和选择会更自信,更不容易感到后悔,对即将进行的下一项工作,也会有更好的状态。

明尼苏达大学商学院Sophie Leroy教授针对工作任务切换时的“注意力残留”(即当工作停止或者切换时,原先的任务还是逗留在脑中,在后台占用额外的脑力)做过一项对比发现:在较强的时间压力下,人们会更加专注,“注意力残留”和“多任务负载”的情形会更少,或者说对干扰的抑制能力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任务的效果。

 3.有利于发挥“发散思维”,找到更好的办法

专注在迫在眉睫的事情上,进行思考和执行,通常用到的是专注思维。当大脑放空,碎片化的思考以及念头在脑海里自行组合,构造出新的联系和模块,使用的是发散思维。当任务没有那么紧迫的时候,我们尝试让大脑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的细节,并组建新的联系,有助于产生创意和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何更好的发挥积极拖延的作用?

消极拖延者往往外在和内在驱动力都存在不足,而积极拖延者是外在驱动力大而内在驱动力小,以至于事情存在中等程度的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拖延者会逐渐增加外在和内在的驱动力,当驱动力足够时就会产生行动。若想发挥积极拖延的效果,需要对任务有浓厚的兴趣并赋予美好的愿景。

作为父母,让孩子的内心充满自信是催生内在驱动力的最佳途径,给孩子的学习效果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其为学习任务赋予美好的期待,有助于增强孩子学习和做事的外在驱动力。

预防积极拖延的潜在危害

虽然积极拖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做,也会造成“压力上瘾” 的状况。他们只有在压力和最后期限来临的紧迫情况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并且获得在最后期限来临前完成任务的快感。这种体验会成为下次任务来临时再渴求一次尝试的成瘾性诱因。长此以往也会降低完成任务的水准,还容易给身心健康带来威胁,比如不断的自我否定、自责,并伴有焦虑等。因此,对于具有积极拖延习惯的孩子也要尽量帮助他们把时间表提前,以便于他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他思考的结果。

本文由谷婧原创,授权“向日葵国际教育”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深拖延症患者告诉你:如何高效地拖延?
4招跟拖延习惯说再见
假期计划要做的事今天还没做,真不是因为你懒
还不开学?看见孩子就想炸,赶紧做这件事吧
10个孩子9个“磨”,史上最幽默TED演讲揭秘拖延症的真相
一边快乐一边焦虑:被拖延症暴击的孩子,该如何自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