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作大赛】魂 脉 || 汪德国

我的家住在霍山县的诸佛庵镇仙人冲村,参加工作后又在落儿岭教书,这两个地方与漫水河(西山)都相隔不远,也就是几十里路吧,可说起来也许大家不会相信,可是我却有老长老长的时间,大约差不多四十岁之前吧,一直没有踏进过漫水河那片似乎很熟悉很熟悉,但是又很陌生很陌生、在脑海里充满着好奇而又神秘的地方,让我在我人生的上半程旅途中,始终对漫水河、也就是西山吧,确实有着一种“咫尺天涯”的感觉呢。

不过,我与漫水河人的交往,却由来已久,有同学,有亲戚,还有同事、朋友。先说说同学吧,因为我与这片深山里的人真正的相识,就是从这时开始的。那时候读书都是划片的,我在读小学、初中,乃至读高中时,都没有漫水河那一片的哪怕一个同学,只是到了师范之后,班上才有了两个漫水河的同学,仅仅就两个一男一女的同学,可是很特别的是,他们两人,却一人当了班长,一人当了团支部书记,是班上的一二把手。当时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只是觉得很厉害,挺有本事的。后来班长当了学生会主席,班长一角才有另一个同学担任,可是这个人家住烂泥坳,几乎又算得上半个漫水河人,因为这个同学家就住在熬甲山,在漫水河出入那一道山口——土地岭一侧的村庄住家。后来证明这三个同学都很不错,有能力,待人也很好。我和先前那位班长同学还成了很要好的同学。尽管后来这位同学因为病痛,很很累无奈地走完了他的生命里程,但他那次他组织十几个同学到我家帮着挖地种小麦的情景,就会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79年吧,刚刚实行土地责任制,我家因为父亲的严重摔伤,我在读书,二弟当兵,其他姐弟还很幼小,分到户的土地无人耕种,眼看麦子种不下去,这位同学主动组织了这次活动,解决了我家的困难,也让我母亲十分感动。

真正翻越过土地岭进到漫水河地区去,大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的四妹嫁到漫水河歇马台之后,我们弟兄每年的正月间得上去长辈拜年。山里人待人的热情和礼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说我们是晚辈呀,给伯父伯母还有祖母拜个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我那伯父前两几年,我们到时非要放炮仗,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使得我们这些不怎么讲究这些礼数的人很有些不适应。后来,这道礼数在我们“强烈抗议下”,取消了。可其他礼数好像还是很繁琐的,比如打洗脸水让我们洗脸这事吧,就算我们是“风尘仆仆”,洗把脸也可以吧,可是我们一般上去有五六个人,擦把脸是那种意思,可是我伯父硬是要一人一盆洗脸水,不让换还不行。当然,最最让我们弟兄们感动的是,吃饭时,那一桌子可说是琳琅满目的菜呀,数都数不过来:猪肉、牛肉、羊肉不算,还有兔子肉、野猪肉、甚至于风干黄羊、野山鸡等六七个锅子,旁边的配菜呀,就更别说了,都是我们那儿没有的特色菜,什么咸猪肝、腊鹅块、红豆腐、小河鱼、蒿子粑粑、腌渍菜、泡红椒等等,鲜腊菜蔬满满一桌,喝起酒来,一个劲儿的劝,高低都让人多喝,先拿出来的当然是时尚名牌酒,让你喝了个差不多之后,再给你个大尾巴——来一坛子小吊酒,那酒啊,入口绵甜,非常的温柔,似乎是给人解酒的呢!殊不知,它的后劲忒厉害着呢,我就在上面喝醉了好几回。后来有人送给了它一个不怎么准确的名字叫“温柔一刀”,虽有些辜负了主家的好意的嫌疑,但某种方面讲,还真有些贴切呀。四妹家与我住家离得不远,到现在我还能经常能吃到伯父伯母特意带下来的“发粑粑”、甜米酒、糍粑、大枣粽子等美食。当然,在品尝享受这些美食的同时,我头脑中也会时不时冒出这样的想法:为何漫水河的红辣椒会是那么的特别,长得像是红灯笼,而别的地方就不像呢?为什么漫水河人就能做出小吊酒、红豆腐,为什么不是别的什么地方人做出来呢?还有就是,仅仅就是距离很近的家乡人,为什么漫水河上土市的人说起话来是侬侬软语、叽里呱啦,而六安合肥的人,说话的腔调为什么与我们的更接近呢……

记得是2003年吧,教育组织结构进行一些调整,我们镇调来了一位教育组长,他的名字叫何林,个子大大的,发型很标致,穿戴很整齐,给人一种很正规、很讲究的感觉。那时候的教育已经很有些行政化了,检查评比是常事,上面的各种检查也是隔三差五就要来一次,弄不好就会过不了关。说实在话,通过相处,真让人佩服何林的工作条理性和规范化,不仅工作的责任心很强,在工作细节的安排和调度方面,更是让人折服。且不说当年那些活动的意义如何,但就“认真贯彻落实”这种工作纪律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两年落儿岭镇教育在各类评比中,获得了教育大讨论”县局先进和校务公开市级先进单位等一连串的荣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都与何林很有成效的工作管理分不开的。就是在那后一年吧,我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编了一本关于“大讨论”的书,相当的正规,像模像样,在全县教育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即使因工作问题,老何也难免得罪过一些人,但总的方面讲,他无疑是个热情、正直、富有亲和力的人。老何在落儿岭只工作了两年,但一直到现在,落儿岭的教师和校长只要一谈到何林,还是打心眼里佩服他。顺便说一句,到这时候为止,我还没真正进入过西山核心区。只是有一次,因老何家有事,要急着打的晚上赶回去,怕司机来回寂寞,我陪着坐在车里,到高山初中附近就折回来了。

2003年的夏天,我到落儿岭财政所工作的刘所长家去买摩托车,刘长松人好呀,在他那买摩托放心啊,我第一次到了漫水河,那时的感觉是相当的惊讶的:这个在两道河交汇处的山里小集镇,尽管有些狭窄,但却是高楼幢幢,店铺林立,车来人往,整条街上透着无限的生气。我知道漫水河是个到处都是宝的地方,什么天麻、茯苓、杜仲、芍药,贝母、甚至灵芝等,到处都是,尤其是那几年药百合种得很好,卖得也很好。漫水河百合走出了省,走进了大上海,听说简直几乎对上海百合市场形成了垄断态势。于是我就在想,这些人是不是在忙药材、忙百合生意呢?不巧的是老婆来电话,说是家里来人了,要在我家吃中饭,我便谢绝了刘所长家的挽留,没在他家吃饭,也没能在那多看看,骑着新买的摩托回去了。但是这一次漫水河小集镇给我留下的印象确实很深刻。

再之后,我参加了文学社和西山文化研究会的活动,到漫水河(西山)去的次数就多了起来,太阳太平,当然还有上土市不但去过,而且好像每个乡镇都不止一次。我第一次到了上土市的感觉是出乎意料:山道弯弯,曲径通幽。进入上土市境内后,突然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上土市四周的那些山呀,个个都长得慈眉善目,那样的和顺,那样的顺鼻子顺眼,让你似乎没有了处于大别山核心深山区的那种高寒的感觉,倒是有了一种和蔼可亲的感动。并且那些小山峦呀,似乎有了某种约定,她们似乎手牵着手,用他们的臂弯,围了个大圈儿,把上土市的小镇和周边的村村落落呵护在那个小摇篮里,尤其是躺在摇篮底部晒着太阳的上土市中学那幢玉玺楼,是那样的古雅、娴静、悠闲而享受,无疑又给这个山里小镇增添了一种儒雅之气。那一次,我们一行在观瞻过玉玺楼之后,还到过了决心庵、倪氏祠和太平县旧址等名胜古迹,凭吊历史,对西山厚重的文化积淀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5年的初夏吧,我应朋友之约到了太平乡,我作为特邀人员,随市残联理事长袁琴一行,前往霍山县太平畈乡残疾人就业基地——霍山县农伯乐开发有限公司调研。霍山县农伯乐开发有限公司由残疾人万继银创立的,他出身于中药世家,高考落榜后由于家庭贫困,开始自主创业,经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拥有50余亩仿野生石斛种植基地,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年产值100多万元。作为一名残疾人,万继银事业成功后,总是思之回馈社会,目前在他的石斛基地中,常年有1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不仅让残疾人家庭实现增收,更是让残疾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曾两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过表彰大会。但是,在我与他的交谈中,万继银很谦虚也很诚恳地把他所做出的一些成绩,完全归功在他的姨夫,素有“大别山药王”何云峙的名下,万继银说,是他姨夫引导他走上石斛野生变家种之路,又是他姨夫在实验实践中指导他细心研究,不断探索,才摸索出一套比较成功的石斛培植繁殖之路,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不要以为万继银这样做是件极其容易的事,虽然他说的是事实,但是在人心浮躁、虚名胜金、甚至欺名盗世、物欲横流的背景下,这个西山汉子的诚实做法非常可贵。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药王何云峙也确实值得人们去尊敬、去崇敬、去感谢、去学习。我没见到过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但在药王生前,我曾经在多个地方,不止一次听说过何云峙的名字,知道了他的许多故事。而在他走了之后,人们是那样地景仰他、怀念他,不是没有理由的。上周我到亳州去,药都里就有几个从事医药方面的朋友,听说我是霍山人,都问我何云峙的情况,对他的逝世,表示了极大的遗憾。尽管自古以来西山人才辈出,有着各方面的杰出人才,有的还是享誉海内外的顶尖人才,但是不知为何,何云峙这位老药农,却成了我心目中最敬佩的西山大英雄,因为他不仅代表了西山某种物质层面的东西,他更代表了西山的某种精神,某种魂灵。他为西山,为霍山、为社会所做出贡献,是那样的实实在在,那样的鲜活耀眼。在他逝世后的第三天,我写了一首诗,在多家杂志发表,表达了我对这位农民出身的“大别山药王”的痛悼追思之情——一

一座山  一种兰    一个人

这是怎样的一座山  

这面红花红绿草绿春意盎然

那面白雪白寒冰寒栎枝浅浅

界分江淮地  相连鄂豫皖

白马尖  多云尖  天河尖

你倾倒了  多少英雄好汉

这是怎样的一种兰

茎柱之字弯椭圆扁微苦味甘

类分金钗兰铁皮兰铜皮霍山

每葶七八朵  中间绽唇瓣

冬虫草  人参果   灵芝鲜

九仙草中  就数石斛灵验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个头瘦而高很矍铄古铜颜面

一生挖药根尝百草踏遍千山

大别山药王  何云峙名传

痴石斛  迷石斛  石斛仙

您离去了  大别泪眼潸然

一座山氤氲了气象万千

一支兰描摹出万般娇艳

一个人谱写出一部药典

天地间如此地瑰丽灿烂

在“西山文化研究会”成立不久,我在《西山文化研究及其他》一文中,就西山文化的的形成作了一些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不靠谱的推论。我是从一位在外工作的西山学子的感慨说起的。他在一篇文章中很抒情地写道:“车过了土地岭,清幽黛绿的群山在身后渐渐隐去。任那酒香扑鼻一路,睡美人沉睡依旧,黑石渡清水长流。渐行渐远,思想却愈来愈浓。土地岭仿佛就是那桃花源的入口。”我猜想,这只是许多西山人久别家乡回来之后对家乡的一种赞美的话,是一种乡愁的体现而已。而在他读大学之前,当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离开那个大盆地套小盆地的西山,出了土地岭这个瓶颈来到外部世界之后的感慨,应该是这样一种震撼:外面的世界原来是如此之广大呀,外面的风景原来是如此之美丽呀!这才应该是我们西山人应该去闯荡的广阔天地啊。如此看来,可别小看了这个一堵墙似的土地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它或许就是那个促成西山人好学、上进、追求高品位人生的一种历史积攒,一种厚重沉淀。

2017年11月19日,是“西镇暴动”88周年纪念日。在这天里发生的事情,令人难以忘却。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霍山西山文化研究会和霍山经济文化促进会上海分会举办了一场联谊会,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来到“西镇暴动纪念馆”,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发扬革命传统,完成先烈们遗愿。这项活动得到了漫水河、上土市两个镇的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两个镇的书记都亲自参加了这项意义重大的活动。漫水河镇的书记是位刚上任不久的同志,他在座谈会上说的一番话也很实在。他说,在原漫水河区的四个乡镇里面,太阳乡抓旅游,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成效;太平畈乡抓石斛生产开发,石斛已然成为了霍山的一个崭新而亮丽的品牌,走向了社会;上土市镇呢,这一年多来,着重抓了陡沙河温泉小镇建设,搞得如火如荼,已经开始运营。这位刚调去的年轻书记话说中露出了一种很有些焦虑的情绪,我当时为他这种焦虑感动了,因为为官者,必须有这种焦虑感。他说他们镇已有一个把漫水河打造成西山药材宝库的计划,并且已经在组织实施时,我感到很有戏,因为他没有说大话、空话,漫水河有这个基础。上土市镇的朱书记,是个从农村基层一种靠实干干出来的党委一把手,在群众中口碑极好,他说的话砸在地上能砸出个坑。他在这次活动中,充当的是温泉小镇的导游和解说员的角色,口若悬河,如数家珍,相当地称职,可见他工作沉下去做得有多细多实在。由此可以断定,他说的那句“要把陡沙河温泉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承诺,绝不会是一句空话,目标一定会逐渐实现的。

“西镇暴动纪念馆”建在漫水河镇清水河、漫水河交汇处一旁的一个小山顶上。四五十米的大台阶,我们拾阶而上,便到了纪念馆。山顶部的两层小楼,面积不大,但高耸挺拔,无形之中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在纪念馆第四个陈列室参观时,我认真看了一块展板上横竖成行、整整齐齐写着的西山地区(漫水河)革命先烈的名字,计算了一下,一共676个先烈。他们的英名赫然映入眼帘。姓何的、姓李的、姓张的、姓黄的……我正在看时,站在一旁也在认真观看的“西山文化研究会”黄秘书长是西山人,他在看先烈名单时,感受与我可能有所不同,因为名单上有他宗家的名字。他在对一旁的人介绍着,哪个哪个是长他两辈的,哪个哪个是长他一个辈份的,还有与他同一辈份的……

而就在那一刻,我的心脏不禁猛然地翕动了一下,一道亮光从脑海里倏然划过——

原来世界的万物之间,不是都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的吗?物质的、精神的,精神的、物质的,它们之间肯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西山的红灯笼辣椒,西山的那种方言,由水土因素决定了外壳,是一种物质方面的承继在起主要作用。而性格、品行、理念、意志、追求等精神或魂灵等方面,也必然要通过某种载体得以传承吧?而这种载体不就是流淌在每个人身体里的那种鲜红色的液体吗?这种传承具有很强的遗传因素和代际性,是一代接一代才得以实现的。求生存,求解放;奔小康、建美好,在一脉相承着。

那天的晚饭后,我是坐一个姓王的中年人的车回县城的。其实,我与他并不怎么熟悉,他是新近加入西山研究会的,也参加了今天的活动。大奔驰在山间最美环线公路上行驶,在与他交谈中,得知他是太平畈人,山里有房子,城里也有房子。孩子在城里读书,老婆在城里陪读。今年他在家乡盖房子,并且盖的不是一般的房子,而是在家乡盖一座号称“西山名人馆”的宾馆,已经投资2000多万了,预算总投资5000多万元。我诧异了,惊奇了,问他哪里来的许多钱,他说,自己已经差不多50岁了,初中没毕业就到上海等地去打拼,吃尽了苦,有了一些积蓄,发展到了现在这个规模。他说自己虽然没读到什么书,但是就是对文化有兴趣,对有文化有成就的人有好感,挺佩服,他的叔叔、弟弟都是名牌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呢!他现在回来建一个“西山名人馆”,目的就是让在外的西山亲人人和游客们来西山旅游时,能住进去。宾馆的大门对子他都想好了,上联是“承西山文化”,下联是“昭古今名人”。

在快把我送到家时,他又很坚定地口气对我说,他已经对还在读初中的大女儿说,假如名人馆效益好赚钱了,他要把60%的利润,分给那些还很穷困的人,因为他们比两个女儿需要钱。当然了,也会给女儿们一些分成,不会叫你们受苦,但也不能让下辈坐享其成,那样不好。到我家小区大门口时,已经差不多晚上九点半了。在下车与他道别时,我借着园区大门的亮光,又好好瞧了瞧这位西山汉子:浓眉、大眼、方脸有棱角,我笑着对他说,谢谢你了,我相信你讲的话!

汪德国  男 1957年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霍山小南岳文学社会员,霍山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大别山诗刊会员六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西山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会员、研究员、副站长;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第二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征文启事

第二届“作家平台”创作大赛自2017年11月1日起开展,体裁为散文、诗歌,内容不限,每篇文章字数在一万字内,每首诗在80行内,作品要求原创首发。可多篇文章参赛。

1、来稿请在文后附“作者简介+照片+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0doc网文摘手
安徽霍山两干部抗台风殉职
中国中药霍山石斛 NO.1 一种仙草的传奇
【看安徽】霍山石斛的传承与发展|微纪录
霍山漫水河镇[满庭芳]
【雅人韵士】汪雨生|薄雾轻纱紫气腾,石阶幽径白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