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奉母城王氏家族考辨

      我的姓氏从哪里来, 我的祖先从哪里来,我的家族怎么在这里定居,这期间又经历了多少人事,历经了多少沧桑绵延至今。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寻根问祖是很多人的夙愿,也是很多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这是我们的文化,祖先崇拜,尊崇贤者,血脉承继,光宗耀祖。

      此生有幸参与家族《奉母城东祠王氏族谱》的修续,这期间印出过两个版本,2020年印出的是对老族谱的誊录和对本村族人的续入,后来查找到很多资料,发现第一版有很多问题,比如一些文章有很多误漏之处,以及发现第五世失名为误,于是在之后的整理中查找资料校订完善,又把其他两个村子的族人一一续入,并在2021年4月印出了第二版,报废第一版,自此东祠王氏族谱第三次修续完成。

      整理族谱中产生了很多疑问,有些能有所考证,有些还是未知,现把这些疑问列举如下:

其一、题名为《奉母城东祠王氏族谱》,何为东祠呢?

      “东祠”字面意思就是东边的祠堂,同一姓氏之所以祠堂前加方位,说明在同一地方应该有同一姓氏建的不同祠堂,他们同宗或不同宗,用来加以区分。

其二、本村王氏还有其他什么祠堂呢?

      查资料在《西华县续志》上看到对奉母城的一个注释,其原文如下“奉母城乡,无附村,一名孝城,俗称夺母城。《河南续通志》云:相传昔有孝子兄弟争养其母,故名。村内有明季王养拙宗祠及王禹烈宗祠,并有皇姑冢遗迹,村东段于捻乱时筑寨。《河南续通志》载夺母城有显敬寺,明宣德二年建”。通过这些记载,结合族谱得知王履顺字养拙,说的是我家祠堂,王鼎镇字禹烈,说的是另一个祠堂,在村西南王氏祖茔附近,毁于六十年代。可能族人为了加以区分,且祠堂又在村东边,故名为东祠罢了。

其三、东祠王氏和另一支王氏有什么关系?

      曾听六爷俊楷说:“我们是上祠王氏,他们是下祠王氏,老祖宗是从山西来的兄弟俩儿,我们祖先是先来到奉母城的,安置稳妥后再把弟弟接来的”。

其四、后来为什么分开建祠堂呢?

      曾听我爷爷说:“我们这支是先发迹有人做官的,他那支是后来发迹的,到了明末鼎革之际,他那支又做了清朝官员,我们这支因不仕满清,两支之间产生了决裂”。这都是很久远的事了,现在也无从考证。

      2022年3月初得到爷爷收藏的一部《怡园家藏帖》,里面有篇王鼎镇的文章《小友说》,文中有句话“养拙此际可以广广绝交论矣,小之云者,以其年以其分也。”这个绝交论是写给谁的,今已不得知,但他们都处于明末清初的特殊时期,之间不免有些关联。

其五、两支王氏族谱之间有多少关联?

      2021年11月从表弟王腾飞处借来《王氏族谱》查看,本来想查找王鼎镇之前的世代和我东祠王氏之间是否有关联之处,可惜族谱中没有看到。从中得知他那边《王氏族谱》修续了十次,第一次修谱人为王鼎镇,序言中说王氏有中东西三门,崇祯末年天下大乱,旧有族谱被火所焚,加以瘟疫和饥荒,东西两门不可复问,只详细记载了中门王玺的后裔。为了便于区分两边族谱,他那边暂且按《奉母城老中门王氏族谱》定名。

      修族谱时为了查找资料,先在网上搜索关键词,看看有没有相关的,有一次查找《华邑寻梦》,结果显示此书在漯河市档案馆,并于2020年3月18去了档案馆拍照带回。此书为梦龙公之孙鸣佩公所辑成,后经南沱村马兆骧刊印广为流传,查看其内容,前几页写有“门人王遵性敬初甫校”,王遵性字敬初,王鼎镇第三子。其中“门人”二字印证了两支王氏的关系,书中写到李闲谷时,其下面注释有“少与青岑崐林两表兄问字拱明王四伯门下,托居寒舍”等字样,其中所写的“王四伯”经老中门族谱查证为王尝第四子王宅世,王宅世字拱明。这个注释是鸣佩公以辈分对王宅世的称谓,由此两边族谱世系从后往前推之,东祠为:鸣佩→履祥→梦龙→恒→洪,老中门为:宅世→尝→斐→玺,其中洪公和玺公是同辈之人。正好为王鼎镇在此处记述中门之始。

其六、为什么东祠王氏族谱所知的第一次修谱是在清朝末年,前几百年间没有修续过吗?

      这个疑问,在修谱序言中没找到答案,很多长辈亦无法回答。按理说有祠堂就存在族谱,但这个族谱在哪呢,洪公之前的人是谁呢,中间又有很多失名的又是谁呢,这些都有待考证,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通过发现老族谱或经出土的碑文来解决吧。

其七、东祠王氏族谱中一修族谱序的王国玺和二修族谱中撰写梦龙公墓志铭的王宪法是谁呢?

      经老中门王氏族谱查证王国玺为老中门族谱内北门分支二十世王果卿的岳丈,王宪法为老中门族谱内北门分支十九世,第十次修谱人。

其八、东祠王氏和老中门王氏之间世系为什么相差过大?

      东祠王氏1995年二修族谱所载最远世系为十八世,老中门1996年十修族谱最远世系为二十五世,之间相差七世。以洪公和玺公同辈的情况下,在老中门族谱中同为第六世,以此向下排,生于1551年的梦龙公为八世和生于1598年的鼎镇公为十世,之间相差47岁,又相差三世,符合正常情况,在后来的繁衍中,假如结婚过晚或男丁子嗣年龄过小,每百年相差几代,产生七世之差,应该是有可能的。

      两方族谱中族人很多无生辰年月,无法比对,且东祠族谱中存在同一世系同时失名的情况,之间是否有世系失续,又不可知,明末至今四百多年不知经历了多少饥荒,瘟疫,战乱,洪灾,期间会产生很多非正常死亡和迁徙,造成失续应该是有的,曾听五爷国治说:“民国时有个当兵的人从外地来奉母城寻找东祠王氏族人,有个族人给了他几个大洋”。这件事证明了有族人迁出存在失续的情况。

其九、东祠王氏祖茔和老东门王氏祖茔分别在哪呢?

      东祠王氏祖茔在孝文路以东原奉母小学大门南侧,老中门王氏祖茔在翰林路与孝道路交叉口东南,老中门祠堂在祖茔北边,六十年代被人为拆毁,后来建了二中,后来又荒废了,被拆的只留下个学校大门。

其十、东祠王氏祠堂在什么地方?

      祠堂通常建在祖茔附近,东祠堂很多长辈说没见过,不知毁于何时,亦不知建于何处,根据惯例,推测应该在祖茔附近。

      先祖世居山西于明初迁居奉母城,至今已传续六百多年。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一个家族繁衍至今不知历经了多少风云变幻人事变迁,族谱记载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事都已湮没,族谱上记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名,曾经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族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非凡的一段历史。慎终追远,薪火相继。

                           写于2022年8月30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一般包含哪些内容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怎样写家谱1范文(20篇)
安福修谱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改革(转发)
《昭阳王氏族谱》的来历
孝感《王氏族谱》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