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进行教育写作​?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如何进行教育写作?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2021005)

      元月2日贴出一篇有关教育写作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文章(链接:用写作点亮人生——谈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讲了教育写作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这几天不断收到朋友的信息,咨询如何进行教育写作,怎样才能坚持写下去,怎样才能拥有写作素材。今天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我觉得大家是不是尝试一下这些方法:

方法一:抱团成长

      朱永新教师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一是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二是专业发展,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三是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朱教授所强调的“专业交往”,原来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其实就是教师抱团成长的一种形式。

      记得一个小品中曾经调侃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教育写作亦是如此。

      对刚刚开始教育写作的老师来说,教育写作并不轻松。写作素材哪里来?写作时间哪里来?如何实现自己的提升?写不下去怎么办?……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

      怎么办?抱团成长!一群人一起做同样的事情,一定会走得更稳,也走得更远。

      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就是“抱团成长”。他主导的“教育在线论坛”,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走出了多位教育专家。江外国语学校王益民老师的专著《论语 说文评教》,就是利用“教育在线论坛”这个平台坚持写作,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的。

      我的成长也得益于加入了“爱心与教育研究会”(原名“李镇西研究会”)。在这里,一群草根教师共同阅读、写作、碰撞,相互学习、激励、督促,每日践行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每周六晚上举行“论坛活动”,每年度举办一次年会,评选出“爱心杯优秀班主任”。研究会给了我努力的方向,也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2021年伊始,研究会又提出新思路:从本周一起,践行“五个一”工程,为减轻负担,每天完成一个“一”,五天完成五个“一”,并把完成情况以图片、文字方式进行分享。

      老师们,如果有了这样的“团队”,有了这样的行动方案,我们怎么会思想懈怠?怎么会动力缺失?怎么会半途而废?

      或许有老师问:有了“抱团成长”,能够写起来了,但如何提高质量呢?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得清的,不过,我们研究会的一句名言,大家可以参考:写着写着就发表了,发着发着就出书了,出着出着就成专家了!

      写!写!写!

      只有写,你才能留意生活,留意教育的细节,留意写作的方法。只要坚持写,你就一定能够提高!


方法二:开发系列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素材匮乏”问题。
      山东临淄的常丽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按照农历二十四节气编织属于他们自己的农历课程,在边做中边写,完成了《在农历的天空下》一书。2011年11月,常丽华老师赴澳大利亚学习期间和学生之间的通信,形成了《教室,在书信中飞翔——常丽华与小蚂蚁班的中澳两地书》一书
      苏州的顾舟群老师,每周给学生写一封信,两年的时间,写了73封信,让爱和智慧在师生间迅速传递、汇聚,并汇成《改变,从习惯开始——顾舟群致一二年级学生家长的每周一信》一书。
      吉林市小学语文教师张曼凌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并且写下讲故事的场景、情境,完成了《小曼讲故事》一书。
      ……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不再列举。
      曾经,我也开了发许多“系列”,如“草根聊课”“‘国’字系列”“旅游记忆”“闪光足迹”(见我的博客)。今年,结合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的最新要求,我想按照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工程,开发“我的课堂”“我的思考”“我的书信”“我的阅读”“我的随笔”“我的旅行”等系列,每日在公众号分享。这样,写作的素材便会如江涛一般滚滚而来。

方法三:尝试投稿


      关于投稿,我曾写过一篇小文链接:教师如何进行教育写作?这三个字挺重要!),有兴趣的老师不妨读一读,这里不再多讲。
      其实我的教育写作就是从投稿开始的。
      那是2010年,县里有几个特级教师名额,我除了没有发表过文章之外,其他条件都具备。可惜的是,那一年,不止是我,我们县里没有一个达到条件的,这么宝贵的名额,竟然浪费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试着投稿。
      想投稿,必须有征稿信息呀。于是我各处搜罗征稿信息,并且养成了整理征稿信息的习惯,直到现在,我仍然在整理着各大教育报刊的征稿信息,并且每旬在公众号上贴出一次。这样,既方便了自己写稿,也方便了老师们查阅。
      有了这些征稿信息,老师们就有了写作的视角,写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方法四:课题研究


      进行课题研究,必须阅读相关书籍,阅读大量文章,而且还需要整理资料,积累案例,撰写报告,这样一来,资源有了,素材有了,写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2019年底,我申请了一个家庭品格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是德州市重点课题。
      为了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设了多个活动,其中跟教育写作有关的有三项:
      1.每两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因爆发疫情,书信中断,2021年接着写),每封信介绍一种“品格”。家庭品格教育有24个品格,就需要写24封信。
      2.围绕每个品格写相关文章(2021年开始操作)。
      3.研究开发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已完成33个黄金法则的原创文章35篇,“黄金法则”的实施文章20余篇)。
      老师们看,一个课题,写出一二百篇文章,甚至出一本专著都不是问题的。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文章源于教育的实际需要,侧重方法策略的运用,很快便能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反馈,对自己是个挑战,同时也是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机遇。

      以上是一己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本好书,提升你的教学研究力!
课题申报书(范文5篇)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研究方案_微型课题_教学科研_苏州市彩香中学
陶行知研究会最应该做什么?——在省陶研会上的发言
谁拿走了60000元奖金?——“行者杯”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颁奖典礼侧记
努力建设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