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一个人若想成大器,则必须经历这3种磨练,缺一不可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问题:说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到底要经历多少种磨练?

或许很多人都会说既然是要成大器,那经历的磨练肯定是越多越好,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嘛,不吃得苦上苦,怎么能成为人上人......

这话说的是不错,但是我们心学大师,与孔孟齐名的王阳明王大圣人,却认为:

一个人若想成大器,只需经受住三种磨练即可......

那么,到底是哪三种磨练,究竟有没有道理呢?

且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种:心态的磨炼

脑袋决定口袋,心态决定成败

想要获得成功,努力与机遇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心态,心态好的人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反之,心态不好的人即使取得了成功,也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必将走向失败。

然而,大多数成功者的好心态,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依靠后天慢慢打造磨炼出来的,比如王阳明: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阳明因上书论救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得罪了当时的权臣宦官刘瑾,最终被杖责四十,谪贬到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充当龙场驿栈驿丞。而与此同时,其父王华也被牵扯赶出了北京,调任南京任吏部尚书。

常言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为了根除后患,刘瑾便特意安排了死士在王阳明回家的路途中进行阻截与刺杀,只不过被脑子好用的王阳明伪造跳水躲过了一劫。

侥幸心得以逃生的王阳明,立刻便暗中来到了南京与父亲王华见了面,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父亲说道:

“爹,此去贵州吉凶未卜,倒不如留在您这里的好!”

王华闻言,当即便急了:

“你这是说的什么胡话,既然朝廷委命于你,你就有这个责任去上任,我这里留不得你!”

结果,王阳明无奈,只能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父亲,赶去贵州上任。

然而,不日后,当辗转颠簸,好不容易来到贵州龙场的王阳明,看到满目的荒凉,万山丛薄,顿时便傻眼了:

“这不就是一处等着我来开垦的蛮荒之地吗?”

与很多正常人的想法一样,王阳明当时便萌生了退意,心想哪怕是自己偷偷溜回到南京,在父亲的脚底下苟且度日,也比留在此处当官的强......

只是当他仰头望向天空,发现这里的天空竟是这么的蓝,这么的干净之时,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

“心态决定成败......或许这里正是磨炼心态最好的地方......”

于是,他渐渐的放弃了原先的念头,在荒凉的山坡上盖起了小茅屋,白天种菜,根据风俗教导开化当地人,夜晚则打坐冥想,想着之前种种的不测与遭遇......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他终于顿悟了:

原来心即是理,心之所指,理就在那里......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与王阳明一样,有过欢喜,也有过惆怅,蹲过安乐窝,也深处过逆境,表过决心,也打过退堂鼓......

保持一颗平常心,处境越艰难,便越要去磨炼自己的心态,因为这才是一个人登上高峰之前必须要经历的考验。

第二种:能力的磨炼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一个人即使再有才华,也要学会韬光养晦,懂得隐藏自己,厚积而薄发,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最正确的做法......

王阳明这样的圣人,其实在年轻的时候,也犯过与大多数普通人同样的错误:锋芒毕露,恃才傲物——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朝内皇帝任用奸臣,导致政治腐败,朝外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之下导致义军四起......

当时刚刚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王阳明心系国家安危,冲动之下便就写了一份策论,洋洋洒洒好几千字,全是自己对国家政策的不满,以及如何补救的激烈措辞......

那意思说白了就是:国家难道没有人才了吗?不行的话,咱就顶上!

也不知是谁透露了风声,当时这份“斗志昂扬”的策论写完后不久,还没来得及发出,竟然就被其父王华知道了,王华当即就撕掉了策论,暴跳如雷的训斥道:

“乳臭未干的无知小儿,你懂什么政治,懂什么方针,不说你这纯属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根本就不切合实际......再者,你此等莽撞的行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实现政治抱负,还可能会给整个家族蒙羞......”

虽然当时王阳明听完以后有些不服气,认为自己既然有能力怎么就不能好好发挥出来......但后来事实证明,当他偷着将重新编排好的几份策论托人送到北京,结果皆都石沉大海后的他,才算是渐渐明白了过来:

原来父亲说的一点没错,他那点能力的确就是纸上谈兵......

就这样,从此以后,王阳明便不再想着去指点江山,想着去建功立业;而是静下心来苦读兵书,学习韬略......

其实我们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着跟王阳明一样的冲动与干劲,但又有什么用呢?

乳臭未干......华而不实!

一个人想要成长,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还是需要静下心来深耕自己,积蓄能量,厚积才能薄发......

第三种:思维的磨炼

三思而后行,再,斯可矣!

想要获得成功,光靠努力拼搏与勤奋刻苦还不够,关键还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

正德年间,南中地带盗贼四起,民生凋敝,前有谢志山占山为王,后有龚福全落草为寇,朝廷对此是头痛不已,为止特意派去了多位大员协助当地前去剿灭,结果,皆是无功而返......

后来,迫于压力,南中的巡抚文森干脆就托病请辞了......

正德十一年,也就是1516年,王阳明临危受命,火速前往南中剿匪......

与以往剿匪的官员不同的是,王阳明来到南中后,却并没有急着去剿匪,而是先对南中地区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走访与调研......

功夫不负苦心人

不久后,他就将一直悬在心中的疑问“南中为何会有这么多人去做土匪?”给解决了......

原来:南中地方赋税太重,苛政猛于虎,老百姓实在没办法了,便只能去当土匪......

既然知道了原委,那么接下来就是治标先治本:减轻赋税,让老百姓重拾安居乐业的信心......

就这样,在做好了这些以后,王阳明最终才发兵剿匪......

南中的土匪们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实在活不下的农民组成的,说白了他们其实也不想当土匪,只是形势所逼,现如今,政策开始转好了,他们的“匪心“自然也就动摇了。

结果,王阳明也没费多大功夫,便就顺利完成了剿匪大业。

所以说,看清事物本质,有一个好的思维能力,远比埋头苦干,拼命蛮搞来的重要。

总结:

王阳明说过:人须在事上磨,方才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因此,如果您也想成大事,则必须对心态、能力、思维这三方面进行磨练......守的云开才能见日月,您觉得呢?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之南赣剿匪
【电视剧】瑶山大剿匪 32集全
王阳明先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人性无法改变 却可以引导
学会王阳明的这个驭人方法,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简单实用
大器晚成的牛人王阳明: 没有38岁前积淀,哪有39岁后的荣光
王阳明:一个人经历3种磨炼,必能成大器,无论早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