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风旖旎| 现代诗二首:盼,再回老屋


 盼


文/清风旖旎


山爷爷的眉,拧成麻花
父亲的旱烟袋里装满树叶


长满补丁的炕席上
爬着手背裂口的娃


蘑菇,榛子,人参,鹿茸
成了摆放在屋里的画


那辆绿皮火车,何时再进大山
村口的柳树望长了须发


2019.10.10



再回老屋


文/清风旖旎


大柳树,摇晃着
像奶奶拄着拐
颤巍巍,向大门口望着


大水缸
像爸爸的肚子
酸甜苦辣咸里
浸着他的难


一根弯扁担
挑起十口之家


旧衣老袄,一针一线
穿透着我的心
模糊着我的眼


一家人的合照,发黄
紧挨着
像院子里的老树
枝蔓缠绕


旧桌长凳
像模像样围坐一圈
茶壶咧着嘴
道不出老屋里的热闹


2019.10.27




【摘抄】
短小的诗型来表现个人的经验,就需要使用最为经济的手法。
正是在这方面,中国诗歌可以说表现出了极高的技巧,并形成了一种重视含蓄的美学传统。
正如刘若愚所说的:“虽然在中文里有一些铺陈的诗篇,但是许多诗人与批评家都主张诗歌应凝炼而不满冗赘,主张启人思绪而不必说尽。力求引起‘言外之意’,暗示文外曲致,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观念。
当陶渊明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致时,他曾用两句被后人视作名言的诗句,表达了他的全部看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也就是说,他感到眼前的自然景致中蕴含着深远的意境,他想用诗歌语言来详尽地传达他的感受,但最终觉得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这种看法并不是从陶渊明开始的,早在上古时代,庄子就表达过类似的想法;同样也并不至陶渊明而结束,大多数中国诗人都深得其中三昧。
正是通过这种诗意的沉默,诗人突破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带给人以无限的联想与启示。这正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艺术所常用的手法。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无限的乡愁,仅仅凝聚在寒梅开否的一问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无限的相思,也仅仅凝聚在采撷红豆的一劝中。
中国诗人就是这样仅仅“采用只有二十个音节的四行诗的形式”,创作出了这些伟大的诗篇的。
——邵毅平《诗歌——智慧的水珠》



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的几首小诗,均不影响在其它公众号里原创发布。
因为小诗字数少和其它文字再组合后,就又能原创发布了。
因这几首小诗字数少,不足300字,所以配上“摘抄”,才能声明原创。不过,摘抄的内容均为干货,值得一览哟。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
欢迎留言,转发,分享,关注!
投稿微信:13937305746,或直接投到公众号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人样本||周元辉:恰似拂过眉头的一缕清风(组诗)
诗歌百练:饮酒(其九) (陶渊明)
文化素养丨中国古代文学之最最早的诗歌总集...
陶渊明借饮酒展示高尚情操
(聆听原创)柳音:向着北方
诗歌中的孤独意境 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