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抵抗平庸 |读书征文选登之17
 阅读抵抗平庸 

——读《走进教师阅读》有感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刘波老师的《走进教师阅读》一书,非常有感触。在我看来,他一直是我阅读路上的引路人。从2004年结识刘老师起,一直跟在他身后一路读到了现在,一晃十六年过去了,从他推荐的各类文章读到他散见报刊杂志的精品文章,从他的新浪博客读到他的个人公众微信号,从他主编的校教科研刊物《仁爱教育》读到他公开出版的每一本专著。

01

徜徉于《走进教师阅读》的文字森林,我的思绪时不时会随着“风景”的变换飘飞回曾经的岁月。曾有幸和刘老师在同一个学区工作,我先生还曾与他在同一所学校执教,他们是关系要好的同事,刘老师当时正主持学校的教科室,还牵头成立了仁爱教师读书社,我先生就是读书社的成员。刘老师时常向读书社成员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还屡屡向学校申请经费为他们发书,每当我先生捧着新书回家,我都会跟他抢着读,他通常抢不过我,我这个“编外”的读书社成员跟着读了不少好书,阅读的习惯就是在那时养成的。

在《专业刊物应成为教师的标配》一文中,刘老师说:“那些专业成长较快的教师,也往往是订阅刊物较为积极的教师。”看到这句话,我简直深有感触。正因为有刘老师带路,工作伊始我就接触到了《教师博览》、《师道》、《教师月刊》、《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杂志,还订阅了《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实验教学与仪器》等刊物,工作第四年,我就顺利通过教学业绩、论文、笔试、上课等一系列考核,被评为镇海区教坛新秀、宁波市教坛新秀,在学区内小有名气,与这些杂志对我的滋养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我还早早接触到《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第56号教室的奇迹》、《班主任工作漫谈》、《不跪着教书》等书籍,还蹭到了张文质、闫学、郑英等知名教育学者或教育专家的讲座,还“结识”了雷夫·艾斯奎斯、罗恩·克拉克等国外优秀教师。

养成阅读的习惯后,每天不读点东西就感觉这一天过得不完整,有时我甚至等不及刘老师的推荐,会主动去寻找其他的教育类书籍来读,正如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孩,不再满足于一直被人牵着,会主动挣扎着用双脚去探索这个世界,就这样,从一本书走向了另一本乃至更多的书,我把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万玮、窦桂梅等教育名家出版的书籍都读了个遍。

有一天,在阅读某一本书时,我产生了一个超级大胆的想法——这样的文章我也可以写呀!别人能写,我也可以写呀!要知道此前,我最怕的事情就是写作文,读书的时候,每逢写作文,我总是能拖就拖,能不写就不写。没有人逼我,我居然想主动去写文章了,对我这个写作困难户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02

2008年1月,我投的第一篇文章《神秘的短信》就中稿了,虽然只发表在一本不起眼的区级内刊上,但不管怎么说,萝卜也是菜呀!2008年9月,我投的第二篇文章《温暖》也中稿了,这次发表的杂志档次比较高,发表在《班主任之友》上。2009年初《教师博览》(原创版)刚创刊,我投的第三篇文章《抖落身上的泥土》就发表在它的第2期上了……在发表文章的路途上,我一路高歌,虽说也没闯出什么大名堂来,最起码还未曾被拒过稿,如今写写一般的随笔、论文、课题已不在话下,而这一切都归功于阅读,归功于刘老师的“远程指导”。

前些天,刘老师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高考语文这么“烂”,居然还能写出教育畅销书!这是真的吗?》,我特意查看了刘老师晒出的的高考成绩通知单,果然,他的语文只有98分,要知道当年的高考语文分值并不是100分,而是150分,98分的确是个不怎么高的分数,也就比及格线稍高一点点。如今语文底子本不算太厚的刘老师,却早已在阅读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来,一步步从新手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从一般的读者成长为颇有影响力的阅读推广人,从一个写作小白成长为写作大咖,接连出版了四本教育专著,而且本本畅销,不能不说是阅读帮助他创造了这个奇迹。

03

关于阅读推广,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阅读榜样,不必舍近求远。他还引用了一項研究成果来论证他的观点:“就在你身边,能够对你造成刺激的参照对象,才是促使你真正产生内驱力的原因所在”。我深以为然,甚至突然记起十年前刘老师出版他的第一本专著《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时,我也曾发过宏愿,想用六年的时间写出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来,而当时,我已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并在各种教育类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2015年8月,我从镇海调入一所刚创办的民办学校,初到新单位,之前的积累全部归零,一切都要重新来过,在忙碌中,那个深埋在内心从未对人提起的计划早已搁浅。在阅读《走进教师阅读》时,那个多年前的宏愿又一次次在我内心“复活”,再加上,现在我也接手了学校的教科室,开始尝试和一批年轻的同事一起阅读和写作,作为教科室主任兼校读书社社长,我理应有所作为,理应成为“刺激”同伴专业成长的参照对象,就像刘老师当初于我一样。

这些年我一直在读着,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教育类之外的其他书籍。见到六神磊磊读金庸读得很有味道,我也买来金庸全集认真读;见到有关讲述庞贝城的文章很有意思,我把所能买到的有关讲庞贝城毁灭的书籍都读了一遍;观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后,我马上把刘慈欣所有的作品买来读;麦家的《人生海海》火了以后,我把麦家的所有书籍买来读;我曾有一个暑假什么都没有做,就一心一意把《红楼梦》连读了两遍,而且还刻意背了其中的一部分诗;我还把马尔克斯、莫言、毕飞宇等读了个遍……

04

我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自得其乐,自以为自己很厉害,跟人聊天,无论对方挑起什么话题,我都能接得上,而且还属于滔滔不绝那种,偶尔写一篇生活小记,发在微信圈里就能赢得一片喝彩,还有人调侃,我这个理科生文采不错,应该改行去教语文……如果不是刘老师的文字“点醒”我,我可能还会一直错下去,浑然不觉自己已然走偏了,他说:“如果一个医生很少读医学类书籍和期刊,一有空就读文学类书籍、期刊,那么他是成不了一个好医生的。如果一个医生在专业阅读的基础上,多阅读人文类的书籍,自然会让自己更具人文关怀精神,让自己成为一个格局更大的医生。反之缺少了专业阅读,其他的阅读只能说是兴趣爱好,无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已经当了十六年的教师,迄今还从来没有改行的打算,教学才是我的主业,课堂才是我的阵地,我的阅读应该更大限度地服务于我的职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而不应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消遣性阅读和娱乐性阅读上。不能说读金庸、读麦家、读莫言、读马尔克斯就不好,可以肯定地说,开卷有益,更何况阅读这些大家的作品呢!但我没有调控好正餐和零食之间的比例,吃了太多的零食,而错过了太多的正餐。

常生龙老师说:“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可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阅尽天下所有的美景,因而,我们应在阅读上有所取舍,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明确目的再出发。出版界的大咖聂震宁先生把阅读目的分为四种,即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以修为、学以致乐。对于刚入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还是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上,阅读的主要方向也应定位在“学以致用”和“学以修为”上。

最近,朋友圈里都在谈论一档火爆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让我们紧跟刘波老师的脚步,牢牢地牵手阅读,明确阅读的目的,选择最佳的阅读方向,一起用阅读抵抗平庸,用阅读提升职业素养,用阅读垫高专业成长的厚度,做乘风破浪的宝藏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一个“读”字落实了就是质量
今日教育:教师阅读应有“专业味”
【读书人】刘波:阅读的力量
刘波  一个青年“阅读分子”的成长自白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予清∣站在阅读里仰望
经典名著“读不下去”?怎样指导孩子读经典?今晚8点,特级教师开讲丨“阅读诊断”公益直播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