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家平台创作大赛】我的大姨婆 || 梦剑梁

 我的大姨婆是我外婆的姐姐,现年九十一岁。关于大姨婆的故事有太多,因为她的生活年代跨度比较大,她不仅经历了民国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还陪我们一起进入了如今的社会主义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的时期。生活的年代跨度大,是她故事多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家庭成长背景比较复杂,她是国民党少将,伪县长的女儿,她父亲因曾下令杀害4名地下党员,于1952年被枪决。特殊的家庭环境致使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殊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如果把她爸妈及她的兄弟姐妹的人生,串连在一起,完全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这是后话,如果条件允许,我很愿意在整理他们人生经历上尽点力。

当我写下《我的大姨婆》这个标题时,我就已经把这篇文章的范围局限在我成长历程中,我认识的、我接触的、我亲身感受的大姨婆。

今年春节回到故里,因工作原因,我的时间安排太紧凑,近600公里的路程,我只有三天在家里的时间。所以想另择机会去看望大姨婆,也打了电话向她报了平安并说了今年同学会回家时再去看她。电话通完后第二天,外公打电话来,说大姨婆想见我,要我绕道,一定要去看她,听到这话时,我就后悔说过另择时间去看她的话。一股说不出的伤感涌上心头。其实,我知道春节大姨婆都在住院。岁数来了,老年的综合病发症时不时缠绕她的身体。也许是老人怕有什么事,又不好直说。想着大姨婆对我的种种好,再想想自己回到家,就因为百来公里的路,没打算去看望她,真的是心生愧疚、无地自容。

回程绕道,百来公里的路程之后,我与内人、小孩三人在医院见到了可亲可爱的大姨婆。见面时,大姨婆脸上洋溢了满满的笑容,也许这笑容是我今生都无法忘记的——那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如阳光般没有一丝丝的保留。老人的手紧紧的抓住了我的手。透过那一丝丝的凉意后却是暖暖的温情在我的心中流淌。也许这种体会是旁人永远无法体会到的。老人有太多的话想对我说,有太多的寄托想嘱咐我。看着她那虽然苍白却白莲花一样的笑靥,泪水一直在我的一个男子汉的眼圈里打转。她说:“没办法啦,老了也知足了,活一天就赚一天了”。我一边双手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一边说:“别想那么多,先把身体养好,现在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你要跟我外曾祖母比赛,看看能不能超越她的寿命?”(我外曾祖母活了103岁,1996年年底走的)她笑了笑说,“别让我活的太累,那样你阿姨她们也会很辛苦的”。简单朴素的语言里流露的都是满满的对子女晚辈的关爱。

回忆起春节的见面,仍历历在目。健康是我对老人最真诚的祝愿,担心老人的内心孤独,节后我专程买了两根录音笔,送给了外公和大姨婆,我说你们把自己的回忆,通通可以录到笔里去,我有空帮你们整理成回忆录。他们特别开心,其实,我知道历史久远了,很多事是需要求证的,如果写成纪实体的文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写成一本小说,自我聊慰或供后人当故事看,而且以我目前的水平,写那些鸿篇巨著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反正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心意,是希望老人有寄托。我也跟他们说,别把录音笔当压力,而是要把它们当朋友。今天我又打电话回去,大姨婆声音还是那样的清脆。她又讲起了以前很多很多的故事,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我隐隐的觉得录音笔给她带去了青春的记忆,给她带去了寄托,给她带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忆是一种希望,回忆是一种享受,回忆也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我怀着感恩的心,走进了对大姨婆的回忆里。

小学四年级那年,我第一次见到了大姨婆。当时我们家离外婆家很近,大约只有五百米左右的距离,我们姐弟妹仨,长期在外婆家吃、住、玩,所以有幸见到了大姨婆。当时,大姨婆从市里跟着她的几个兄弟姐妹,到乡下来看望外婆。大姨婆跟外婆一样也是个知识分子,在一所大学里做图书管理员,一米六几的身材清瘦清瘦的,皮肤很白,很慈祥的笑容,那样子跟书本上见到的邓颖超有点像。见到她时,她那慈祥的面容倾刻间,莫名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那天,我们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大姨婆组织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记得大姨婆跟我们告别时说了一句话,一句对我一辈子影响深远的话。她说,“有空给我写信”。从此,我有了一位人生的导师。在我的记忆里,从那时起,每个学期我至少会给大姨婆寄去五封信。有时是汇报成绩,有时是分享心得,有时是倾诉内心的忐忑和困惑。大姨婆当时已经是花甲之年,但每一封信她都很认真的给我回复,给我指点迷津,给我鼓励。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沉下心来学习,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大姨婆有了一份其他兄弟姐妹所没有的特殊的依恋和尊敬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种通信方式直至我上大学前夕才结束。因为,后来我所上的大学就是大姨婆原来工作的地方,那时,她还生活在那里。大学时期,功课不是太紧,几乎每周我都会去拜访她,找她聊家常,聊人生,也聊未来。
        大学三年的时光像小溪水一般静静流淌,真的太快了。回想起来,那些年除了看一些无谓的小说,追一些学校一元钱的电影看以外,还有周六、日的单车两日环城游外,真的没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好在,大姨婆的存在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亮色。那年,父亲送我去大学报到。我记得很清楚,这一生,父亲送过我三次出门,一次是高中报到,一次是大学报到,另一次就是工作报到。那晚,父亲与我同住大姨婆家,同睡一张床。父亲说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学会尊重和珍惜。那晚,我睡得不是很好。也许,那晚,大姨婆也没睡好。也许她在想我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大姨婆找过姨丈——大姨婆女婿后,就问我怕不怕吃苦?不怕吃苦跟姨丈去学生食堂勤工俭学。从小练就不怕苦不怕累就好强的我一口气就答应了。父亲自然欢喜,因为让一个儿子读大学、让两个女儿读中专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和艰辛。在这一点上来说,我始终认为我的父母是伟大的。父亲对大姨婆的用心、厚受、体贴感激不尽。从此,我的大学生活里就有了勤工俭学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勤工俭学的日子里,我更懂得了珍惜。在那食堂里,我明白了有付出才有收获。

大学的三年生活里,除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更多的东西是我从大姨婆身上学到的。几乎每周我都会去大姨婆家坐坐。有时是阿姨——大姨婆女儿叫我去吃饭,有时是我主动去找大姨婆聊天。那时,她已古稀之年,但精神非常好,身体也不错。有时,我们绕着校园一边走,一边聊。她跟我聊她的父亲,她的丈夫,她的亲人。还聊她父亲的抗战,还聊解放后,还聊大跃进,还有她的文化大革命遭遇,还有她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对生命的坚毅,对信念的坚守和对亲人坚强支持。从她言谈中,我学到了理解、宽容,从她生活作风里,我学到了自强不息和对生活的热爱还有那朴素节俭的良好品质。大姨婆常挂嘴边的几句话是,“不能对别人马列,对自己自由”,“多看别人的长处,少说别人的坏话”,“能帮就帮”,“历史恩怨过去了就过去”。

有一件事,现在想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那年,她们搬家,我去帮忙了。我从大姨婆的抽屉里翻出了一大包人参,打开一看,全发霉了。我说怎么回事?阿姨告诉我大姨婆经常这样的,好东西舍不得吃,舍不得用,都是想着存放好,等什么时候送人的。真是姐妹呀,我想起外婆每次剩饭一点都不舍得丢,别人吃热饭,她自己吃旧饭。大姨婆对我的关心有太多的事例,比如过年过节给个大红包,关心我的学习和社团活动,甚至包括关心我的恋爱……太多了。

时光荏苒,工作后我很少回家,最久一次时隔五年,但大姨婆对我的关爱从不因时光和距离疏远,有时通过外公,有时通过表姐,有时通过电话,无时不刻传递着对我的关爱。一年,回家拜访,我见她拉着我内人的手,紧紧的攥着,仿佛要她好好看着我,又好像要把自己对我的爱传送给她。那股暖流至今仍在我心中回荡。我女儿出生后,名字还是大姨婆取的,想想大姨婆为了我的成长真的是付出了太多……

感恩,无以为报。唯愿大姨婆健康、长寿。来日再相见,愿再次紧紧攥着您的双手,细细体会您的恩情。

2017.4.24

于  韶

作者简介:梦剑梁,一个爱好写作、乐于写作、勤于写作的文学爱好者。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几年来笔耕不辍。风格日渐成熟,行文飘逸、洒脱;内容讲求真情实感,秉承“我手写我心”,情透纸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豆和麻麻
儒门事亲:为了外婆学中医
老王坛子《我的两个姨婆》
欢迎国产剧“消费”老年人
人老了,若发现子女在慢慢地讨厌自己,自己该怎么办?
说话(作者:苏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