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采 石 矶 游 园 || 许道连

我对“采石矶”的了解,源于上中学时看到的文学杂志,叫《采石矶》,是马鞍山文联办的。当时认为这个杂志名称有点别具匠心,一般文学杂志都是什么文学,某某文艺,更大气的如《大地》《丰收》《百花》等。而《采石矶》中的“矶”字,查了字典才知道是突出江边的小石山。马鞍山位于长江边,取“采石矶”作为杂志名倒也是很雅致,别有韵味的事。
         可后来工作了,才知道“采石矶”还是个地名,实为自己狐陋寡闻而感到汗颜。《采石矶》杂志就是以地名命名的。再后来也就知道这个地名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马鞍山一带久旱无雨,所有的井都陆续干涸,连原本滚滚而来、浩荡充沛的长江水,也变成细长的线。长江附近几百里的人家所需的用水,都得到长江汲取,百姓苦不堪言。广济寺有个哑巴和尚,见乡民为祈雨每天都有人相继到寺院哭求赐水,十分着急。一日天黑之后,他便来到观世音菩萨法相前,非常虔诚地祈祷,直到凌晨。突然全身发热,一股热气集中到双手,水珠遍布于掌心。哑巴和尚一阵心喜,赶忙跑到方丈室找他的师父,师父听到他咿咿呀呀的声音,又看到他满手的水珠,得知他整夜都在佛前祈求后。便向哑吧弟子说:这是观世音菩萨对你的启示。师父的话使他突然之间灵光一现,认为与其用双手求菩萨,倒不如发挥双手的力量,去解除干旱的灾难。于是他跑到寺外,按古人“以石探水脉”的方法,每三步就丢一颗石头,跑了将近一百步时,石头丢去正好滚到一棵枫树下。树下长了一片草,草之中似乎有股绿色的水雾。此时,他想起师父讲过的一句话:“青霞起处心有泉。”顿悟到若有股青气,那里一定有泉水。于是,他跑到草丛,插着一根棍子做记号,然后开始破土挖井。师父发现哑巴和尚这一善举之后,便参与掘井之中,由于年事已高,劳累过度,在快圆寂时把哑巴和尚夜晚挖井之事告诉众僧,希望大家参与。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开挖,某日挖到深处时,只见哑巴和尚在井下怀抱巨石,不省人事。于是,大家合力把大石头往上吊,吊起来一看,是个五彩缤纷的石块,再往下挖,水脉打通,泉水涌出,江水跟着多起来。为了感念师父,哑巴和尚就亲手把那个大彩石刻成香炉,供奉师父。后来当地人便把地名称为“采石矶”。
        感人的传说引发我一直想前往一睹她的尊荣。直到今年五月的一天,我便如愿以偿地走进了采石矶,饱览了她美丽的景致,品读了她悠久的历史文化。                           
        采石矶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汇山体秀色与山域风情于一身,熔雄险奇幽与精巧玲珑于一炉。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形成为现代公园。采石公园依山造景,西北下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犹如一只硕大的田螺浮在水面,又因漫山林木葱茏,故名翠螺山。而采石矶就位于翠螺山西南,相传曾有金牛在此出渚,古称牛渚矶。 李白曾作诗赞誉采石矶为“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洑涧,回波自成浪”。

当你步入园内,正门的青石阶奠基,紫柱、粉墙,琉璃黛瓦,斗角重檐闯进你的视野。正中斗拱上是郭沫若先生手书“采石矶”金字匾额,分外瞩目。
        当你拾阶而上,不禁为门头高悬范曾先生“采石山水甲江南”金字墨宝,和康殷先生所书两旁对联的手迹而点赞。康殷先生所书上联是:“泛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挂席来遊三楚风光携袖底”;下联是:“对太白楼一千年明月举杯邀問六朝烟景落樽前”。其金字黑底入木三分,气势非凡。而园内的一尊“三羊开泰”的雕塑和郭沫若手书“采石矶”的大照壁更是今人称道,引得游人纷纷在此拍照留影。
        踏着卵石铺就的曲径,穿过梅园,时序初夏,梅已凋谢,但尤显风骨。过了石桥和绿荫游廊,便来到万竹坞了。这里竹子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青翠欲滴,荟萃于景区小道旁侧,为采石矶山水增色不少。
        继续前行,眼前呈现一湾碧水,那是所谓“梦溪”,水波不兴,有“博彩桥”拱卧其上,透过桥上蝴蝶般的人群,但见林荫中粉墙黛瓦的马头墙,门头镶嵌“林坞凌雲”石匾,那里就是绿水环绕的“圆梦园”所在。圆梦园内更值得一看的是徽州三雕的部分实物,含蓄地通过吉祥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折射当时徽州独特的文化以及徽商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寓意深刻。园内还陈设了以徽派盆景为主的数以百计的山水树桩盆景,树桩苍劲古朴、青翠秀丽,生机盎然;山水峰峦叠嶂、岛影波光,彰显名山大川之美,引得游人驻足品赏。

按路标所示,我来到了“李白纪念馆”。站在广场朝北望去,东西两厢门的门额上镶着青石分别镌刻着:“江涛湧雪”“山势凌云”。正门为三层坊式重檐,牌楼竖行书写“李白纪念馆”金色字样。进入馆内,牌楼背面竖行刻写“千载独步”蓝色字样,门厅及两旁回廊墙壁,嵌有历代碑刻,字迹大多斑驳难辨。
        拾阶而上,就是纪念馆正厅。门檐高悬“太白堂”金字大匾,两边对联写道:“气盖西江才压蜀道千古比肩杜工部;神存采石志在青山一生低首谢宣城。”这是对李白人生诠释,一个千载难逢的诗仙、酒仙、谪仙,晚年孤苦伶仃游离于宣城、当涂,卒葬于青山,终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令人扼腕。
       进门抬头所见,堂上正中悬挂着赵朴初题写的“李白纪念堂”匾额,字体清秀,禅意绵绵。匾额下方有一瓷砖壁画——《李白醉卧图》,为范曾所作,远山青淡,近松虬蟠,诗人头戴笠帽,宽衣广袖,依卧石上,前有白鹿挂角,后有童子捧囊伺坐,画语简洁,写意飘逸。画面尚有题词:“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被那变化莫测与虚无飘渺的美梦惊醒,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轻飘飘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还原于现实生活……犹如左右圆柱上的楹联:“戏权倖戏公卿谑浪朝廷有傲骨,忧苍生忧社稷彷徨中夜动悲吟。”民间还广为流传他身披宫锦袍、泛舟赏月、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神话故事。

 走出纪念馆向西,便是太白楼。这座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的壮观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合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
        据记载,太白楼初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后毁于清同治年间。现在的太白楼是光绪三年,湘军水师总督所建,它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飞檐重阁,歇山屋面,具有典型的湖南建筑风格,其中道观格式的设计,传递了李白对道教崇尚,而飞檐上酒盅酒坛的独特安排,则巧妙地表达了酒仙李白的嗜好。
        太白楼为三重飞檐木结构古建筑。左右回廊,琉璃覆顶,蔚为壮观。登楼环眺,天门雄姿,依稀可见。太白楼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朴典雅,挺拔壮观。太白楼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进门檐下两壁,左侧嵌有一块大清雍正八年所立的《重修太白楼记》碑,右侧嵌有一块成化七年镌刻记载李白生平的《唐翰林供奉李公墓碑》,虽然字迹模糊不清,但它却记述了历史。

步入大厅,迎面正中是玻璃钢大幅浮雕《李白骑鲸升天》:滚滚的波涛中浮现着一轮明月,诗人骑鲸破浪,仰天长啸,表现了他对昔日开元盛世的追思,对奸佞当道的愤怒,对报国无门的呐喊,对自由和光明的追求。这幅浮雕将浪漫主义诗人推向了浪漫的极致。浮雕两旁是清人吴鼒撰写的对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对联古朴端庄,表达了后人对美妙诗篇的赞美追慕和对诗人壮志难酬的叹息。大厅的右壁,是《李白生平简介》,有飞天反弹琵琶浮雕作衬,左侧墙壁是林散之先生手书的李白《横江词》,有双凤展翅浮雕作衬。两相对称,简洁明快。
       而在二层和三层分别供奉着李白坐像,坐像背后还有大幅国画——《千古一秀采石矶》,厅内置有四扇诗屏《丁督护歌》《塞下曲》《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李白诗句以及具有故事情节的雕像等。
       走出太白楼继续前行,我来到了赤乌井旁,聆听着它讲述着广济寺和尚掘井济民并得一彩石的传说。随后我又走进“峨眉亭”。峨眉亭因“前望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宛如蛾眉”而得名。沈括对其独特风光曾描绘道:“双峰秀出两眉弯,翠黛依然鉴影间。”亭中尚存元代李泂的《过采江诗》等碑文。
        由“峨眉亭”向前顺着崖壁往下,就是频临长江的“三元洞”。“三元洞”又称“三官洞”,民间相传:明朝初年,湖南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径采石矶,冥冥之中,忽然听到岸边有人直呼三人姓名,深感蹊跷,便将船靠岸泊于临江崖壁下的石洞边。船刚停稳,只见天气骤变,狂风暴雨卷起滔天巨浪,江面上的船只均被风浪掀翻,而三位秀才却幸免于难,逃过了一劫。随后,他们重新起航进京赶考,结果三人皆金榜题名。为了报答神灵佑护,三人重返采石矶,在他们泊船的地方修洞筑楼,供佛祭神。
         三元洞亭台楼阁临水而建,闪身进门,洞内的浮雕,就是三位秀才在采石矶受神灵指点避风的故事。

转身往前,右侧石壁上镌刻着《重修三元洞记》。这里洞中有洞,游客们纷纷沿石阶而下,立身洞口拍照,零距离感悟浩浩荡荡的长江浩气。而在三元洞左侧的展厅,再现了古时科举考试时的情景:监考文官塑像旁是三间考棚,每间都有一位考生答卷,文官的后面还有监考的武士。三位考生的神态各异,有个胸有成竹,奋笔疾书;有个在仰头冥想,寻章摘句;有个饱蘸了浓墨、欲写又止。这些雕塑栩栩如生,生动有趣。
        时间已近中午,我乘缆车来到采石矶最高的山峰。山顶平坦处有座五层飞檐翘阁的楼宇,这便是三台阁。三台为文昌星居住之处,故阁内供奉文昌帝像,另有历代文人雅士诗文及题记。当你拾阶登阁,极目远眺,山峦叠嶂,百鸟遨翔。江面宽广,水波浩淼,横无际涯。此时视野豁然开朗,无不使你感怀万千。在这里,能听到滚滚流淌的千年历史和李白那浪漫飘逸的优美诗篇;在这里,能感受着李白那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同流合污的人格魅力和胸怀社稷的赤子之心;在这里,能升华起热爱大好河山、淡泊名利、对酒当歌、感怀长啸的豪迈气概和浪漫精神。

【简介】许道连, 安徽省作协会员,政府津贴获得者。组织编辑出版有《霍邱风情》。散文和随笔发表于报刊和网络。 其作品《漫话姜家湖》和《异乡同源话松滋》分获中国作协《文艺报》社和中国作协《中国作家》杂志二等奖。在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中,多篇参赛作品获奖并纳入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作家平台(微信公众号:zjptzjpt  )欢迎大家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题材内容不限,来稿请附200字内作者简介、相片、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捉月处 千古采石矶
[婉林原创]诗魂缥缈采石矶[游记]
采石矶:李白纪念馆
采石风景名胜区
端午节二日游(2)采石矶与李太白
我的游记:如此江山(无图有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