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多岁,千万别做这样的人。

你好,我是铁木君。

我在过去的文章里,一直坚持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

我们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一个长期主义者。

但是也有很多朋友留言反馈:

学习的效果不好,时间久了,就没有动力坚持下去了。

这个问题很好。

二十多岁正是我们思维最活跃的时期,是大踏步地向上生长的良机,我们一定要抓住。

今天铁木君就跟大家聊聊,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看看大家中枪了几条?

1、过于求急,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人

这类人深陷「学习差」的泥潭,长久忍受父母责骂、老师忽视或同学嘲笑后,暗自决定要逆袭。

作为行动派的他们,把一切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恨不得成为不吃不睡只学习的机器人,创造「今天熬夜复习,明天考试第一」的奇迹。 

但是,一旦发现努力没有回报,成绩迟迟不见长进,就开始闷闷不乐,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破解:

放平心态,别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学习就像细水长流,要稳扎稳打,才能有条不紊地进步。过于渴望提高成绩,可能反而会因为焦虑、暴躁和压力,影响自身的学习。

不如,先定个小目标,每次考试确保比之前进步1名就行,剩下的精力可以花在打基础、强化知识体系上。

一个学期下来你就会发现,成绩可能到了之前不敢想的高度。

2、思维固化导致否定自己,或者故步自封的人

这类人对自己缺乏信心,长久以来的「坏成绩」和负面反馈,导致他们思维固化:

我天生就蠢笨,怎么努力都学不好,我注定没出息。

破解:

思维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成绩。如果你认定自己是扶不上墙的学渣,那么别人再怎么帮你,你依旧变不成学霸。

学会打破固定思维,不要认定死理,学会灵活思维。

平时可以玩玩活跃思维的益智小游戏,比如数字游戏、华容道等。还可以试试挑战类小游戏,比如5秒内猛戳屏幕30下,这个一般人都挑战不成功。

其实,绝大部分人的学习,还远远没到拼智商的程度。只要「努力+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对了正确的赛道,成绩一定会蹭蹭蹭往上涨!

3、「看书5分钟,准备2小时」,过于重视准备工作的人

这类人总觉得「万事齐全」了才有资格学习,查阅各种备考攻略、如何认真学习、如何做好笔记等等……

结果花大量时间,搜集了一堆资料和方法,真正学习的时间反倒减少了。

破解:

学习就像「抢红包」,讲究干脆利落,直奔目标。

所以,尽量减少复杂而耗时的前提工作,过于花里胡哨,反而影响学习。

4、不懂就问,一做就废,不知道主动思考的人

这类人看起来很勤勉爱学习,不论是办公室的任课老师身边,还是教室里的学霸周围,总有他们风风火火的身影。 

但他们的问题,往往又很简单且基础,一般只知道问答案是什么,不知道如何思考问题和答案背后的本质,也不知道什么叫举一反三。

破解:

首先,问问题前,先自己思考三遍怎么解,实在想不到再问别人。

其次,要弄清楚提问的目的。问答案的本质是「问思路」,知道答案只是懂这一道题,清楚思路才是懂这一类题。

最后,弄懂思路后趁热打铁,付出行动,多刷几个类似的题目加深理解。

其实,不知道主动思考的本质原因,还是对自我、世界理解的不够,缺少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5、从来没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进度总卡在80%的人

老师讲题听了80%:这个我懂了;

解题思路在80%:这题我会了;

刷题刷了80%:考试没问题了; 

结果是,成绩也只停在80%。

他们的常态是:明明差一点就可以做对,但每次考试都做不对。

破解:

不要凭眼睛做题,只有把题目从书本装进脑袋,再从脑子拿出来放在纸上,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易错点在哪里,考试才能获得100%的正确。

生活里也是一样,在一个地方跌倒好几次的人可不少。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

6、不论是历史意义还是数学公式,都只知道死记硬背的人

这类人单纯靠记忆来冲击高分,不论是什么知识,都先背上几百遍再说。

他们没有思维模型,不知道怎么去思考题目,也不知道有哪些记忆方法。

破解:

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

我们要打破「死记硬背」模式,基于理解,建立知识树,将知识点挂上树枝。同时遵循21天记忆曲线复习,有技巧、有规律地完成知识的记忆和强化。

再说一件有意思的事,如果尽可能地将多种联系,结合在某一件事情上,那么你对这件事的记忆就会加深。

比如,给你看男女混合的二十张照片,你只会对长相特别美或丑的有印象,但如果告诉你其中某一对是夫妻,那么你记住夫妻的长相的概率会高于其他人。

所以,在我们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尽量建立多的联系,充分调动五官感觉。

7、只知道低头苦干,为了进度而赶进度,不知道思考和复盘的人

有多少人是这样的:上一章的概念还没弄懂,就跟风刷下一章的题目。

学习就像一路走马观花,没有思考总结重点和难点,也不会复盘自己掌握的程度。 

到最后通常越学越吃力,渴望跟上进度,但一直追赶不上。

破解:

宁愿落后一点,也要抽出时间来总结和反省。地基稳了,才有建高楼大厦的可能。

如果一味追速度,每层楼都偷工减料,那么即使建楼成功,也岌岌可危。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基础不稳,为了赶进度每部分知识都「漏」一点,一旦积少成多,就会形成巨大的知识漏洞。更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漏洞的「组成部分」,想查漏补缺也无从下手。

8、不会抓重点,花大量时间做单调重复的事的人

这个在高三特别明显。

有一类人分不清刷题和抄错题哪个更重要,不放过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书本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笔记,但依旧不清楚考试的重点是什么。

破解:

不要本末倒置。

记大片笔记、抄错题……都是耗费时间,但收获很小的机械化事情,不值得你把珍贵的时间耗在这上面。

建议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笔记,省时又有重点,至于错题本,可以剪下试卷(注:老师已经讲过且不会再用)上的错题,直接贴在本子上。

9、不会让自己喘口气,停下来适当休息的人

挑灯熬夜刷题的是他,废寝忘食看书的是他,走路飞快绝不浪费一秒钟的是他,最后考试滑铁卢的也是他。

他经常会对天发问:明明我从没偷懒,恨不得一天有25个小时可以学习,为什么还是学渣?

破解:

人生和学习一样,是一场马拉松,并不是一下子拼尽全力就能赢的。学习一定要劳逸结合,有合理必要的休息时间。

且不说熬夜看书刷题效率远不如白天,长期睡眠时间不够,那你的学习状态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午休是必不可少的,即使精力很好,也最好小睡一下。时间在10-30分钟就好,不然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效果更差。

另外,学累了也可以采取换科目的休息方式,比如,做数学题累了就看看语文文章,或者听听英语歌等,不要玩手机刷抖音,会很难再次进入学习状态。

10、过分注重细节,却忽略整体的人

这类人看书学习时,不愿意错过任何细节,必须全部弄懂再进行下一步。

导致经常过分沉迷细节,无法把学习的知识联合成整体来看。

破解:

但其实,知识是触类旁通的一张大网,经常看见整体布局就能猜准细节。

我们不能单一地学习,要让已经装进脑海的知识点建立联系,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比如,学习历史朝代时,可以和该时期的必背诗词联系起来,一起背诵加深记忆等等。

11、学习目的不单纯,假装学习的人

经常被努力学习的自己感动到,熬夜学习、图书馆自习必定发朋友圈,然后享受清一色的「你好努力、学霸大神」等夸赞。

吸引他们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想炫耀自己很努力很刻苦的虚荣心。

这样一来,即使自己成绩不好,父母家长也没理由责骂自己,毕竟自己是「刻苦学习」的乖孩子。

破解:

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眼光。

其实,除了父母没人会关心你的成绩,你假装的努力,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到头来你也只能欺骗父母,感动自己。而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你可以一直假装演戏,但是结果不会陪你演。真想炫耀的话,等到成绩出来那天再炫会更爽。

12、学习不专心,一边写作业一边放松(玩手机、看电视)的人

这类人通常喜欢惬意地学习,而不是「苦行僧」似的学习,或者认为自己天赋异禀,有一心二用还学得很好的能力,结果往往效率很低。 

比如,看了半天的书,还停留在前几页,又或是自以为都懂了,但一关上书就「马什么梅」。

破解:

这完全是学习态度的问题。

只有当你完全投入学习时,大脑记忆才会最深刻,这时候,你的学习效率,会狂甩「一心二用」时的效率好几倍。

13、不懂得主动找学习捷径和学习方法的人

这类人只知道闷头死读书,固执地遵循自己的那套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成果日渐低下。

结果,明明是同样的知识点,你花好几个小时背下来的,学霸只花了十分钟就理解透彻,这完全是青铜和王者的差距。

破解:

很多事情都是有捷径的,尤其是学习上。

有些人走的比你快,不是因为他比你勤奋,而是你的交通工具是双腿,人家的是飞机。

平时多观察和询问学霸是怎么看书和学习的,另外,也可以在知乎搜搜怎么高效学习、记笔记等。

14、不能把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的人

知识的记忆点总是很模糊,每个答案都似曾相识,但又不知道具体在哪章见过。

感觉背了很多书,记住了很多东西,但是真到了要考察的时候,却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个所以然。

破解:

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很重要!

这就像我们整理衣服,一边是衣服裤子胡乱堆成小山,一边是分门别类规规矩矩存放,当你想穿某件衣服出门时,很显然更容易在第二个里面找到。

知识也是一样,将每个知识点都整理分类,按照一定的联系或者规律,放在记忆盒子里。

当你需要调动某个知识点时,大脑就像翻目录一样,很快速地就能完成对它的跟踪和定位。

15、中了以上任意一条,但是假装没看到,也不愿意改正的人。

你愿意改掉什么坏习惯、克制住哪些欲望,并且愿意为此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一个池子里的水,经过的净化工序不同,决定了它是可以拿来浇花,还是用来饮用。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层层筛选,过滤杂质的过程。多付出一点,多迈出一步,真的可以看见不同。

最后,别忘了点个「在看」,一起成为更好的人啊。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司考的通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张证书那么简单!
[转载]《暗时间》读书笔记和书摘
中级经济师考前这样做,84分稳了!
高三数学渣逆袭全靠这5张图
亲测有效,西医考研不烦脑
你的努力,效率太低!一文点醒无数迷茫考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