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17 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

书名:破解孩子心理密码

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

——读《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有感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自卑”情节的人。虽然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下,我已变得越来越优秀和成熟,但“自卑”这个小怪物总会时不时出来捣蛋一下。

       平时别人看我有说有笑,显得镇定自若,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里常怀一份慌乱与恐惧。因此,我害怕抛头露面,害怕领导交给我需要面对众多对象的重要任务,我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我也时常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够好。考试时我会因为紧张写不好字,甚至无法落笔;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事,也会不知所措;当别人看我写字时,我的手会发抖;我遇事容易激动,一激动心里就会有些混乱。

      这些自卑情节哪里来?看了《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这本书后,我算是弄明白了一些事,我的自卑情节或许来自幼年或儿童时期的一些影响。

      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会造成一些孩子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

       小时候,我家里条件比较艰苦。我父亲是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他除了教书,清晨和傍晚还得干许多农活。母亲也是家里家外忙得一刻也没得闲。因此,父母都无心来管我,包括我的学习,更多的时候是我自己野在外面,或是被父母“揪”在身边帮着干活。

       父亲主要是教语文和音乐的,他会拉二胡,还会弹风琴,在当时连音乐课都开不全的情况下他也算是个能人吧!不仅这样,他还干得一手好农活。那个时候的我是仰着看他的,他的高度我是无法企及的。同为教师子女,有的人是洋洋自得,深怕别人不知道,而我呢,总是躲着父亲,也躲着其他老师,怕与他们接触,因为小学里的我成绩并不理想。

       记得一次自修课上,我与同桌打架了,后在班长的调节下各自在班里检讨后,算是解决了。我暗自庆幸父亲这天没在学校,以为这事这样就可以翻篇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那同桌告到他那当老师的叔叔那儿去了,他叔叔又告了父亲。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清晨,我还没起床,就被父亲劈头盖脸地狠狠批了一顿,我只是抽泣,却一句也不敢顶嘴。我已不记得那天我是怎么起床的,但又不知为什么此事我又记得如此清晰。或许是父亲对于我出现问题之后的处理方式太粗暴了,他只站在他自己作为老师的立场,作为成人的立场来理解这件事,批评我,数落我。

       那一次,我想买一个圆规,我问母亲要了,却不敢直接向父亲要。母亲与父亲说了,却好像没有任何回应,我只好独自一人躲到楼上生闷气。又一次,我跟着父亲去他一朋友家吃晚饭(他们那儿演戏),客人很多,主人家忙着招待,也顾不上我这小孩,父亲竟也没注意我。等到可以吃饭,找我,我早已没了踪影。其实那天我是要晚自习的,我竟不敢与父亲说明,一味委曲自己,饿着肚子悄悄离开了。

       还有一次,父亲叫我挑什么东西,我不情愿(我最最怕挑担子了),但又不敢违抗,只能颤颤巍巍挑着担艰难地行进着,来到田野。也许是人太矮了,担碰到地了,又或许是有点累了,我一不小心摔倒了,将担子上的东西撒了一地,我嚎啕大哭起来,第一次不顾及周围人的眼光任泪水直流……父亲还要求我做许多我不太愿意做的活,甚至在我来例假时也不例外,也许他压根不知道,因为我没告诉他。母亲也好像没例假这回事,因为她没有一天不干着繁重的农活。

       也许,你会问我:“你恨你父亲吗?”小时候的我没有恨他,而是怕他。他做事总是那么井井有条、尽善尽美,让人无可挑剔。现在的我也没有恨他,而是懂他。那时候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必须把每件事都计划好,安排好,落实好,否则一家人的日子不好过呀!也许他是真的没有时间与孩子作过多的交流,他不能耽误工作,也不能荒废田地。亦或是他真的不善交流沟通,毕竟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幸福。

       虽然我从没去揣摩过父亲的心理,但他对我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让我的人格产生了一些缺陷。其实,不光是我,每个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幼儿期和小学阶段。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也便成了值得思考、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习惯。孩子的无意识的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坏,都不能一味地怪孩子,家长更多地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打骂了事,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有三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呵护:衰弱或缺陷型的孩子,从小受到严厉管教和没有受到过父母关爱的孩子及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这三种孩子更容易产生欠缺感和自卑感,反向也能刺激他们形成超越自己潜能的信心。因此,自卑感和超越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人格的两个方面。小时候的我或许是属于第二类需要呵护的孩子吧,会比较自卑,会想法把自己隐藏起来,或许还有一些不甘。

       可是,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只要适度还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会设法来摆脱窘态,树立自信,这种现象叫心理补偿。不过过于严格的管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出了问题作家长的只会一味地训斥、责备,这只会让孩子对你产生恐惧心理,一旦再出现问题,或许他就不敢再告诉你,而是把问题隐藏起来。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一样,过于严刻,总是批评,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产生恐惧、自卑心理。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中说到:最高级的情商是换位思考,好好说话。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呢?我儿子今年11岁了,情商较低,思想较为同龄人更幼稚些。我以前还常疑惑,儿子为什么这么幼稚,这么不懂事。现在我算有点明白了,是我这作娘的情商太低,不懂得怎么好好说话,对孩子的事过于着急,干预太多。恕不知每个孩子都是在跌倒爬起来这个过程中学着慢慢长大的,作大人的只要站在边上静等花开便是,若有问题,孩子自会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肯定会来找你帮忙的,这时伸手帮助才是雪中送炭之举。当然,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作为老师有时候我也会有“恨铁不成钢”之举,教了多遍的题学生还不会,便会失了风度,提高了嗓门,说出不该说的话,吓着学生,也吓着自己,但对于解决问题却没有任何帮助。我想,小孩子在恐惧的时候,在逆反的时候是听不进劝的或其它东西的。其实,小时候的我不也是这样的,哥哥好心想帮我辅导功课,可他一站到身旁,我的脑子却一片空白。跟孩子好好说话不仅是涵养,也是一种责任。

       再者,父母应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物质上的给予,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他们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些什么,真正需要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从心理上教育孩子,只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压“服”孩子。作为家长其实应该细心观察孩子各个方面的变化及表现,从而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动机,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被尊重,被肯定等等需要。

       想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就读点心理学吧,推荐朋友看看《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一书。

作者系浙江省浦江县潘宅中心小学   潘志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育:为什么从小教孩子勤劳?从这些故事,父母能收获无数智慧
孩子自卑怎么办?试试这些方法!
和孩子讲什么都没用,还是教育不好孩子,那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国外儿童教育的五个典范
你这样对孩子,会给他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父母最不该讲的三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