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跑步那些事儿 || 林小兵

跑步那些事儿

林小兵

这些年,因为跑步,我没少被迫回答一些略显无厘头的问题。

你怎么那么多时间跑步?不用干活的吗?

跑步能当饭吃吗,要天天去跑?

跑步那么苦逼的事,你为啥能坚持那么久?

你跑得那么多,膝盖不会受伤吗?

你去参加马拉松比赛得奖了吗?

……

对于善意的提问,我通常会耐心地去做解释一番,顺便还向对方普及一下跑步常识,大谈跑步的诸多好处,最后还不忘鼓励其尽快跑起来。而对于那些感觉是在不怀好意的,我则只能呵呵了,都懒得去回答。

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为了追求工作舒适,人类发明了轮子、车辆,减轻了运送的工作强度;为了躲避野兽的伤害,人类创造了墙壁、房屋,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

可趋利避害的本性,却让今天的人们机体逐日退化。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喜欢熬夜,吃垃圾食品,过度追求舒适,整日能坐着就不动,能躺着就不坐,低头一族、手机一族越来越多,很多人未老先衰,三高、肥胖、视力下降成了都市的常见疾病。从这一点来说,运动,或者说跑步,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而想继续维持良性进化的不二选择。

那些不常运动而经常质疑的人,想来只是揣着明白当无知而已。

很多人跑不起来的理由是平时很忙,甚至还有一些支持不跑步的伪理论,比如跑步损伤膝盖,跑步容易暴毙……

当然,跑步的好处无需赘言。只要循序渐进,做好平衡,克服过犹不及或者三分钟热度,每个跑起来的人应该都可以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它不仅能强化你的心肺功能,让你平时精力充沛、容光焕发,还能使你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自律当中,不断地磨砺自己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精神。

同时最新医学研究也表明:久坐对于膝盖的危害,远远大于跑步。但知不知道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将认知化作行动,似乎从来都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概念。

说它简单,因为跑步不过就是左脚迈一步,右脚再迈一步,如此反复,交替前行。可简单的事,干一天或者几天可能没什么,但若是能够将之坚持十天、半年、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是每个人轻易做得到的。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其著作《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因此,如何克服惰性、脱离舒适区,走向坚持自我挑战的场地,迈出坚持的一小步,才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

要么在别人还在温暖的被窝中蜷缩时早起出门去晨跑;要么在放学或者下班后简单填上几囗饭,毅然换上跑鞋上路夜跑;要么在休息日放弃看电影或其他娱乐活动去拉个长距离。当然,还有一种就是直接跑步上下班,这样貌似可以节省不少额外时间。

这些年我经常就是这么干的。

近几年,大众马拉松赛事在国内风起云涌,大到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小到一些不知名的县城,都举办起属于自己的马拉松赛事。这些赛事按名气的大小、口碑的好坏吸引着来自各地的跑者,成为跑圈永恒的热点话题。很多大型马拉松比赛,报名通道一经开放,立刻应者云集,报名人数很快即远超赛事所设规模,只能通过抽签来决定最终的幸运者。

马拉松之所以让人着迷,自然有其独特魅力。首先,马拉松的比赛场地是开放的。其他体育项目,只要是用来比赛的,要么是似曾相识的体育馆,要么是司空见惯的田径场,而马拉松赛的场地则从城市的道路中选取,对于参赛者来说,每向前跑一步,其所经过的每一段都会有不同的风景。同时,马拉松对参赛者是包容的。其他体育项目,业余爱好者几乎不可能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马拉松赛则不同,无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大家都可在一起比赛,有时甚至还能相互打个招呼。正是因为开放与包容等特性,马拉松给跑者带来了无限欢乐,让很多人趋之若鹜。

但对于马拉松,还得客观理性去认识和分析。不是每个跑步的人就一定要去跑马拉松,也不是每个跑步的人都适合跑马拉松。要时刻紧记这是一项极限运动,这并不会因为大众的热情参与而有所改变。我跑步至今四年多了,只参加过三次全马,每一次踏上赛道之前都是心存敬畏、诚惶诚恐。我认为,每一个能够在马拉松比赛中安全完赛的跑者都不简单,都是成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英雄。那一路的艰辛和酸爽,没跑过的人根本体会不到。

自然,马拉松不是说跑就跑的。在尝试跑一场全马之前,你得打好必备的体能基础,首先要完成过十公里、半马,甚至更长的距离。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结构精密的系统,要让它适应42.195KM的体能要求,你必须为此进行长期的、大量的系统训练,否则在赛道上就会受到惩罚。有人说,马拉松是从32KM才真正开始的。

如果要追求一定的成绩,在备战的过程中,你还得堆积跑量和进行专项训练。什么核心力量、节奏跑、间歇跑、LSD……一样都不能少。一件看上去再简单不过的运动,里面也蕴含着不少的学问。为了做到更好,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自己的身体机能调试到适合跑马拉松的最佳状态。

现在看来,跑步真的很有意思。普通跑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慢慢地跑出自己满意的成绩。年轻的未必跑得过年纪大的,高个子在与比他矮的人对决中未必就有优势。没有训练积累,任你如何自我陶醉也没法跑得更好;即便训练基础再好,如果缺少专业选手的天赋,永远也无法达到专业水准。唯一可以期待和追求的,可能就是跑步当中的自我挑战、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从这点来说,跑步不再仅仅只是跑步了。

说到跑步的初心,每个人应该都不一样。有的人为了要减肥,有的人为了自己更加强壮,有的人则像通过跑步消解压力,有的人完全是为了挑战自我。但总的来说,大家跑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变得更好。我不太相信有谁一开始跑步就奔着追求荣誉或获得奖金去的。

可是,许多人在坚持跑步的过程中,渐渐地忘了自己的初心。

有的人为了跑得更快而盲目增加自己的训练量;有的人因为完赛成绩总达不到期望值而沮丧不已;有的人一开始只想跑跑半马,因为身边其他人参与了全马就跟随他们的步伐了;有的人逢马必报,疯狂参赛,有条件去跑,没条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也要去跑;有的人觉得跑步渐渐成了自己生活当中又一个压力源;有的人甚至受伤了还要去跑步;有的人重伤过后再也无法跑步……

上述种种,无疑违背了跑步的初心。

我们都知道,跑步意味着单调、无聊、艰辛、疼痛、煎熬。不过,正因如此,跑步更应该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一个痛并快乐的升华过程。有些人,因为跑步的艰难困苦而更加喜爱;而有些人,因为跑步的煎熬无聊或者伤病困扰而黯然退出,这两种人的理由似乎都是一样的。

记得有一位马拉松大满贯冠军曾说过“当跑步是为了它本身的意义而存在,且不再使你感到任何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时,就是跑步最具有意义、最使你享受的时刻。”

个人观点,对待马拉松的底线,应该是不因为跑步而搞得伤病缠身,不因为跑步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质量。

想明白了这点,在对待跑步成绩这件事上,似乎就能保持平常心了。

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让自己的全马成绩,从黄埔首马的359提高到广州马拉松的344。短短十五分钟的提升,背后是大量的艰辛付出。可即便如此,和那些跑步大神比也是相去甚远。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那些具备跑步天赋的人,其起点就比一般人要高得多。这样的人一直都存在,从我开始跑步时身边就有。他们的首马成绩,我即便是通过长期有规律的训练后也难企及。更可怕的是,具备天赋的他们比你还要努力勤奋,比你的训练还要科学系统,在跑马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这固然让人羡慕,但对这个问题还需要理性看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因此跑步只能是跟自己去比。见贤思齐没错,但还得量力而行。

生活就应该这样:有快也有慢,慢可以凸显快的能力,快则可以让慢有了追求的目标;你觉得跑得慢没意思,但有些人觉得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你觉得穿着奇装异服很不舒服,有的人觉得穿着去跑步,那就是赛道上一种特别的风景;你觉得光脚跑不可思议,但有的人就乐在其中。

有的人轻轻松松每月跑百多公里只是为了健身;有的人月跑量达到好几百公里,为的是比赛顺利PB;还有的人长期坚持慢跑,不在乎跑步成绩,终于达成了减肥的目标。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的人群,才构建起了这个如万花筒般精彩的世界。

回想跑步之初,我恨不得把跑步向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去推销。可跑过漫长的日子和里程之后,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我之甘饴、彼之砒霜”的内涵,更清楚地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确。

所以,余生往后,还是从容地去坚持健康快乐的自我奔跑吧! 

作者简介:林小兵,国家移民管理警察,珠海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马拉松跑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加马拉松快乐跑
特别的1111——合肥马拉松
70岁老人追求PB,被指“有违养生之道”:跑步,管好自己就好
创业和‘广场舞’’马拉松‘是一样的
【原创】489.爱跑马的你,看起来真帅
跑步这么无聊为何还要坚持!可能是因为能改写命运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